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逼近“3萬億”關口意味著什么?
中國人民銀行12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516億美元,較10月末下降691億美元。經歷連續5個月“縮水”,外匯儲備正逼近3萬億美元。專家認為,我國外匯儲備依然充裕不必擔心,11月資本流出略有增加但總體可控。

外匯儲備規模持續下滑
央行數據顯示,11月末外匯儲備下降691億美元,降幅為2.2%,刷新今年1月以來***降幅。***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11月份的情況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美國大選后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貶值、債券價格出現回調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
“11月外匯儲備下降數額,有近一半源于匯率折算因素。”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11月我國外匯儲備的歐元、日元等主要非美元貨幣幾乎全線下跌,有大約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下降是匯率折算因素導致的。
數據顯示,11月單月美元指數上漲3%,與此同時,日元、歐元、瑞士法郎對美元分別貶值8.42%、3.57%、2.78%。
“我國外匯儲備下降的主因還是美元走強,這背后是12月美聯儲加息預期的上升和對明年美國經濟的預期。”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說,11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貶值了1.69%,外匯市場活躍度繼續提高,央行加大了外匯資金投放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
外匯儲備正逼近3萬億美元
經過5個月的“縮水”,外匯儲備正逼近3萬億美元。對于外匯儲備的現狀,央行副行長易綱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盡管近期中國外匯儲備有所下降,但仍高居全球首位,是***充足的。中國外匯儲備規模接近全球的30%,分別是***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特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
“外匯儲備規模多少合適沒有明確指標,是跟隨市場供需變化的。目前沒必要為外匯儲備下降擔心,也不是必須把外匯儲備的規模控制在3萬億美元以上。”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研究員管濤表示,“客觀地講,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夠用。”
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可覆蓋全部外債和六個月進口后還有充足的余量,況且近年來還有每年大約5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和1200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通過金融媒介供應全社會的用匯需求。
專家表示,外匯儲備是我國抵御外部沖擊的一個強有力的基礎。即便近期匯率波動給跨境資金流動造成一定壓力,外匯儲備出現階段性減少也是可以承受的。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11月我國資本流出略有增加,但總體可控,不存在較大的資本外流壓力。”
外匯局提供的數據顯示,11月外商直接投資(FDI)日均流入金額與10月基本持平,日均外商撤資金額較10月略有增長,日均利潤匯出基本與上月持平。11月以來對外直接投資(ODI)項下購匯額呈每周遞減趨勢,且ODI項下日均購匯額與全年ODI項下日均購匯額基本持平。11月以來日均外債還本付息較上月明顯減少。
“資本項下,那些有真實跨境交易支撐的企業的購匯意愿并未出現激增,大部分企業還是根據項目進度來安排用匯。”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外匯局初步統計,11月份,全國貨物貿易項下企業日均購匯額較10月份下降6%左右;貨物貿易項下收支順差繼續保持單月超100億美元的態勢。
與此同時,外匯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受“雙11”“黑五海淘”跨境電商大力促銷,以及人民幣波動等因素影響,今年11月個人購匯出現環比增長27%。但總體看,今年1月至11月個人購匯僅比去年同期增長15%。
資本外流壓力有望緩解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三季度以來,非匯兌損益部分外儲下滑規模基本保持逐月擴大趨勢。除美債等外儲資產價格波動影響以外,結合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和美元兌人民幣離岸NDF走勢來看,美元持續走強背景下,人民幣貶值預期也在逐漸升溫,資本外流規模逐漸擴大。
但12月資本外流的規模有望收窄。招商宏觀研究團隊表示,一方面預計12月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之后,美元可能階段性見頂。另一方面,外管局近期加強了人民幣對外凈***的管理。因此,外管政策有針對性的完善,預計本月央行用在離岸的外匯儲備和央行外匯占款的規模將有望下降,資本外流壓力將有望緩解。
李慧勇認為,降準概率再次提升。在美國經濟向好的樂觀預期等因素的支持下,美元大概率仍將保持強勢。進入新的年度,1月份將再次迎來居民換匯和企業債務重整的高潮。預計未來2-3個月外匯儲備仍將面臨較大的下降壓力。考慮到雙節期間的季節性資金緊張,降準的概率再次提升。
編輯:孫正平 來源:新華網 中國證券報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