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體和殘余奧氏體.PDF
Writtenby:GeorgeVandorVoort(BuehlerLtd)

條件,如何判別和檢測殘余奧氏體,以及殘余奧氏體存在的危害。
體(高碳)還是二者的混合組織?這取用于評估規定形狀的試棒的淬火硬化層的深奧氏體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工具鋼行業
氏體具有較高的韌性和塑性,但是強度
大的脆性,幾乎沒有什么塑性。(IT)研究,使人們更容易辨別和了
隨著奧氏體的含碳量增高,馬氏體轉變微組織。IT曲線對于研究退火處理顯
致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困難。如果這種的熱處理顯微組織的研究沒有特別
一些特殊需求的之外,殘余奧氏體的出解決這個問題。不久前,筆者曾與
BethlehemSteel實驗室人員一起。他
100多年前,人們對鋼的熱處理只有很繪制CCT曲線的確是個相當漫長
開始逐漸明白其中所包含的科學道理。量原理,繪制CCT曲線更加容易而且
鋼中添加少量的Al元素,可以控制在滲
度下,保溫810小時晶粒尺寸仍舊十分由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的分辨
可以見到先前粗大的奧氏體晶粒,這些且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對金屬薄片樣
小的負荷狀態下,仍舊產生晶間的脆性結構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利用
轉變的開始溫度與奧氏體成分之間的
理論,并根據鋼的化學成分和奧氏體晶量。
下,殘余奧氏體會發生轉變。因為奧氏體的硬度遠遠低于片狀馬氏體硬度。
LOM可以顯示殘余奧氏體的顯微組織,氏體基體沒有足夠的韌性釋放應力,從而硬度與含碳量關系曲線,該曲線表明大
以后才能顯示出來。使用薄片樣品在度。
能2%含量以下的殘余奧氏體。由于馬面層可能產生2025%的殘余奧氏體,大圖3是由Marder和Krauss繪制的在
氏體層片間的小顆粒的殘余奧氏體難于鋼)是由低碳合金鋼制成。齒輪通常不像馬氏體轉變開始溫度與含碳量之間的關
TEM可以相對容易的辨別出薄片狀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