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及注意事項及軋線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軋鋼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及軋線。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中寬熱軋帶鋼生產工藝流程主要為兩種方式:一種由粗軋來的中間坯陸續通過飛剪、除鱗箱、e2軋機后直接進入精軋機組進行連軋;另外一種由粗軋來的中間坯首先經過熱卷箱卷取成卷,開卷后陸續通過飛剪、除鱗箱、e2軋機后直接進入精軋機組進行連軋。
上述兩種工藝方式的缺點:第一種精軋機組機架數一般為6-7機架同時飛剪剪切能力一般不超過35mm,因此粗軋來的中間坯厚度上限受到限制,軋制周期長、中間坯頭尾溫差較大(60-80℃),軋制薄規格精軋機組容易超負荷,帶鋼在精軋機組軋制時負荷波動較大,不利于產品質量控制;第二種中間坯經過熱卷箱卷取后頭變成尾,溫度通條差減小,但多投入一個設備,軋制的連貫和順暢受到影響,卷取和開卷都受到熱卷箱能力的限制,故障點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該方法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軋制時間長,故障點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軋線,其采用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其包括從粗軋來的中間坯經過粗軋輥道進入r2中軋機進行軋制;
將經r2中軋機軋制的中間坯輸送至飛剪,當中間坯接近飛剪時,對r2中軋機進行變速,使r2中軋機的速度與飛剪剪切速度進行級聯,中間坯進入飛剪切頭;
中間坯經飛剪切頭后繼續向前進入除鱗箱,中間坯進入除鱗箱前,對r2中軋機進行變速,使r2中軋機的速度與f1精軋機速度進行級聯;
中間坯經除鱗箱后依次經過e2軋機和f1精軋機。
優選的,根據中寬熱帶各規格、品種,對r2中軋機和f1精軋機的前滑值、后滑值進行初步計算賦值,在生產中對前滑值、后滑值進行修正。
優選的,在除鱗箱前設置有防翹頭裝置。
優選的,r2中軋機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為27米-31米。
優選的,r2中軋機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29.24米。
一種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軋線,其采用如以上所述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其包括r2中軋機、飛剪、除鱗箱、e2軋機和f1軋機;
沿中間坯的傳輸方向,r2中軋機、飛剪、除鱗箱、e2軋機和f1軋機依次設置。
優選的,除鱗箱前設置有防翹頭裝置。
優選的,r2中軋機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為27米-31米。
優選的,r2中軋機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29.24米。
有益效果:
本申請提供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從粗軋來的中間坯依次通過r2中軋機、飛剪、除鱗箱、e2軋機進入到精軋機組形成連軋,緩解了精軋機組能力不足的問題,使帶鋼的軋制更加連貫和順暢,也避免了熱卷箱能力較低的缺陷和投用熱卷箱增加的故障率,同時能夠有效地提高中間坯厚度,提高軋制節奏,節約能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軋線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r2中軋機;2:飛剪;3:除鱗箱;4:e2軋機;5:f1軋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堅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所述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此外,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種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其包括從粗軋來的中間坯經過粗軋輥道進入r2中軋機1進行軋制。
將經r2中軋機1軋制的中間坯輸送至飛剪2,當中間坯接近飛剪2時,對r2中軋機1進行變速,使r2中軋機1的速度與飛剪2剪切速度進行級聯,中間坯進入飛剪2切頭。
中間坯經飛剪2切頭后繼續向前進入除鱗箱3,中間坯進入除鱗箱3前,對r2中軋機1進行變速,使r2中軋機1的速度與f1精軋機速度進行級聯。
中間坯經除鱗箱后依次經過e2軋機4和f1精軋機。
在本實施方式中,中寬帶軋線設置r2中軋機1,此軋機的投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中間坯厚度,從而達到減少中間坯頭尾溫差,提高了軋制節奏。
r2中軋機1在軋制過程中速度分段控制以達到最快速度通過此區域減少溫差。
根據中寬熱帶各規格、品種,對r2中軋機1和f1精軋機的前滑值、后滑值進行初步計算賦值,在生產中對前滑值、后滑值進行修正。具體的,建立工藝參數表并不斷優化。
在除鱗箱3前設置有防翹頭裝置。該防翹頭裝置可以防止中間坯翹頭。
r2中軋機1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為27米-31米。優選的,r2中軋機1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29.24米。
r2中軋機1到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為29.24米,而普通連軋機架間距一般為4-5米,如此長距離連軋工藝極為少見,連軋時級聯關系較難保證。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還提供了一種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軋線,其包括r2中軋機1、飛剪2、除鱗箱3、e2軋機4和f1軋機;
沿中間坯的傳輸方向,r2中軋機1、飛剪2、除鱗箱3、e2軋機4和f1軋機依次設置。
優選的,除鱗箱3前設置有防翹頭裝置。
r2中軋機1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為27米-31米。優選的,r2中軋機1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29.24米。
為了對上述中寬帶長距離連軋方法進行進一步的說明,本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上述連軋方法的具體步驟,具體的如以下所述:
準備階段:
1、待粗軋軋制穩定后取樣,保證中間坯兩側偏差在0.2mm以內。
2、r2中軋機1調平調零。
3、調整r2中軋機1入口側導板開口度,該側導板的開口度為中間坯寬度+30mm。
4、r2中軋機1負荷控制:r2中軋機1穩定軋制時電流控制在1000a左右或者軋制力控制在500噸左右;r2壓下量:700板坯一般不超過11mm,750板坯不超過9mm。
5、二級設定畫面選擇r2中軋機1投用,根據準備生產的鋼種、規格確認二級控制系統r2中軋機1前滑參數表內數據。
6、調整飛剪2前側導板開口度:中間坯寬度+50mm。
7、r1軋機送料厚度:送料厚度不低于32mm,否則聯軋效果不明顯,第一支粗軋中間坯寬度放開1-2mm,避免由于拉鋼造成降級品。
軋制階段:
8、由煉鋼生產的連鑄坯160×500-750×8900mm經過熱送輥道熱裝入爐,加熱到1200-1280℃出爐,經過除鱗箱除去爐生氧化鐵皮送往粗軋機,需要說明的是,此步驟中的除鱗箱是加熱爐出口除鱗箱,不是精軋前除鱗箱3。
9、粗軋為e1立軋機和二輥可逆軋機,反復軋制5道次,e1軋機頭尾ssc控制;
軋成中間坯厚度32-40mm送往r2中軋機1,在此過程中需要1、5道次除鱗,除鱗壓力17-18.5mpa;粗軋調料必須提前通知5號臺。
10、剛換輥時、粗軋調料時r2軋制速度設定1.6米/秒,穩定后提升至2.3米/秒。
11、查看r2中軋機1料形情況并通知臺上調整料形。
12、中間坯在進入f1軋機前速度自動控制:
r2中軋機1咬鋼、軋制2.0-2.3米/秒,飛剪2前r2中軋機1速度1.4-1.6米/秒,中間坯進入除鱗箱3前,r2中軋機1與f1速度級聯,具體數值由系統計算給定。
13、第一支f1軋機咬鋼后觀察是否起套,飛剪2切頭后將夾送輥落下,可以手動干預r2中軋機1升降速。
14、取r2中軋機1樣與實際對比,并將料調至要求厚度。
15、二級員調整r2中軋機1前滑值(在粗軋工藝參數表內)如果f1-r2間拉鋼則減小該數值,反之增加該數值。
16、操作人員查看f1咬鋼后r2電流,如果電流持續減小,說明拉鋼軋制,手動提高速度,軋制完成后通知二級員更改前滑值或修改輥縫。
17、中間坯經過精軋除鱗箱3除鱗后(除鱗壓力17-18.5mpa)進入e2軋機4,再進入f1-f6精軋機組進行六連軋,軋制速度最大8米/秒,軋制過程中厚度agc控制,并投入機架間冷卻水按照不同鋼種控制終軋溫度。
18、精軋出口設置測厚儀、測寬儀進行厚度和寬度檢測。
19、精軋機組軋成所需規格進入層流冷卻裝置根據所軋鋼種不同卻到目標溫度。
20、精軋后設置表面檢測儀,對帶鋼表面質量進行檢驗。
21、帶鋼經層冷后進入地下三輥液壓卷取機卷取成卷,由卸卷小車托出放置到打包平臺進行周向打包。
22、按規定進行取樣檢查。
23、打包后帶卷經過步進梁到自動噴號機進行噴號。
24、噴號后在步進梁進行在線檢斤,下一步到冷打包機進行徑向兩道打包,打包后由天車吊運入庫;特殊品種入緩冷坑緩冷至250℃以下出坑。
25、檢驗合格后出庫。
在上述連軋方法中,還包括
取消連軋時,r2中軋機1輥縫抬起至50mm,二級畫面改為直通,模軋無誤后方可要鋼軋制。
f1軋機咬鋼后沒有明顯起套(可以設定f1速度補償或r2手動降速),表面檢測儀檢測帶鋼上表面除鱗效果良好,杜絕出現條狀紅斑。
f1軋機咬鋼后r2中軋機1電流降低一般不超過200a,測寬儀顯示通條寬度穩定,沒有拉鋼現象。
r2中軋機1前滑值的優化:要確保r1、r2出口厚度與規程設定一致,在此基礎上根據r2和f1之間的套量調整前滑值。
連續投用連軋方式時,r2換輥與精軋換輥3個周期同步,間歇投用時,依據磨損情況可延長。在換輥系統未完全恢復精度前,選擇換輥盡量與r1同步或者待料時間更換。
在r2換輥周期內,利用精軋換輥時間或待料時間,每班至少做一次壓靠,以保證r2送料厚度的準確。
本實施方式技術方案,對比現有的軋制方式的優點是:在精軋入口厚度不變的情況下,相對于沒有r2中軋機1的,本方案由于增加了r2中軋機1,因此粗軋送來的中間坯厚度可以有效提高;
舉例說明:不投用r2中軋機1,中間坯厚度30mm,粗軋5道次軋制間隙時間10秒,各道次軋制速度分別為1.5、2.0、2.8、3.0、3.2m/s;投用r2中軋機1后粗軋軋制中間坯38mm,粗軋5道次軋制間隙時間、各道次軋制速度同上,通過下表計算可以看出每支鋼軋制周期提高了:118.6-112.5=6.1秒
每小時可以多軋制:3600/112.5-3600/118.6=32-30.35=1.65支。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技術特征:
1.一種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從粗軋來的中間坯經過粗軋輥道進入r2中軋機進行軋制;
將經r2中軋機軋制的中間坯輸送至飛剪,當中間坯接近飛剪時,對r2中軋機進行變速,使r2中軋機的速度與飛剪剪切速度進行級聯,中間坯進入飛剪切頭;
中間坯經飛剪切頭后繼續向前進入除鱗箱,中間坯進入除鱗箱前,對r2中軋機進行變速,使r2中軋機的速度與f1精軋機速度進行級聯;
中間坯經除鱗箱后依次經過e2軋機和f1精軋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中寬熱帶各規格、品種,對r2中軋機和f1精軋機的前滑值、后滑值進行初步計算賦值,在生產中對前滑值、后滑值進行修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除鱗箱前設置有防翹頭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其特征在于,r2中軋機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為27米-31米。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其特征在于,r2中軋機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29.24米。
6.一種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軋線,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如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該軋線包括r2中軋機、飛剪、除鱗箱、e2軋機和f1軋機;
沿中間坯的傳輸方向,r2中軋機、飛剪、除鱗箱、e2軋機和f1軋機依次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軋線,其特征在于,除鱗箱前設置有防翹頭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軋線,其特征在于,r2中軋機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為27米-31米。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軋線,其特征在于,r2中軋機與精軋第一個軋機f1的距離29.24米。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寬帶鋼長距離連軋方法,其包括從粗軋來的中間坯經過粗軋輥道進入R2中軋機進行軋制;將經R2中軋機軋制的中間坯輸送至飛剪,當中間坯接近飛剪時,對R2中軋機進行變速,使R2中軋機的速度與飛剪剪切速度進行級聯,中間坯進入飛剪切頭;中間坯經飛剪切頭后繼續向前進入除鱗箱,中間坯進入除鱗箱前,對R2中軋機進行變速,使R2中軋機的速度與F1精軋機速度進行級聯;中間坯經除鱗箱后依次經過E2軋機和F1精軋機。該方法緩解了精軋機組能力不足的問題,使帶鋼的軋制更加連貫和順暢,也避免了熱卷箱能力較低的缺陷和投用熱卷箱增加的故障率,同時能夠有效地提高中間坯厚度,提高軋制節奏,節約能耗。
技術研發人員:艾玉忠;候宏;趙濟烈;張宏艷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凌源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20.03.24
技術公布日:2020.07.17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