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煙氣阻隔功能的不銹鋼防火門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2-16 23:00:01 條評論
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火門,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煙氣阻隔功能的不銹鋼防火門。背景技術:當今裝修中大量用到各種可燃易燃的材料,即使材料做了防火處理,依然存在火災隱患,據相關研究表明火災中被濃煙熏死嗆死的人數是死于燒傷的四到五倍,并且煙的蔓延速度是火...

  具有煙氣阻隔功能的不銹鋼防火門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火門,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煙氣阻隔功能的不銹鋼防火門。

  背景技術:

  當今裝修中大量用到各種可燃易燃的材料,即使材料做了防火處理,依然存在火災隱患,據相關研究表明火災中被濃煙熏死嗆死的人數是死于燒傷的四到五倍,并且煙的蔓延速度是火的五倍,其能量超過火五到六倍,溫度極高的濃煙在兩到三分鐘內就能形成烈火,所以在兼顧安全與美觀的需求下,防火門就成了一道很重要的生命安全保障。在家庭用的防火門中,門與門框有密封措施隔絕煙氣,然而門與地板間由于開合門的需要,留有間隙,當發生火災時,煙氣便會從門與地板間的間隙進入人躲避的房間,且有的煙氣也能從防火門與門框之間的間隙進入人躲避的房間,從而造成人員傷亡。

  例如申請號CN201320351773.5公開了一種隔煙防火門,包括門體,門框,把手,門體內設置有隔煙機構,隔煙機構包括隔煙機構開關,隔煙機構控制單元,連接線路,氣囊裝置,門體空腔,固定螺釘,門體安裝在門框內,把手安裝在門體中間偏右靠近門框的位置,把手的左上方門體內安裝有隔煙機構開關,隔煙機構開關正下方與把手平齊的平面門體內安裝有隔煙機構控制單元,門體下方為與門體外表面平滑相接的門體空腔,氣囊裝置用緊固螺釘安裝在門體空腔內,隔煙機構開關,隔煙機構控制單元,氣囊裝置由連接線路連成一體,在火災發生時,能有效的隔絕防火門內外的煙氣流動,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的躲避空間。

  本發明人發現,上述一種隔煙防火門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該隔煙防火門只有對底部的間隙進行防護填充,沒有對該隔煙防火門的四周的間隙進行防護填充,因此,煙氣還是很容易充該隔煙防火門溢出,從而該隔煙防火門不能很有效的隔絕煙氣。

  上述專利所設計的隔煙防火門與現有根煙防火門均存在上述所提出的不足,于是,有鑒于此,針對現有的結構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具有煙氣阻隔功能的不銹鋼防火門,以期達到更具有更加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防火門存在煙氣很容易從防火門與門框之間的間隙進入人躲避的房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防止煙氣從防火門與門框之間的間隙進入人躲避的房間的具有煙氣阻隔功能的不銹鋼防火門。

  本實用新型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一種具有煙氣阻隔功能的不銹鋼防火門,包括有門框、鉸鏈、門體、把手、防火門門鎖、門鎖插栓、安裝座、氣囊、連接帶、氣閥、連接管、鼓風機、安裝箱、合頁、箱門和控制開關;門體一側通過鉸鏈鉸接于門框一內側壁,安裝座固接于門體遠離鉸鏈的前側部,把手固接于安裝座,防火門門鎖安裝于安裝座,門框一內側壁嵌有門鎖插槽,防火門門鎖與門鎖插槽相對應,門框內開有空腔,氣囊通過多個連接帶固接于空腔內,氣囊一內側設有供門鎖插槽安裝的預留孔洞,門框內側開有供氣囊通過的第一通孔,門框側部設有第二通孔,氣閥端部貫穿第二通孔與氣囊側部連接,安裝箱固接于門框側部,箱門通過合頁鉸接于安裝箱前側,鼓風機固接于安裝箱內;連接管一端貫穿安裝箱側部與氣閥連接,另一端與鼓風機輸出端連接;控制開關固接于門框側部上端,且控制開關位于安裝箱正下方;控制開關控制鼓風機的啟閉。

  進一步的,控制開關位于門框高度的2/3處以上。

  進一步的,還包括有配電箱鎖;配電箱鎖安裝于箱門。

  進一步的,把手外表面還套有隔熱套,隔熱套為隔熱材質,如石棉或者巖棉。

  進一步的,箱門還均勻分布有多個通風孔,箱門前側部還均勻固接有多個擋板,擋板位于通風孔正上方。

  進一步的,還包括有密封圈和觀察窗;觀察窗嵌于門體,密封圈固接于觀察窗四周。

  進一步的,門體內部還填充有石棉隔熱層、鋼制真空內膽。

  進一步的,氣囊為防火材質。

  進一步的,門體、門框均由不銹鋼材料制作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開關啟動鼓風機工作,鼓風機能夠將風充入氣囊中,使得氣囊通過第一通并緊貼于門體四周,則氣囊對門體與門框之間的間隙進行填充作用,故氣囊能夠防止煙氣從門體與門框之間的間隙進入人躲避的房間,解決了現有防火門存在煙氣很容易從防火門與門框之間的間隙進入人躲避的房間的缺點,達到了能夠防止煙氣從防火門與門框之間的間隙進入人躲避的房間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圖4中A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箱門的左視剖切結構示意。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門體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門框,2-鉸鏈,3-門體,4-把手,5-防火門門鎖,6-門鎖插槽,8-預留孔洞,9-安裝座,10-空腔,11-氣囊,12-連接帶,13-第一通孔,14-氣閥,15-第二通孔,16-連接管,17-鼓風機,18-安裝箱,19-合頁,20-箱門,21-控制開關,22-配電箱鎖,23-隔熱套,24-通風孔,25-擋板,26-密封圈,27-觀察窗,28-石棉隔熱層,29-鋼制真空內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

  一種具有煙氣阻隔功能的不銹鋼防火門,如圖1-8所示,包括有門框1、鉸鏈2、門體3、把手4、防火門門鎖5、門鎖插栓、安裝座9、氣囊11、連接帶12、氣閥14、連接管16、鼓風機17、安裝箱18、合頁19、箱門20和控制開關21;門體3一側通過鉸鏈2鉸接于門框1一內側壁,安裝座9固接于門體3遠離鉸鏈2的前側部,把手4固接于安裝座9,防火門門鎖5安裝于安裝座9,門框1一內側壁嵌有門鎖插槽6,防火門門鎖5與門鎖插槽6相對應,門框1內開有空腔10,氣囊11通過多個連接帶12固接于空腔10內,氣囊11一內側設有供門鎖插槽6安裝的預留孔洞8,門框1內側開有供氣囊11通過的第一通孔13,門框1側部設有第二通孔15,氣閥14端部貫穿第二通孔15與氣囊11側部連接,安裝箱18固接于門框1側部,箱門20通過合頁19鉸接于安裝箱18前側,鼓風機17固接于安裝箱18內;連接管16一端貫穿安裝箱18側部與氣閥14連接,另一端與鼓風機17輸出端連接;控制開關21固接于門框1側部上端,且控制開關21位于安裝箱18正下方;控制開關21控制鼓風機17的啟閉。

  使用所述不銹鋼防火門時,首先要將所述不銹鋼防火門安裝在相應的位置,即門框1、安裝箱18均嵌于墻壁,且使得安裝箱18、控制開關21均位于需要躲避的房間內,以便受災人員在躲避的房間內控制控制開關21。在需要對煙氣進行阻隔時,受災人員可以通過把手4將門體3打開,并逃入需要躲避的房間內,此時,在通過把手4將門體3關閉,并受災人員可以運作控制開關21,則控制開關21能夠控制鼓風機17的啟動工作,故鼓風機17能夠不斷產生風,而風能夠依次通過連接管16、氣閥14充入氣囊11中,從而氣囊11從第一通孔13中鼓起,直至氣囊11緊貼于門體3四周,則氣囊11對門體3與門框1之間的間隙進行填充作用,故氣囊11能夠防止煙氣從門體3與門框1之間的間隙進入人躲避的房間。為了避免該防火門被他人私自打開,可以將防火門門鎖5鎖住,使得該防火門不能夠被打開;另外,在需要對鼓風機17進行日常的維修檢查時,用戶可以打開箱門20,對鼓風機17進行日常的維修檢查,以此,保證該防火門發生意外時能夠正常使用。

  其中,控制開關21位于門框1高度的2/3處以上,防止兒童私自打開控制開關21。

  其中,還包括有配電箱鎖22;配電箱鎖22安裝于箱門20;防止他人私自打開箱門20。

  其中,把手4外表面還套有隔熱套23,隔熱套23材質設為隔熱材質,如石棉或者巖棉;隔熱套23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在火災發生時,用戶能夠直接通過把手4將該防火門打開,避免把手4將用戶手燙傷的情況。

  其中,箱門20還均勻分布有多個通風孔24,箱門20前側部還均勻固接有多個擋板25,擋板25位于通風孔24正上方;通風孔24能夠便于鼓風機17的散熱,擋板25能夠防止灰塵通過通風孔24落入安裝箱18內,從而避免灰塵影響到鼓風機17的運行。

  其中,還包括有密封圈26和觀察窗27;觀察窗27嵌于門體3,密封圈26固接于觀察窗27四周;觀察窗27能夠便于用戶觀察外界的火情,密封圈26能夠防止煙霧從觀察嵌四周的空隙溢出。

  其中,門體3內部還填充有石棉隔熱層28、鋼制真空內膽29;石棉隔熱層28、鋼制真空內膽29具有隔熱的效果,大幅度提高門體3的隔熱效果。

  其中,氣囊11設為防火材質;提高氣囊11的防火性能,避免火將氣囊11燒損,使得氣囊11無法充氣的情況。

  其中,門體3、門框1均由不銹鋼制作而成;提高門體3、門框1的使用壽命,且安全可靠。

  本實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過人工啟動和關閉開關來控制,動力元件的接線圖與電源的提供屬于本領域的公知常識,并且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來保護機械裝置,所以本實用新型不再詳細解釋控制方式和接線布置。

  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