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管拉伸試驗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
背景技術:
拉伸試驗是指在承受軸向拉伸載荷下測定材料特性的試驗方法。在鋼管試樣拉伸試驗中,需要在拉伸試樣夾持端加入芯棒,以保證實驗過程中穩定有效地進行拉伸。
對于現有的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6627355u的中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適用于鋼管拉伸試樣的組合式芯棒,所述組合式芯棒包括兩個對稱的芯棒外套和內軸,所述芯棒外套的內表面為半圓椎形,外表面包括多個矩形面,所述兩個芯棒外套組合在一起時內部形成圓椎形孔,且兩個芯棒外套組合在一起時的外徑略小于鋼管拉伸試樣的內徑;所述內軸通體為圓錐體,且與所述圓椎形孔相匹配;所述內軸兩端中心位置各設置一螺紋孔。
上述組合芯棒使用時,將組合芯棒嵌入待拉伸試驗的鋼管中,鋼管有夾具夾持,進行拉伸試驗。當組合芯棒用于不同規格的鋼管拉伸試驗時,需要借助螺桿拉動內軸,操作人員操作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芯棒用于不同規格鋼管操作費力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其具有用于不同規格鋼管操作省力、方便的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包括外殼和芯棒,所述外殼包括多片支撐片,所述芯棒呈圓臺狀,所述外殼外表面呈圓柱狀,內表面呈現與芯棒相適應的圓臺孔,所述填充芯還包括墊片,所述芯棒的小端設置有與所述墊片螺紋連接并穿過所述墊片的內軸。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實際運用中,芯棒與支撐片伸入鋼管,根據鋼管的規格,旋轉內軸帶動芯棒沿其軸向方向移動,從而調節芯棒與支撐片的相對位置,實現改變外殼的直徑,墊片抵接鋼管方便旋轉內軸,開始拉伸試驗。
進一步的,相鄰所述支撐片之間通過設置伸縮組件連接以使支撐片沿外殼的直徑活動。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伸縮組件支持支撐片沿其徑向方向移動,保證支撐片同步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內軸與所述芯棒轉動連接,所述支撐片與所述芯棒沿所述芯棒的母線方向滑移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內軸通過轉動實現在其軸向方向上移動,內軸通過與芯棒轉動連接,帶動芯棒和支撐片沿芯棒的母線方向滑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片內側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位于所述支撐片靠近所述墊片的一端,所述芯棒于所述滑塊相對的位置設置有滑槽,所述滑塊與所述滑槽滑移配合。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滑塊與滑槽滑移配合,方便操作人員調節芯棒與支撐片的相對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內軸靠近所述芯棒的一端固定有旋轉片,所述芯棒靠近所述內軸的一端開設有旋轉槽,所述旋轉槽卡接配合所述旋轉片。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實際運用中,內軸旋轉,帶動芯棒提升位置,從而支撐片上的滑塊在滑軌內滑移,改變支撐片與芯棒的相對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滑槽的長度小于所述芯棒外壁的長度,所述滑槽貫穿所述芯棒的小端。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芯棒的大端為封閉狀態,防止支撐片滑移脫離芯棒,導致支撐片進入鋼管更深處。
進一步的,所述內軸遠離所述支撐片的一側設置有螺母。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實際運用中,操作人員通過旋轉內軸,帶動芯棒沿其軸向方向移動,從而調節芯棒與支撐片的相對位置,調節好后墊片固定內軸的位置,螺母鎖緊墊片。
進一步的,所述內軸遠離所述支撐片的一側固定有把手。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把手方便操作人員旋轉內軸。
進一步的,所述墊片靠近所述支撐片的一側固定有軟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軟墊減少墊片與鋼管之間的摩擦力,保護鋼管,延長墊片的使用壽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內軸和與其螺紋連接的墊片,使得內軸帶動芯棒沿內軸的軸向方向移動,從而調節多片支撐片與芯棒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得外殼的直徑增大或減小,實現填充芯適用于一定范圍內不同規格鋼管;
(2)進一步地,通過滑塊與滑槽的滑移配合,方便操作人員調節芯棒與支撐片的相對位置;
(3)進一步地,通過把手的設置,方便操作人員旋轉內軸。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的爆炸示圖;
圖3是實施例一沿圖1中a-a面的剖視圖;
圖4是實施例二的爆炸示圖;
圖5是實施例二初始狀態的剖視圖;
圖6是實施例二外殼處于某一狀態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1、外殼;2、芯棒;3、支撐片;4、墊片;5、內軸;6、伸縮組件;7、滑塊;8、滑槽;9、旋轉片;10、旋轉槽;11、螺母;12、把手;13、軟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僅限于此。
實施例一:
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芯棒2,墊片4和外殼1,芯棒2呈圓臺狀,小端固定有內軸5,內軸5外設一段外螺紋,墊片4呈圓環狀,墊片4內側設置有與內軸5外側的外螺紋線螺紋連接的內螺紋孔,內軸5穿過墊片4并延伸出墊片4,內軸5遠離芯棒2的一側螺紋連接有螺母11,內軸5遠離芯棒2的一端固定有把手12,把手12呈t型。
外殼1包括兩片對稱設置的支撐片3以及用于連接兩支撐片3的伸縮組件6,如圖1和圖2所示,支撐片3包覆芯棒2,內側配合芯棒2設置,外側呈圓柱狀,伸縮組件6包括一端連接在一片支撐片3上的伸縮套筒,和一端連接在另一片支撐片3上的伸縮桿,伸縮套筒和伸縮桿由彈性材料制成,如彈簧鋼,伸縮套筒和伸縮桿相互套接組成伸縮組件6,伸縮組件6設置有四組,每兩組連接在支撐片3的一側。
墊片4靠近支撐片3的一側固定有軟墊13,如圖3所示,軟墊13用于減少墊片4與鋼管之間的摩擦力,保護鋼管,延長墊片4的使用壽命。
使用時,操作人員先將外殼1安裝至芯棒2上,根據鋼管的規格大致調節支撐片3和芯棒2的相對位置,再將填充芯安裝至待拉伸的鋼管內,墊片4抵接在鋼管上,根據鋼管的規格通過把手12旋轉內軸5,使得內軸5沿其軸向方向移動,以此調節支撐片3和芯棒2的相對位置,進而楔緊支撐片3,調整好后,旋轉螺母11鎖緊墊片4和內軸5的相對位置,避免試驗過程中填充芯發生松動,開始試驗。
實施例二:
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如圖4和圖5所示,與實施例一的區別是,支撐片3內側固定有滑塊7,滑塊7位于支撐片3靠近墊片4的一端,芯棒2于滑塊7相對的位置設置有滑槽8,滑塊7與滑槽8滑移配合,滑槽8的長度小于芯棒2外壁的長度,滑槽8貫穿芯棒2的小端,芯棒2的大端為封閉狀態。
內軸5靠近芯棒2的一端固定有旋轉片9,如圖5所示,芯棒2靠近內軸5的一端開設有旋轉槽10,旋轉槽10卡接配合旋轉片9。
使用時,填充芯的初始狀態,由于重力的作用,支撐片3處于外殼1最大直徑的位置,操作人員將先支撐片3推動至適合待試驗鋼管的位置,如圖6所示,再將填充芯放入鋼管中,通過把手12旋轉內軸5,帶動芯棒2在其軸向方向上移動,從而使得支撐片3上的滑塊7在滑槽8中滑移,以此調節支撐片3和芯棒2的相對位置,進而楔緊支撐片3,調節好后,旋緊螺母11,開始試驗。
綜上所述:
本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使用時,通過調節內軸5,帶動芯棒2在其軸向方向上移動,從而調節支撐片3與芯棒2的相對位置,使得支撐片3適應待拉伸試驗鋼管的內徑,螺母11鎖緊墊片4,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技術特征:
1.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包括外殼(1)和芯棒(2),所述外殼(1)包括多片支撐片(3),所述芯棒(2)呈圓臺狀,所述外殼(1)外表面呈圓柱狀,內表面呈現與芯棒(2)相適應的圓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芯還包括墊片(4),所述芯棒(2)的小端設置有與所述墊片(4)螺紋連接并穿過所述墊片(4)的內軸(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支撐片(3)之間通過設置伸縮組件(6)連接以使支撐片(3)沿外殼(1)的直徑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軸(5)與所述芯棒(2)轉動連接,所述支撐片(3)與所述芯棒(2)沿所述芯棒(2)的母線方向滑移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片(3)內側設置有滑塊(7),所述滑塊(7)位于所述支撐片(3)靠近所述墊片(4)的一端,所述芯棒(2)于所述滑塊(7)相對的位置設置有滑槽(8),所述滑塊(7)與所述滑槽(8)滑移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軸(5)靠近所述芯棒(2)的一端固定有旋轉片(9),所述芯棒(2)靠近所述內軸(5)的一端開設有旋轉槽(10),所述旋轉槽(10)卡接配合所述旋轉片(9)。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8)的長度小于所述芯棒(2)外壁的長度,所述滑槽(8)貫穿所述芯棒(2)的小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軸(5)遠離所述芯棒(2)的一側設置有螺母(1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軸(5)遠離所述芯棒(2)的一側固定有把手(12)。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4)靠近所述芯棒(2)的一側固定有軟墊(13)。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管拉伸試驗填充芯,涉及鋼管拉伸試驗技術領域,包括外殼和芯棒,外殼包括多片支撐片,芯棒呈圓臺狀,外殼外表面呈圓柱狀,內表面呈現與芯棒相適應的圓臺孔,填充芯還包括墊片,芯棒的小端設置有與墊片螺紋連接并穿過墊片的內軸。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芯棒不適用于不同規格鋼管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根據鋼管的規格調節外殼直徑,以適應不同規格的鋼管,且操作方便,不費力,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用于一定范圍內不同規格鋼管的優點。
技術研發人員:沙文明;王舞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上海市市政公路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9.07.03
技術公布日:2020.05.15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