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的制作工藝流程

1.本實用新型涉及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技術領域,具體為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
背景技術:
2.內襯不銹鋼復合鋼管是在鋼管內壁復合薄壁不銹鋼管,這種雙金屬復合鋼管大大提高鋼管在輸水、輸熱水、輸煤氣、輸天然氣、輸油過程中的耐腐蝕性能,表面光滑,流體阻力小,又保留了鋼管機械強度高,是輸氣、輸水、輸油鋼管的升級換代的理想產品。
3.傳統的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在對接時,需要通過法蘭連接或者焊接,工人使用法蘭對接時需要將多個螺栓擰緊,過程繁瑣,勞動強度大,在使用焊接時需要將兩根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外圈焊接,不僅操作十分不便,而且焊接對工人的技術要求較高,操作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具備便于工人將兩根內襯不銹鋼復合管進行對接,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的優點,以解決工人使用法蘭對接時需要將多個螺栓擰緊,過程繁瑣,勞動強度大,在使用焊接時需要將兩根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外圈焊接,不僅操作十分不便,而且焊接對工人的技術要求較高,操作困難的問題。
5.為實現便于工人將兩根內襯不銹鋼復合管進行對接,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包括第一復合管本體和第二復合管本體,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的左端固定連接有密封墊,所述密封墊的左側與第一復合管本體的右端活動搭接,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的右端開設有第一環形槽,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的右端固定連接有固定環,所述固定環與第二復合管本體之間通過連接機構連接,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的左端固定連接有連接環,所述連接環位于固定環和密封墊之間,所述連接環活動連接在第一環形槽的內部,所述連接環的外表面開設有凹槽,所述第一環形槽的內壁通過固定軸活動連接有孔板,所述孔板的側面與凹槽內壁的側面活動連接,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的外表面開設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與第一環形槽相連通,所述孔板的表面與矩形槽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外螺紋環,所述外螺紋環的表面螺紋連接有內螺紋環,所述外螺紋環的外表面開設有t形槽,所述t形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t形桿,所述t形桿遠離t形槽的一側與活動環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活動環的左側與內螺紋環的右側活動連接,所述t形桿的左側與第一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另一端與t形槽內壁的左側固定連接,所述t形桿的右側開設有方槽,所述方槽的內壁通過圓軸與連桿的一端活動連接,所述孔板的頂部開設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內壁通過連接軸與連桿的另一端活動連接。
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連接機構包括圓環,所述圓環固定連接在固定環的右側,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的左側開設有異形環形槽,所述圓環的表面與異形環形槽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圓環的外表面開設有卡槽,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的內壁活
動鑲嵌有拉桿,所述拉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表面與卡槽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拉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拉板,所述拉板靠近卡板的一側與第二復合管本體的表面活動連接,所述卡板靠近拉板的一側與第二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另一端與異形環形槽的內壁固定連接。
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連接環的左端固定連接有導向桿,所述第一環形槽內壁的左側開設有導向孔,所述導向桿的表面與導向孔的內壁活動連接。
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t形桿的表面活動鑲嵌有第一滾珠,所述第一滾珠的表面與t形槽的內壁活動連接。
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內螺紋環的右側活動鑲嵌有第二滾珠,所述第二滾珠的表面與活動環的左側活動連接。
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卡槽呈直角梯形,所述卡板的形狀與卡槽的形狀相適配。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2.1、該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通過設置連接環、孔板、連桿、內螺紋環和t形桿,在對接時,旋轉內螺紋環,內螺紋環向右運動通過活動環帶動t形桿向右運動,t形桿向右運動通過連桿擠壓孔板的上方使孔板繞固定軸旋轉,孔板繞固定軸旋轉孔板的下方擠壓凹槽使連接環有向左運動的趨勢,連接環向左帶動第二復合管本體有向左運動的趨勢,第二復合管本體向左同時帶動圓環插入異形環形槽內部,使圓環越深入越穩定,第二復合管本體向左同時擠壓密封墊將第一復合管本體和第二復合管本體密封緊密,我們只需要將內螺紋環擰緊,就能使第一復合管本體和第二復合管本體緊密連接,無需擰動多個螺栓,通過達到了便于工人將兩根內襯不銹鋼復合管進行對接,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的效果,解決了工人使用法蘭對接時需要將多個螺栓擰緊,過程繁瑣,勞動強度大,在使用焊接時需要將兩根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外圈焊接,不僅操作十分不便,而且焊接對工人的技術要求較高,操作困難的問題。
13.2、該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通過設置圓環、擠壓桿、第二彈簧和擠壓塊,當圓環插入異形環形槽內部后,通過卡板插入卡槽內部將第一復合管和第二復合管進行連接,防止連接環受力過大損壞,達到了有效減輕連接環受力的效果。
附圖說明
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孔板位置處的局部放大圖;
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2中a處結構放大圖;
17.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2中b處結構放大圖;
18.圖5為本實用新型連接環位置處的左剖圖。
19.圖中:1、第一復合管本體;2、第二復合管本體;3、密封墊;4、第一環形槽;5、固定環;6、連接機構;601、圓環;602、異形環形槽;603、卡槽;604、拉桿;605、卡板;606、拉板;607、第二彈簧;7、連接環;8、凹槽;9、孔板;10、矩形槽;11、外螺紋環;12、內螺紋環;13、t形槽;14、t形桿;15、活動環;16、第二滾珠;17、第一彈簧;18、方槽;19、連桿;20、通槽;21、導向
桿;22、導向孔;23、第一滾珠。
具體實施方式
2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21.請參閱圖1-5,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包括第一復合管本體1和第二復合管本體2,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2的左端固定連接有密封墊3,密封墊3用來將第一復合管本體1和第二復合管本體2之間密封,所述密封墊3的左側與第一復合管本體1的右端活動搭接,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1的右端開設有第一環形槽4,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1的右端固定連接有固定環5,固定環5在第一環形槽4的右側,所述固定環5與第二復合管本體2之間通過連接機構6連接,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2的左端固定連接有連接環7,所述連接環7位于固定環5和密封墊3之間,所述連接環7活動連接在第一環形槽4的內部,所述連接環7的外表面開設有凹槽8,所述第一環形槽4的內壁通過固定軸活動連接有孔板9,所述孔板9的側面與凹槽8內壁的側面活動連接,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1的外表面開設有矩形槽10,所述矩形槽10與第一環形槽4相連通,所述孔板9的表面與矩形槽10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外螺紋環11,所述外螺紋環11的表面螺紋連接有內螺紋環12,所述外螺紋環11的外表面開設有t形槽13,所述t形槽13的內部活動連接有t形桿14,所述t形桿14遠離t形槽13的一側與活動環15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活動環15的左側與內螺紋環12的右側活動連接,所述t形桿14的左側與第一彈簧17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17的另一端與t形槽13內壁的左側固定連接,所述t形桿14的右側開設有方槽18,所述方槽18的內壁通過圓軸與連桿19的一端活動連接,所述孔板9的頂部開設有通槽20,所述通槽20的內壁通過連接軸與連桿19的另一端活動連接。
22.具體的,所述連接機構6包括圓環601,所述圓環601固定連接在固定環5的右側,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2的左側開設有異形環形槽602,所述圓環601的表面與異形環形槽602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圓環601的外表面開設有卡槽603,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2的內壁活動鑲嵌有拉桿604,所述拉桿60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卡板605,所述卡板605的表面與卡槽603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拉桿60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拉板606,所述拉板606靠近卡板605的一側與第二復合管本體2的表面活動連接,所述卡板605靠近拉板606的一側與第二彈簧607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607的另一端與異形環形槽602的內壁固定連接。
23.本實施方案中,通過圓環601插入異形環形槽602中,對第一復合管本體1和第二復合管本體2連接處起到了緩沖保護的效果。
24.具體的,所述連接環7的左端固定連接有導向桿21,所述第一環形槽4內壁的左側開設有導向孔22,所述導向桿21的表面與導向孔22的內壁活動連接。
25.本實施方案中,導向桿21插入導向孔22內,便于將凹槽8位置和孔板9的底部位置相對應,同時也便于將卡槽603和卡板605的位置對應。
26.具體的,所述t形桿14的表面活動鑲嵌有第一滾珠23,所述第一滾珠23的表面與t形槽13的內壁活動連接。
27.本實施方案中,第一滾珠23能減小t形桿14的表面與t形槽13的內壁摩擦力。
28.具體的,所述內螺紋環12的右側活動鑲嵌有第二滾珠16,所述第二滾珠16的表面與活動環15的左側活動連接。
29.本實施方案中,第二滾珠16能減小內螺紋環12在擠壓活動環15向右運動時的摩擦力。
30.具體的,所述卡槽603呈直角梯形,所述卡板605的形狀與卡槽603的形狀相適配。
31.本實施方案中,卡板605的斜面不阻礙圓環601插入異形環形槽602內,卡板605的直角面阻擋卡槽603的直角面,防止圓環601脫離異形環形槽602內。
3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對接時,先將第一復合管本體1位置進行固定,然后將導向桿21與導向孔22位置對齊,之后將第二復合管本體2和第一復合管本體1進行對接,第二復合管本體2帶動導向桿21和連接環7插入依次插入第一環形槽4和導向孔22內,連接環7插入第一環形槽4內部后,圓環601同時插入異形環形槽602內,圓環601通過卡板605擠壓第二彈簧607收縮,然后當導向桿21無法再插入時,第二彈簧607伸長,卡板605插入到卡槽603的內部,然后將內螺紋環12旋緊,內螺紋環12旋緊通過第二滾珠16擠壓活動環15向右運動,活動環15同時帶動t形桿14向右運動,t形桿14向右運動帶動第一彈簧17伸長,t形桿14向右通過連桿19擠壓孔板9旋轉,孔板9旋轉通過凹槽8擠壓連接環7向左抵緊,第一復合管本體1與第二復合管本體2緊密連接,達到了便于工人將兩根內襯不銹鋼復合管進行對接,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的效果。
33.綜上所述,該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通過設置連接環7、孔板9、連桿19、內螺紋環12和t形桿14,解決了工人使用法蘭對接時需要將多個螺栓擰緊,過程繁瑣,勞動強度大,在使用焊接時需要將兩根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外圈焊接,不僅操作十分不便,而且焊接對工人的技術要求較高,操作困難的問題。
34.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5.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術特征:
1.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包括第一復合管本體(1)和第二復合管本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2)的左端固定連接有密封墊(3),所述密封墊(3)的左側與第一復合管本體(1)的右端活動搭接,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1)的右端開設有第一環形槽(4),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1)的右端固定連接有固定環(5),所述固定環(5)與第二復合管本體(2)之間通過連接機構(6)連接,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2)的左端固定連接有連接環(7),所述連接環(7)位于固定環(5)和密封墊(3)之間,所述連接環(7)活動連接在第一環形槽(4)的內部,所述連接環(7)的外表面開設有凹槽(8),所述第一環形槽(4)的內壁通過固定軸活動連接有孔板(9),所述孔板(9)的側面與凹槽(8)內壁的側面活動連接,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1)的外表面開設有矩形槽(10),所述矩形槽(10)與第一環形槽(4)相連通,所述孔板(9)的表面與矩形槽(10)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外螺紋環(11),所述外螺紋環(11)的表面螺紋連接有內螺紋環(12),所述外螺紋環(11)的外表面開設有t形槽(13),所述t形槽(13)的內部活動連接有t形桿(14),所述t形桿(14)遠離t形槽(13)的一側與活動環(15)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活動環(15)的左側與內螺紋環(12)的右側活動連接,所述t形桿(14)的左側與第一彈簧(17)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17)的另一端與t形槽(13)內壁的左側固定連接,所述t形桿(14)的右側開設有方槽(18),所述方槽(18)的內壁通過圓軸與連桿(19)的一端活動連接,所述孔板(9)的頂部開設有通槽(20),所述通槽(20)的內壁通過連接軸與連桿(19)的另一端活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6)包括圓環(601),所述圓環(601)固定連接在固定環(5)的右側,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2)的左側開設有異形環形槽(602),所述圓環(601)的表面與異形環形槽(602)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圓環(601)的外表面開設有卡槽(603),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2)的內壁活動鑲嵌有拉桿(604),所述拉桿(60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卡板(605),所述卡板(605)的表面與卡槽(603)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拉桿(60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拉板(606),所述拉板(606)靠近卡板(605)的一側與第二復合管本體(2)的表面活動連接,所述卡板(605)靠近拉板(606)的一側與第二彈簧(607)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607)的另一端與異形環形槽(602)的內壁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環(7)的左端固定連接有導向桿(21),所述第一環形槽(4)內壁的左側開設有導向孔(22),所述導向桿(21)的表面與導向孔(22)的內壁活動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桿(14)的表面活動鑲嵌有第一滾珠(23),所述第一滾珠(23)的表面與t形槽(13)的內壁活動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螺紋環(12)的右側活動鑲嵌有第二滾珠(16),所述第二滾珠(16)的表面與活動環(15)的左側活動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603)呈直角梯形,所述卡板(605)的形狀與卡槽(603)的形狀相適配。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涉及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技術領域,該無縫內襯不銹鋼耐高溫復合管,包括第一復合管本體和第二復合管本體,所述第二復合管本體的左端固定連接有密封墊,所述密封墊的左側與第一復合管本體的右端活動搭接,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的右端開設有第一環形槽,所述第一復合管本體的右端固定連接有固定環,所述固定環與第二復合管本體之間通過連接機構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連接環、孔板、連桿、內螺紋環和T形桿,解決了工人使用法蘭對接時需要將多個螺栓擰緊,過程繁瑣,勞動強度大,在使用焊接時需要將兩根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外圈焊接,不僅操作十分不便,而且焊接對工人的技術要求較高,操作困難的問題。難的問題。難的問題。
技術研發人員:蔣國型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江蘇舜龍管業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21.10.26
技術公布日:2022/4/21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