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1.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氣體鋼瓶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
背景技術:
2.氣體鋼瓶閥的高壓腔與鋼瓶連接,低壓腔為氣體出口,并通往使用系統,在需要使用時,需要使用卡具和氣體鋼瓶閥門進行連接;
3.對于高壓氣體鋼瓶現在市場上大多采用硬密封接頭,裝卸鋼瓶速度很慢,使用普通的軟管接頭或者卡具上拆卸一次需要大量時間,嚴重的浪費人力,且不利于鋼瓶充裝自動化的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對于高壓氣體鋼瓶現在市場上大多采用硬密封接頭,裝卸鋼瓶速度很慢,嚴重的浪費人力,且不利于鋼瓶充裝自動化的實現的問題。
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6.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包括主閥體,所述主閥體中部設置有高壓氣體進口,所述主閥體左側卡接有螺紋卡套,所述螺紋卡套卡接在鋼瓶閥氣孔外壁上,所述主閥體左端內側設置有接頭芯,所述接頭芯左右兩側內孔分別與和鋼瓶閥氣孔和高壓氣體進口相通,所述螺紋卡套圓周內側設置有鎖母,所述接頭芯通過鎖母鎖緊在主閥體上,所述主閥體圓周內側滑動連接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右側套接有活塞,所述主閥體右側設置有壓縮空氣進氣口,所述壓縮空氣進氣口設置在活塞的右側,所述活塞桿左側設置有軸銷,所述主閥體圓周外側套接有后套筒,所述后套筒左側設置有鎖緊套,所述鎖緊套套接在螺紋卡套的外側,所述后套筒右側可拆卸連接有螺母,所述軸銷通孔螺母和后套筒連接。
7.為了更好的封閉鋼瓶閥門,優選地,所述接頭芯圓周外壁上套接有o形圈二,所述o形圈二設置有4個,所述o形圈二分別套接在接頭芯的左端、中部以及右端。
8.為了快速回復螺紋卡套的張開狀態,優選地,所述活塞桿外壁套接有彈簧,所述彈簧一端抵在主閥體的圓周內部,另一端抵在所述活塞的左側。
9.為了更好的封閉高壓氣體,優選地,所述活塞外壁上套接有o形圈一,所述o形圈一卡在活塞和主閥體之間,所述主閥體上固定連接有后擋板,所述后擋板和主閥體之間設置有o形圈三。
10.為了卡具快速恢復張開狀態,優選地,所述鎖母圓周外部設置有彈簧片,所述彈簧片卡在鎖母和螺紋卡套之間。
11.為了緊密的套接后套筒和主閥體,優選地,所述后套筒內孔內切圓的圓周直徑大于主閥體外切圓圓周直徑。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3.1、該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結構大大節省了鋼瓶閥與軟管接頭的連接速度,拆卸時間短,操作便捷,只需將卡具對準鋼品接口后通入壓縮空氣就可實現可靠的連接,同時該結構便于實現鋼瓶閥與卡具的自動連接,為高壓氣體充裝自動化做好了前提條件。
14.2、該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將壓縮空氣由進氣口通入,活塞帶動活塞桿向前移動,活塞桿上的軸銷推動后套套筒和鎖緊套前進,鎖緊套上的斜面推動六瓣結構的螺紋卡套向內收縮,卡緊鋼瓶閥上的螺紋,完成卡具與鋼瓶閥的快速連接,使用方便,安全。
附圖說明
15.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的內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16.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的平面主視圖;
17.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的左視圖;
18.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未充氣卡在鋼瓶閥的剖面示意圖;
19.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充氣卡在鋼瓶閥的剖面示意圖。
20.圖中:1、螺紋卡套;2、鎖緊套;3、后套筒;4、螺母;5、后擋板;6、壓縮空氣進氣口;7、o形圈一;8、彈簧;9、主閥體;10、軸銷;11、接頭芯;12、彈簧片;13、鎖母;14、o形圈二;15、高壓氣體進口;16、活塞;17、活塞桿;18、o形圈三。
具體實施方式
2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22.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23.實施例1:
24.參照圖1-5,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包括主閥體9,主閥體9中部設置有高壓氣體進口15,主閥體9左側卡接有螺紋卡套1,螺紋卡套1卡接在鋼瓶閥氣孔外壁上,主閥體9左端內側設置有接頭芯11,接頭芯11圓周外壁上套接有o形圈二14,o形圈二14設置有4個,o形圈二14分別套接在接頭芯11的左端、中部以及右端,接頭芯11左右兩側內孔分別與和鋼瓶閥氣孔和高壓氣體進口15相通,螺紋卡套1圓周內側設置有鎖母13,接頭芯11通過鎖母13鎖緊在主閥體9上,鎖母13圓周外部設置有彈簧片12,彈簧片12卡在鎖母13和螺紋卡套1之間,主閥體9圓周內側滑動連接有活塞桿17,活塞桿17右側套接有活塞16,活塞桿17外壁套接有彈簧8,彈簧8一端抵在主閥體9的圓周內部,另一端抵在活塞16的左側,活塞
16外壁上套接有o形圈一7,o形圈一7卡在活塞16和主閥體9之間,主閥體9上固定連接有后擋板5,后擋板5和主閥體9之間設置有o形圈三18,主閥體9右側設置有壓縮空氣進氣口6,壓縮空氣進氣口6設置在活塞16的右側,活塞桿17左側設置有軸銷10,主閥體9圓周外側套接有后套筒3,后套筒3左側設置有鎖緊套2,鎖緊套2套接在螺紋卡套1的外側,后套筒3右側可拆卸連接有螺母4,軸銷10通孔螺母4和后套筒3連接,后套筒3內孔內切圓的圓周直徑大于主閥體9外切圓圓周直徑;
25.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自然狀態下時,在彈簧8力的作用下帶動后套筒3和鎖緊套2后退,彈簧片12的張力作用下,使得六瓣結構的螺紋卡套1張開,然后使用時,先將高壓氣體進口15通過軟管和待充氣設備相連接,然后將接頭芯11插入鋼瓶閥氣孔內,然后將壓縮空氣通過壓縮空氣進氣口6打入,活塞16帶動活塞桿17向前移動,活塞桿17上的軸銷10推動后套筒3和鎖緊套2前進,鎖緊套2上的斜面推動六瓣結構的螺紋卡套1向內收縮,卡緊鋼瓶閥上的螺紋,完成卡具與鋼瓶閥的快速連接;
26.本實用新型只需將卡具對準鋼品接口后通入壓縮空氣就可實現可靠的連接,同時該結構便于實現鋼瓶閥與卡具的自動連接,為高壓氣體充裝自動化做好了前提條件。
2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1.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閥體(9),所述主閥體(9)中部設置有高壓氣體進口(15),所述主閥體(9)左側卡接有螺紋卡套(1),所述螺紋卡套(1)卡接在鋼瓶閥氣孔外壁上,所述主閥體(9)左端內側設置有接頭芯(11),所述接頭芯(11)左右兩側內孔分別與和鋼瓶閥氣孔和高壓氣體進口(15)相通,所述螺紋卡套(1)圓周內側設置有鎖母(13),所述接頭芯(11)通過鎖母(13)鎖緊在主閥體(9)上,所述主閥體(9)圓周內側滑動連接有活塞桿(17),所述活塞桿(17)右側套接有活塞(16),所述主閥體(9)右側設置有壓縮空氣進氣口(6),所述壓縮空氣進氣口(6)設置在活塞(16)的右側,所述活塞桿(17)左側設置有軸銷(10),所述主閥體(9)圓周外側套接有后套筒(3),所述后套筒(3)左側設置有鎖緊套(2),所述鎖緊套(2)套接在螺紋卡套(1)的外側,所述后套筒(3)右側可拆卸連接有螺母(4),所述軸銷(10)通孔螺母(4)和后套筒(3)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芯(11)圓周外壁上套接有o形圈二(14),所述o形圈二(14)設置有4個,所述o形圈二(14)分別套接在接頭芯(11)的左端、中部以及右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17)外壁套接有彈簧(8),所述彈簧(8)一端抵在主閥體(9)的圓周內部,另一端抵在所述活塞(16)的左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6)外壁上套接有o形圈一(7),所述o形圈一(7)卡在活塞(16)和主閥體(9)之間,所述主閥體(9)上固定連接有后擋板(5),所述后擋板(5)和主閥體(9)之間設置有o形圈三(18)。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母(13)圓周外部設置有彈簧片(12),所述彈簧片(12)卡在鎖母(13)和螺紋卡套(1)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筒(3)內孔內切圓的圓周直徑大于主閥體(9)外切圓圓周直徑。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縮氣體鋼瓶閥用氣動快裝卡具,屬于壓縮氣體鋼瓶閥技術領域,包括主閥體,所述主閥體中部設置有高壓氣體進口,所述主閥體左側卡接有螺紋卡套,所述螺紋卡套卡接在鋼瓶閥氣孔外壁上,所述螺紋卡套的內切圓直徑和鋼瓶閥氣孔外壁外切圓直徑相同,所述主閥體左端內側設置有接頭芯,所述接頭芯左右兩側內孔分別與和鋼瓶閥氣孔和高壓氣體進口相通,所述螺紋卡套圓周內側設置有鎖母,所述接頭芯通過鎖母鎖緊在主閥體上,所述主閥體圓周內側滑動連接有活塞桿,本實用新型操作便捷,只需將卡具對準鋼品接口后通入壓縮空氣就可實現可靠的連接,同時該結構便于實現鋼瓶閥與卡具的自動連接,為高壓氣體充裝自動化做好了前提條件。好了前提條件。好了前提條件。
技術研發人員:趙永文 黃麗麗 張家林 張若虎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濟南華信流體控制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21.09.01
技術公布日:2022/3/22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