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關于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決策部署,加快推動新材料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把我省打造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和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強省,制定本規劃。

一、基礎環境
(一)發展基礎。近年來,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步伐持續加快,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一批***和***人才不斷成長,一批產業集群正在孕育形成,但整體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和發達省市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很多領域處于起步或追趕狀態。
1.產業規模穩步壯大,但產業技術亟待升級,高端供給有待提高。我省新材料產業門類比較齊全,在***劃分的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6大類新材料中均有分布,聚氨酯、高性能***氟、***硅、先進陶瓷、特種玻璃、高性能玻璃纖維、高性能鋁合金、石墨烯等領域技術水平較高,已形成較好產業規模優勢。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達到1665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776億元,居全國第三位。但以初加工產品為主的供給結構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精深加工不足,終端產品、***產品、高端產品比例不高,部分新材料產量居世界前列,但產業鏈條普遍較短,上中下游產業協作配套能力不強。
2.集聚化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但定位不清晰、布局不合理等問題仍較突出。通過不斷調整和引導,我省新材料已經形成一定的區域特色。濟南樹脂復合材料、碳化硅半導體材料,青島石墨烯材料、橡膠材料,淄博高性能氟硅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煙臺有色貴金屬新材料、聚氨酯、稀土功能材料,濟寧生物基聚酰胺、石墨烯材料,泰安高性能玻璃纖維,威海碳纖維、生物醫用材料,萊蕪特種合金及***冶金材料,聊城聚碳酸酯材料等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度。已建成省級以上新材料產業園區25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7家。但新材料園區主導產業不突出,低水平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趨勢明顯,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資金、資源優勢,不利于產業的集聚發展。
3.創新取得新突破,但支撐體系不健全等制約瓶頸仍較多。產學研創新體系進一步推進,新材料***實驗室、***質檢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科研院所實力顯著提升,在重大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中的促進作用日益突出。現有院士工作站14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7家,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50余家。但總體來看,我省新材料產業領域內的創新主體主要為科研院所,企業創新能力較弱,科研院所技術創新與企業需求、地方產業發展之間的匹配度較低,可產業化的有效科研成果供給不足,企業發展后勁乏力。同時,人才資源總量缺乏和標準、***、評價、計量等支撐體系不健全問題依然是制約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山東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82022年)》印發
(二)面臨形勢。新材料研發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實力的重要標志。當前,新材料技術與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快,復合化、多功能、智能化趨勢明顯,開發與應用聯系更加緊密,更加重視與生態環境及資源的協調發展。
從國際看,發達***紛紛制定***相應的研究開發計劃,竭力搶占新材料技術和產業的制高點。美國提出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光電子材料、微電子材料、耐***環境材料及半導體材料等領域保持全球***地位;歐盟的戰略目標是保持在******材料等領域的***優勢;德國把新材料列為9大重點發展領域之首,將納米技術作為科研創新的戰略重點;日本視新材料技術為科技發展的生命線,陸續制定了納米材料計劃21世紀之光計劃等。從國內看,新材料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呈現快速健康發展態勢,在研發、產業化及推廣應用等方面的實力顯著增強,產業規模日益壯大。國務院《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優化新材料產業化及應用環境,推進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應鏈,初步實現我國從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的戰略性轉變。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紛紛在新材料領域進行重點布局,***了相關扶持政策,為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從省內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海洋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建設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產業提供支撐和保障。另一方面,我省傳統產業規模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加劇,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材料的精深加工率和集成器件的轉化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補短板、強優勢、促提升的總體思路,高端定位、對標***,以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和重大裝備、重大工程需求為導向,以突破新材料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為重點,以人才、項目、企業、園區、質量標準為支撐,大力實施人才智力培育、項目創新示范、***企業培育、特色集群壯大、質量標準提升等五大專項工程,全面提升我省新材料產業競爭力,為加快推進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現兩個走在前列、一個全面開創總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高端***。定位國內***、世界***,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集中快速投入,率先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形成高端引領的市場競爭優勢。
堅持市場導向。以滿足***戰略和市場需求為出發點,突出企業主體作用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服務功能,重視新材料初期市場培育和推廣應用,打通新材料供與需不平衡的瓶頸,提升高端供給能力。
堅持集聚發展。支持濟南、青島、煙臺三核引領、先行示范,發揮各自資源稟賦特點,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完善產業配套體系,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
堅持綠色低碳。強化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重視新材料研發、生產和使用全過程環境友好性、安全性,以園區化、基地化、專業化、循環化為導向,提高資源利用率,進一步降低污染,促進新材料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安全發展。
堅持開放發展。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新材料創新資源,加強省內外、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并購、引資、引智等方式,提升新材料設計、研發、制造和應用水平,打造開放、共享、共贏的發展新模式。
(三)發展目標。到2022年,全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對全省工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更多資訊請進入中國模具鋼產業網了解。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