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結構龍骨砌筑磚外幕墻體系及其施工方法及步驟

本發明涉及建筑幕墻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結構龍骨砌筑磚外幕墻體系及其施工方法,適用于多高層建筑幕墻。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生產高速進步,我國建筑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歐洲風格建筑被當代國人所接受,其中歐洲中世紀的紅磚風格建筑,其外墻由于砌筑厚度相對較大、砌筑高度矮,若按照其傳統的砌筑工藝,已難以滿足現代歐式建筑對空間、高度、節能等各方面的要求,清水磚外幕墻砌筑施工方法解決了運用現代施工工藝還原歐式古典砌筑的質感,既滿足了我國南方地區長期在強臺風下的結構穩定性,又起到了現代建筑對空間、節能等方面的需求,其將傳統的砌筑工藝與幕墻支撐體系相結合的一種外墻裝飾施工方法,在保證外墻裝飾效果的同時,又兼顧了整個外墻體系的穩定性與建筑節能,較宜適用于臺風頻發地區、多高層建筑、以及采用歐式古典建筑風格等需要采用清水磚砌筑幕墻作為外墻裝飾的建筑工程,也可用于其他方面清水磚外幕墻砌筑工程。
然而目前,清水磚幕墻的使用一般僅限于低層建筑,對于多高層建筑,由于其在結構和強度等方面要求更高,現有清水磚幕墻的結構及施工技術難以滿足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結構龍骨砌筑磚外幕墻體系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傳統的清水磚砌筑工藝與幕墻龍骨體系相結合作為外墻裝飾,以此保證整個外墻體系的穩定性,并達到建筑節能的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施工技術方案:
一種鋼結構龍骨砌筑磚外幕墻體系,設于主體結構外墻之外,包括幕墻龍骨和幕墻,其特征在于:
所述幕墻龍骨包括支撐龍骨和固定龍骨,所述支撐龍骨包括一組上下間隔設置的橫向支撐角鋼,所述橫向支撐角鋼通長設置,其通過轉接件一與主體結構外墻內的埋件焊接連接;所述固定龍骨包括靠近內側主體結構外墻豎向設置的主龍骨和橫向設于主龍骨之間的次龍骨,所述主龍骨通過轉接件二與主體結構外墻內的埋件焊接連接,所述次龍骨通過轉接件三與主龍骨螺栓連接或焊接連接;
所述幕墻為清水磚幕墻,其底部位于最底層橫向支撐角鋼以下的部分砌筑于主體結構板或主體結構牛腿之上,其余部分鋪設在橫向支撐角鋼之上;幕墻靠近底部位置設內高外低的披水板,所述披水板的內側端固定在主體結構外墻上,外側伸入兩層清水磚之間;設于所述披水板上的一層清水磚層內間隔設置排水孔;所述幕墻內還間隔交錯設置水平約束鋼筋網,所述水平約束鋼筋網通過拉結件與固定龍骨螺栓連接;
所述幕墻與主體結構外墻之間形成空氣夾層,所述空氣夾層的底部在披水板之下的部分用水泥砂漿灌實。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橫向支撐角鋼上下相鄰兩層的距離不大于3m;所述主龍骨采用鍍鋅鋼管,相鄰兩根主龍骨間距500mm;所述次龍骨采用角鋁,上下相鄰兩層次龍骨間距為八皮磚厚。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轉接件一、轉接件二或轉接件三為l形角鋼或角碼;所述水平約束鋼筋網及其拉結件均為預制不銹鋼加工件,兩者采用卡口連接。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披水板設在底部三皮磚之上,第四皮磚的每兩塊磚豎縫不臥漿形成排水孔。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披水板上粘貼有防水透氣膜。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水平約束網在幕墻內上下每間隔四皮磚通長鋪設一道,水平方向兩個拉結件的最大間距為500mm,相鄰上下層交錯排布。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空氣夾層的厚度范圍不低于120mm。
進一步優選地,當幕墻長度超過12m時,在幕墻內利用灰縫設置一道上下貫通的伸縮縫,所述伸縮縫設置在雨水管后側,伸縮縫處的豎縫及平縫不臥漿,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膠加勾縫劑填充。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上述鋼結構龍骨砌筑磚外幕墻體系的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材料準備:包括清水磚、水泥砂漿以及龍骨的準備與加工;
步驟二:橫向支撐角鋼的安裝:其橫向通長設置,通過轉接件一與主體結構外墻的埋件固定,其上下層間間距不大于3m;
步驟三:主龍骨的安裝:主龍骨豎向間隔設置,與主體結構外墻通過轉接件二焊接連接,安裝時如遇橫向支撐角鋼,則主龍骨打斷;
步驟四:次龍骨安裝:次龍骨橫向設置在主龍骨之間,與主龍骨通過轉接件三螺栓連接或焊接連接;
步驟五:按要求分色選磚:磚墻如有分色要求,應先進行分色選磚;
步驟六:底部幕墻施工:幕墻位于最底層橫向支撐角鋼以下的部分砌筑在主體結構板或主體結構牛腿之上,三皮磚砌筑后,與主體結構外墻之間形成的空氣夾層用水泥砂漿灌實,形成內高外低的排水斜坡;
步驟七、披水板的安裝:在灌實的水泥砂漿斜坡上鋪設披水板,披水板上粘貼防水透氣膜,披水板內側與主體結構外墻固定牢固,外側鋪設至第三皮磚上;
步驟八、排水孔的設置:在披水板之上的一皮磚即第四皮磚時,每兩塊磚豎縫不臥漿,形成排水孔;
步驟九、后續大面積磚砌筑:除底部磚砌筑在結構板上外,其他磚均砌筑在橫向支撐角鋼上,在清水磚幕墻內每四皮磚通長鋪設一道水平約束鋼筋網,水平約束鋼筋網通過交錯布置的拉結件與固定龍骨螺栓連接,在轉角位置采用切割、彎折的方式來保證其連續性;
步驟十:白灰砂漿勾縫:砌筑時隨砌、隨劃縫,劃縫深度為8-10mm左右,深淺一致,最后用白灰砂漿勾縫劑勾縫;
步驟十一:防水保護劑涂刷:在幕墻外涂刷防水保護劑,至此,鋼結構龍骨砌筑磚外幕墻體系砌筑完成。
其中,當幕墻的長度超過12m時,在步驟九之后,在幕墻內利用灰縫設置一道上下貫通的伸縮縫,所述伸縮縫位置設置在雨水管后側,伸縮縫處的豎縫及平縫不臥漿,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膠加勾縫劑填充。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1、本發明清水磚砌筑在與主體結構外墻(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或二次砌筑墻)連接的龍骨體系上,磚砌體與幕墻龍骨體系相結合,能有效解決砌筑高厚比與結構穩定性問題;
2、本發明清水磚幕墻與主體結構外墻之間形成空氣夾層,起到保溫隔熱與通風的作用,從而達到建筑節能的目的;
3、本發明在清水磚幕墻外側、主體結構外墻外側及幕墻龍骨體系相關節點處設置多道防水構造,減少了清水磚幕墻泛堿與主體結構外墻滲水現象。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以下附圖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優點將變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這些附圖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發明,其中:
圖1是本發明涉及的橫向支撐角鋼安裝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涉及的主龍骨安裝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涉及的排水孔設置位置立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涉及的披水板安裝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涉及的伸縮縫的位置設置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涉及的水平約束網及拉結件與主次龍骨的連接示意圖;
圖7是圖6中a-a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涉及的拉結件的點位布置示意圖。
附圖標記:1-主體結構外墻、1.1-埋件、2-幕墻龍骨、2.1-橫向支撐角鋼、2.2-轉接件一、2.3-主龍骨、2.4-次龍骨、2.5-轉接件二、2.6-轉接件三、3-幕墻、3.1-清水磚、3.2-排水孔、3.3-伸縮縫、4-披水板、5-空氣夾層、6-水泥砂漿、7-水平約束鋼筋網、8-拉結件、9-雨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一種鋼結構龍骨砌筑磚外幕墻體系及其施工方法的實施例。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為本發明的特定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于說明本發明的構思,均是解釋性和示例性的,不應解釋為對本發明實施方式及本發明范圍的限制。除在此記載的實施例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能夠基于本申請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采用顯而易見的其它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包括采用對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的做出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和修改的技術方案。本說明書的附圖為示意圖,輔助說明本發明的構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狀及其相互關系。請注意,為了便于清楚地表現出本發明實施例的各部件的結構,各附圖之間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繪制。相同的參考標記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如圖1-8,本發明的鋼結構龍骨砌筑磚外幕墻體系,設于主體結構外墻1之外,包括幕墻龍骨2和幕墻3,其特征在于:幕墻龍骨2包括支撐龍骨和固定龍骨,支撐龍骨包括一組上下間隔設置的橫向支撐角鋼2.1,橫向支撐角鋼2.1通長設置,上下相鄰兩層的距離不大于3m;其通過轉接件一2.2與主體結構外墻內的埋件1.1焊接連接,如圖1所示;固定龍骨包括靠近內側主體結構外墻1豎向設置的主龍骨2.3和橫向設于主龍骨2.3之間的次龍骨2.4,主龍骨2.3通過轉接件二2.5與主體結構外墻內的埋件1.1焊接連接,次龍骨2.4通過轉接件三2.6與主龍骨2.3螺栓連接或焊接連接,如圖2、圖6和圖7所示;主龍骨2.3采用鍍鋅鋼管,相鄰兩根主龍骨2.3間距500mm;次龍骨2.4采用角鋁,上下相鄰兩層次龍骨2.4間距為八皮磚厚,轉接件一2.2、轉接件二2.5或轉接件三2.6為l形角鋼或角碼。
幕墻3為清水磚幕墻,其底部位于最底層橫向支撐角鋼2.1以下的部分砌筑于主體結構板或主體結構牛腿之上,其余部分鋪設在橫向支撐角鋼2.1之上;幕墻靠近底部位置設內高外低的披水板4,披水板4上粘貼有防水透氣膜,披水板4的內側端固定在主體結構外墻1上,外側伸入兩層清水磚3.1之間,如圖4;設于披水板4上的一層清水磚3.1層內間隔設置排水孔3.2;幕墻3內還間隔設置水平約束鋼筋網7,水平約束鋼筋網7在幕墻3內上下每間隔四皮磚通長鋪設一道,水平方向兩個拉結件8的最大間距為500mm,相鄰上下層交錯排布,水平約束鋼筋網7通過拉結件8與固定龍骨螺栓連接,如圖6~圖8。水平約束鋼筋網7及其拉結件8均為預制不銹鋼加工件,兩者采用卡口連接;披水板4設在底部三皮磚之上,第四皮磚的每兩塊磚豎縫不臥漿形成排水孔3.2,如圖3所示。
如圖4,幕墻3與主體結構外墻1之間形成空氣夾層5,空氣夾層5的厚度范圍不低于120mm。空氣夾層5的底部在披水板4之下的部分用水泥砂漿6灌實。
此外,如圖5,當幕墻3長度超過12m時,在幕墻3內利用灰縫設置一道上下貫通的伸縮縫3.3,伸縮縫3.3設置在雨水管9后側,伸縮縫3.3處的豎縫及平縫不臥漿,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膠加勾縫劑填充。
施工時,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材料準備:包括燒結的清水磚3.1、水泥砂漿6、鍍鋅鋼材、鋁合金型材、不銹鋼材料、防水透氣膜、螺栓、焊條、絕緣墊片、防腐涂料、硅酮耐候密封膠等材料的準備與加工。
步驟二:橫向支撐角鋼2.1安裝:在主體結構外墻1上通過埋件1.1(預埋件或后置埋件)安裝橫向支撐角鋼2.1,通長設置,橫向支撐角鋼的層間間距不大于3m;橫向支撐角鋼2.1與主體結構外墻1的埋件1.1通過l型轉接件連接,轉接件與結構埋件采用焊接連接,轉接件與橫向支撐角鋼2.1亦采用焊接連接;
步驟三:主龍骨2.3安裝:磚幕墻主龍骨2.3為豎向,采用鍍鋅鋼管,主龍骨間距500mm,主龍骨2.3與主體結構外墻1通過l型連接件連接,l型連接件與埋件1.1采用焊接連接,l型連接件與主龍骨2.3采用螺栓連接或焊接連接,主龍骨2.3安裝時如遇橫向支撐角2.1,則主龍骨打斷;
步驟四:次龍骨2.4安裝:磚幕墻次龍骨2.4為橫向,采用角鋁,次龍骨間距560mm(八皮磚厚),設置在主龍骨之間,次龍骨2.4與主龍骨2.3通過角碼連接件進行連接,連接方式采用螺栓連接或焊接連接;
步驟五:底部磚砌筑、披水板4的安裝與排水孔3.2的設置:磚墻如有分色要求,應先進行分色選磚,選好磚后首先進行底部磚的砌筑,磚從地下室頂板處的主體結構板(或主體結構牛腿)向上砌筑,底部三皮磚砌筑后,與主體結構外墻1之間形成的空氣夾層5(厚度≥120mm)用水泥砂漿6灌實,并形成內高外低的排水斜坡,在灌實的水泥砂漿6上鋪設不銹鋼材質的披水板4,披水板4上再粘貼防水透氣膜與之固定,披水板4內側與主體結構外墻1固定牢固,外側鋪設至第三皮磚上;在砌筑第四皮磚時設置排水孔3.2,排水孔3.2采用每兩塊磚豎縫不臥漿的方式;
步驟六:大面積磚砌筑:除底部磚砌筑在結構板上外,其他磚均砌筑在橫向支撐角鋼2上。砌筑清水磚墻不設置圈梁與構造柱,僅設置水平約束鋼筋網7,水平約束鋼筋網7及其拉結件8采用預制不銹鋼加工件,水平約束鋼筋網7與其拉結件8采用卡口連接,水平約束鋼筋網7在磚墻內每四皮磚通長鋪設一道,與主次龍骨通過水平拉結件8進行連接,優選連接方式為螺栓連接,拉結件8的最大水平間距為500mm,均勻布置在主龍骨2.3與次龍骨2.4上,上下層交錯,其中,水平約束鋼筋網7在轉角位置使用時,應采用切割、彎折的方式來保證其連續性;
步驟七:伸縮縫3.3(溫度縫)的處理:砌筑墻體長度超過12m時,需利用灰縫設置一道上下貫通的伸縮縫3.3,伸縮縫3.3位置盡量設置在雨水管后側及墻體立面較短的位置,伸縮縫處的豎縫及平縫不臥漿,采用密封膠加勾縫劑的處理方式;
步驟八:白灰砂漿勾縫:砌筑時應隨砌、隨劃縫,劃縫深度為8-10mm左右,深淺一致,最后再用白灰砂漿勾縫劑勾縫;
步驟九:防水保護劑涂刷:清水墻面清理干凈后,并保證磚墻干燥且天氣晴朗的情況下,涂刷水性防水保護劑,使整個磚墻面不滲水,減少泛堿隱患。至此,鋼結構龍骨砌筑磚外幕墻體系砌筑完成。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供一種鋼結構龍骨砌筑磚外幕墻體系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的幕墻體系的幕墻龍骨包括通長設置的橫向支撐角鋼和主次龍骨;幕墻為清水磚幕墻,其底部位于最底層橫向支撐角鋼以下的部分砌筑于主體結構板或主體結構牛腿之上,其余部分鋪設在橫向支撐角鋼之上;幕墻靠近底部位置設內高外低的披水板;幕墻內間隔交錯設置水平約束鋼筋網;幕墻與主體結構外墻之間形成空氣夾層,空氣夾層的底部在披水板之下的部分用水泥砂漿灌實。本發明磚砌體與幕墻龍骨體系相結合,有效解決砌筑高厚比與結構穩定性問題;空氣夾層起到保溫隔熱與通風的作用,從而達到建筑節能的目的;設置多道防水構造,減少了清水磚幕墻泛堿與主體結構外墻滲水現象。
技術研發人員:王學民;鄒立鵬;陳祿陽;張勇;孔祥鵬;李柯;朱嘉惠;蔣鵬飛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北京六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7.28
技術公布日:2017.10.03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