整體式鋼模結構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1-18 12:48:01 條評論
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傳統的大跨度建筑結構樓蓋大多采用框架梁板體系,由于框架梁制約了建筑物的凈空高度,降低了使用功能。目前現澆混凝土淺梁板式樓蓋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工字型受力截面空心樓蓋...

  整體式鋼模結構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的大跨度建筑結構樓蓋大多采用框架梁板體系,由于框架梁制約了建筑物的凈空高度,降低了使用功能。目前現澆混凝土淺梁板式樓蓋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工字型受力截面空心樓蓋,二是T字型受力截面密肋樓蓋;空心樓蓋屬于工字型受力結構,其特征是內部空腔由輕質芯模形成,芯模的上下有現澆混凝土板、芯模間有現澆混凝土梁。由于空心樓蓋具有芯模下要現澆混凝土板的特征,在施工中普遍會產生四周肋梁灌注混凝土后,芯模底部中間的空氣、泌水就難于排除和振搗。采用鋼模結構,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關鍵問題,使得鋼模的五個方向澆搗的混凝土都能達到密實的質量要求,現澆混凝土密肋樓蓋技術可以節約混凝土用量,減輕建筑結構自重,降低工程造價,減緩地震損害,但是在以往的施工時,大多鋼模會存在著拆鋼模之前,拆除基層模板時或拆完基層模板后,容易脫落傷人,但在進行鋼模拆除時又有些過緊,難于拆除,增大勞動資源成本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安全穩定,且容易拆除的整體式鋼模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方案實現: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包括鋼模主體,所述鋼模主體由鋼板經液壓、沖壓,或整體拉伸成型,所述鋼模主體包括頂板、側板和底邊,所述側板設有四個,四個平面的側板和一個平面的頂板連接組成圍合狀,所述頂板與每個所述側板之間的橫連接面均為向外凸的弧面,四個所述側板兩兩之間的豎連接面也均為向外凸的弧面,所述側板與所述底邊之間設有向內凹的弧形連接面,所述橫連接面和所述豎連接面上均設有松緊螺栓,螺栓螺母通過焊接點焊接在所述橫連接面和所述豎連接面上的螺栓洞口處,所述松緊螺栓的尾部設有固定螺母,并通過與所述螺栓螺母旋轉連接從所述橫連接面或所述豎連接面的內側穿過所述螺栓洞口擰到所述橫連接面或所述豎連接面的外側,所述松緊螺栓設置在所述橫連接面或所述豎連接面外側的長度為4-10mm,所述固定螺母和所述螺栓螺母均設置在所述鋼模主體的內側,所述松緊螺栓的直徑為8-18mm。

  所述鋼模主體的內部為空心結構。

  所述側板與所述底邊的夾角為70-88度。

  所述松緊螺栓的長度為20-60mm。

  所述底邊設置在所述側板的下端外側。

  所述豎連接面的上側面寬度小于下側面寬度。

  所述螺栓洞口的直徑為10-20mm。

  所述松緊螺栓設置在所述鋼模主體上受力幅射較寬的弧形、弧形交集、球缺附近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通過在橫連接面和豎連接面上設置松緊螺栓,解決了整體鋼模施工中需要的牢固性和易拆性不足的問題,當松緊螺栓擰出鋼模表面設定尺寸,澆入混凝土內時,使鋼模不易脫離混凝土,具有安全性,松緊螺栓經過反復擰進擰出,使得鋼模的部分范圍產生彈性變形,表面與混凝土脫離,最后螺栓退進鋼模表面時,使得鋼模整體容易脫落;

  2、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的連接面均設成弧面過度,減少了邊角的受力面積,降低鉗制力,提高鋼模的易脫性;

  3、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的側板與底邊的夾角為70-88度,形成上小下大狀,增加了脫模的容易度;

  4、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的底邊設置在側板的下端外側,便于澆筑混凝土;

  5、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的松緊螺栓設置在鋼模主體上受力幅射較寬的弧形、弧形交集、球缺附近的位置,該位置容易產生向下向內的力,便于脫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的螺栓與側板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鋼模主體,2為頂板,3為側板,4為底邊,5為橫連接面,6為豎連接面,7為弧形連接面,8為螺栓洞口,9為螺栓螺母,10為焊接點,11為固定螺母,12為松緊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2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不局限所述內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為了清楚,不描述實際實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詳細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結構,因為它們會使本發明由于不必要的細節而混亂,應當認為在任何實際實施例的開發中,必須做出大量實施細節以實現開發者的特定目標,例如按照有關系統或有關商業的限制,由一個實施例改變為另一個實施例,另外,應當認為這種開發工作可能是復雜和耗費時間的,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僅僅是常規工作。

  實施例1: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包括鋼模主體1,鋼模主體1由鋼板經液壓或沖壓,整體拉伸成型,鋼模主體1的內部為空心結構,鋼模主體1包括頂板2、側板3和底邊4,底邊4設置在側板3的下端外側,側板3設有四個,四個平面的側板3和一個平面的頂板2連接組成圍合狀,頂板2與每個側板3之間的橫連接面5均為向外凸的弧面,四個側板3兩兩之間的豎連接面6也均為向外凸的弧面,豎連接面6的上側面寬度小于下側面寬度,側板3與底邊4之間設有向內凹的弧形連接面7,橫連接面5和豎連接面6上適當位置均設有若干松緊螺栓12,這個適當位置是指在鋼模上受力幅射較寬的弧形、弧形交集、球缺附近的位置,螺栓螺母9通過焊接點10焊接在橫連接面5和豎連接面6上的螺栓洞口8處,松緊螺栓12的尾部設有固定螺母11,并通過與螺栓螺母9旋轉連接從橫連接面5或豎連接面6的內側穿過螺栓洞口8擰到橫連接面5或豎連接面6的外側,松緊螺栓12設置在橫連接面5或豎連接面6外側的長度為4mm,固定螺母11和螺栓螺母9均設置在鋼模主體1的內側,松緊螺栓12的直徑為8mm,松緊螺栓12的長度為20mm,螺栓洞口8的直徑為10mm,側板3與底邊4的夾角為70度。

  使用時,將螺栓螺母9通過焊接點10焊接在螺栓洞口8處,松緊螺栓12通過與螺栓螺母9旋轉連接從豎連接面6的內側穿過螺栓洞口8到豎連接面6的外側,在鋼模主體1的上部及四周澆筑混凝土,露出鋼模主體1外側的松緊螺栓12被澆筑在混凝土內,拆除時,松緊螺栓12通過向鋼模主體1內側方向旋轉拆除,若出現旋轉不動的情況,先向鋼模主體1的外側方向旋轉,松動以后再向鋼模主體1內側方向旋轉拆除。

  實施例2: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包括鋼模主體1,鋼模主體1由鋼板經液壓或沖壓,整體拉伸成型,鋼模主體1的內部為空心結構,鋼模主體1包括頂板2、側板3和底邊4,底邊4設置在側板3的下端外側,側板3設有四個,四個平面的側板3和一個平面的頂板2連接組成圍合狀,頂板2與每個側板3之間的橫連接面5均為向外凸的弧面,四個側板3兩兩之間的豎連接面6也均為向外凸的弧面,豎連接面6的上側面寬度小于下側面寬度,側板3與底邊4之間設有向內凹的弧形連接面7,橫連接面5和豎連接面6上適當位置均設有若干松緊螺栓12,這個適當位置是指在鋼模上受力幅射較寬的弧形、弧形交集、球缺附近的位置,螺栓螺母9通過焊接點10焊接在橫連接面5和豎連接面6上的螺栓洞口8處,松緊螺栓12的尾部設有固定螺母11,并通過與螺栓螺母9旋轉連接從橫連接面5或豎連接面6的內側穿過螺栓洞口8擰到橫連接面5或豎連接面6的外側,松緊螺栓12設置在橫連接面5或豎連接面6外側的長度為10mm,固定螺母11和螺栓螺母9均設置在鋼模主體1的內側,松緊螺栓12的直徑為18mm,松緊螺栓12的長度為60mm,螺栓洞口8的直徑為20mm,側板3與底邊4的夾角為88度。

  使用時,將螺栓螺母9通過焊接點10焊接在螺栓洞口8處,松緊螺栓12通過與螺栓螺母9旋轉連接從豎連接面6的內側穿過螺栓洞口8到豎連接面6的外側,在鋼模主體1的上部及四周澆筑混凝土,露出鋼模主體1外側的松緊螺栓12被澆筑在混凝土內,拆除時,松緊螺栓12通過向鋼模主體1內側方向旋轉拆除,若出現旋轉不動的情況,先向鋼模主體1的外側方向旋轉,松動以后再向鋼模主體1內側方向旋轉拆除。

  實施例3: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包括鋼模主體1,鋼模主體1由鋼板經液壓或沖壓,整體拉伸成型,鋼模主體1的內部為空心結構,鋼模主體1包括頂板2、側板3和底邊4,底邊4設置在側板3的下端外側,側板3設有四個,四個平面的側板3和一個平面的頂板2連接組成圍合狀,頂板2與每個側板3之間的橫連接面5均為向外凸的弧面,四個側板3兩兩之間的豎連接面6也均為向外凸的弧面,豎連接面6的上側面寬度小于下側面寬度,側板3與底邊4之間設有向內凹的弧形連接面7,橫連接面5和豎連接面6上適當位置均設有若干松緊螺栓12,這個適當位置是指在鋼模上受力幅射較寬的弧形、弧形交集、球缺附近的位置,螺栓螺母9通過焊接點10焊接在橫連接面5和豎連接面6上的螺栓洞口8處,松緊螺栓12的尾部設有固定螺母11,并通過與螺栓螺母9旋轉連接從橫連接面5或豎連接面6的內側穿過螺栓洞口8擰到橫連接面5或豎連接面6的外側,松緊螺栓12設置在橫連接面5或豎連接面6外側的長度為7mm,固定螺母11和螺栓螺母9均設置在鋼模主體1的內側,松緊螺栓12的直徑為12mm,松緊螺栓12的長度為40mm,螺栓洞口8的直徑為15mm,側板3與底邊4的夾角為80度。

  使用時,將螺栓螺母9通過焊接點10焊接在螺栓洞口8處,松緊螺栓12通過與螺栓螺母9旋轉連接從豎連接面6的內側穿過螺栓洞口8到豎連接面6的外側,在鋼模主體1的上部及四周澆筑混凝土,露出鋼模主體1外側的松緊螺栓12被澆筑在混凝土內,拆除時,松緊螺栓12通過向鋼模主體1內側方向旋轉拆除,若出現旋轉不動的情況,先向鋼模主體1的外側方向旋轉,松動以后再向鋼模主體1內側方向旋轉拆除。

  盡管已經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和列舉,應當理解,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對上述實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這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

  技術特征:

  1.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鋼模主體(1),所述鋼模主體(1)由鋼板經液壓、沖壓,或整體拉伸成型,所述鋼模主體(1)包括頂板(2)、側板(3)和底邊(4),所述側板(3)設有四個,四個平面的側板(3)和一個平面的頂板(2)連接組成圍合狀,所述頂板(2)與每個所述側板(3)之間的橫連接面(5)均為向外凸的弧面,四個所述側板(3)兩兩之間的豎連接面(6)也均為向外凸的弧面,所述側板(3)與所述底邊(4)之間設有向內凹的弧形連接面(7),所述橫連接面(5)和所述豎連接面(6)上均設有若干松緊螺栓(12),螺栓螺母(9)通過焊接點(10)焊接在所述橫連接面(5)和所述豎連接面(6)上的螺栓洞口(8)處,所述松緊螺栓(12)的尾部設有固定螺母(11),并通過與所述螺栓螺母(9)旋轉連接從所述橫連接面(5)或所述豎連接面(6)的內側穿過所述螺栓洞口(8)擰到所述橫連接面(5)或所述豎連接面(6)的外側,所述松緊螺栓(12)設置在所述橫連接面(5)或所述豎連接面(6)外側的長度為4-10mm,所述固定螺母(11)和所述螺栓螺母(9)均設置在所述鋼模主體(1)的內側,所述松緊螺栓(12)的直徑為8-18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模主體(1)的內部為空心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3)與所述底邊(4)的夾角為70-88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緊螺栓(12)的長度為20-6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邊(4)設置在所述側板(3)的下端外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豎連接面(6)的上側面寬度小于下側面寬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洞口(8)的直徑為10-20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緊螺栓(12)設置在所述鋼模主體(1)上受力幅射較寬的弧形、弧形交集、球缺附近的位置。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整體式鋼模結構,其包括鋼模主體,鋼模主體包括頂板、側板和底邊,側板設有四個,頂板與每個側板之間的橫連接面均為向外凸的弧面,四個側板兩兩之間的豎連接面也均為向外凸的弧面,側板與底邊之間設有向內凹的弧形連接面,橫連接面和豎連接面上適當位置均設有松緊螺栓,螺栓螺母焊接在螺栓洞口處,松緊螺栓通過與螺栓螺母旋轉連接從連接面的內側穿過螺栓洞口到連接面的外側。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橫連接面和豎連接面上設置松緊螺栓,利用螺栓的緊出與松入,解決了整體鋼模施工中需要的牢固性和易拆性不足的問題;橫連接面和豎連接面均設成弧面過度,側板與底邊的內夾角為銳度,使整體鋼模形成上小下大狀,增加了脫模的容易度。

  技術研發人員:鐘心頻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鐘心頻

  文檔號碼:201720414430

  技術研發日:2017.04.19

  技術公布日: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