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不銹鋼鏡面打磨拋光)

博主:adminadmin 2022-10-28 11:30:08 條評論
摘要:很多人不知道各種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的知識,小編對不銹鋼鏡面打磨拋光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本文導讀目錄:1、各種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2、不銹鋼鏡面打磨拋光3、不銹鋼的固溶熱處理工藝各種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301不銹鋼在形變時呈現出明顯的加工硬化現象,被用于要求較高強度的各種場合...

很多人不知道各種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的知識,小編對不銹鋼鏡面打磨拋光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各種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不銹鋼鏡面打磨拋光)

本文導讀目錄:

1、各種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

2、不銹鋼鏡面打磨拋光

3、不銹鋼的固溶熱處理工藝

各種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

  301不銹鋼在形變時呈現出明顯的加工硬化現象,被用于要求較高強度的各種場合。

  302B是一種含硅量較高的不銹鋼,它具有較高的抗高溫氧化性能。

  304L是碳含量較低的304不銹鋼的變種,用于需要焊接的場合。

  較低的碳含量使得在靠近焊縫的熱影響區中所析出的碳化物減至最少,而碳化物的析出可能導致不銹鋼在某些環境中產生晶間腐蝕(焊接侵蝕)。

  305和384不銹鋼含有較高的鎳,其加工硬化率低,適用于對冷成型性要求高的各種場合。

  309、310、314及330不銹鋼的鎳、鉻含量都比較高,為的是提高鋼在高溫下的抗氧化性能和蠕變強度。

  而30S5和310S乃是309和310不銹鋼的變種,所不同者只是碳含量較低,為的是使焊縫附近所析出的碳化物減至最少。

  330不銹鋼有著特別高的抗滲碳能力和抗熱震性.。

  321、347及348是分別以鈦,鈮加鉭、鈮穩定化的不銹鋼,適宜作高溫下使用的焊接構件。

  348是一種適用于核動力工業的不銹鋼,對鉭和鉆的合量有著一定的限制。

  鎳在不銹鋼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變了鋼的晶體結構。

  在不銹鋼中增加鎳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奧氏體晶體結構,從而改善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韌性等不銹鋼的屬性,所以鎳被稱為奧氏體形成元素。

  普通碳鋼的晶體結構稱為鐵氧體,呈體心立方(BCC)結構,加入鎳,促使晶體結構從體心立方(BCC)結構轉變為面心立方(FCC)結構,這種結構被稱為奧氏體。

  常見的奧氏體形成元素有:鎳、碳、氮、錳、銅。

  這些元素在形成奧氏體方面的相對重要性對于預測不銹鋼的晶體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人們已經研究出很多公式來表述奧氏體形成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最著名的是下面的公式:。

  從這個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種較強的奧氏體形成元素,其形成奧氏體的能力是鎳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蝕的不銹鋼中,因為在焊接后它會造成敏化腐蝕和隨后的晶間腐蝕問題。

  氮元素形成奧氏體的能力也是鎳的30倍,但是它是氣體,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問題,只能在不銹鋼中添加數量有限的氮。

  添加錳和銅會造成煉鋼過程中耐火生命減少和焊接的問題。

  在不銹鋼中,有兩種相反的力量同時作用:鐵素體形成元素不斷形成鐵素體,奧氏體形成元素不斷形成奧氏體。

  最終的晶體結構取決于兩類添加元素的相對數量。

  鉻是一種鐵素體形成元素,所以鉻在不銹鋼晶體結構的形成上和奧氏體形成元素之間是一種競爭關系。

  因為鐵和鉻都是鐵素體形成元素,所以400系列不銹鋼是完全鐵素體不銹鋼,具有磁性。

  在把奧氏體形成元素-鎳加入到鐵-鉻不銹鋼的過程中,隨著鎳成分增加,形成的奧氏體也會逐漸增加,直至所有的鐵素體結構都被轉變為奧氏體結構,這樣就形成了300系列不銹鋼。

  如果僅添加一半數量的鎳,就會形成50%的鐵素體和50%的奧氏體,這種結構被稱為雙相不銹鋼。

不銹鋼鏡面打磨拋光

  針對于異形曲面,表面線條極為復雜采用滾筒式打磨方式。

  針對于電子元器件平面圓弧形產品,采用車床直接加工或平面研磨。

  但是對于打磨材料的選擇,基本原理一樣,要保證不銹鋼加工的平面平整度和光滑細膩度。

  所有打磨方式都是采用磨料在介質的作用下與不銹鋼想接觸產生磨削力,以此達到表面移除。

  在這種原理下,要保證磨料具有極強的磨削力,一般采用棕剛玉這一類具有極高硬度和磨削力的磨料。

  保證磨料和磨削介質具有較強的粘附性,在以往的處理環節中,有存在磨料粘附力不足,導致磨粒在磨削劃痕中殘留形成縫隙,氧氣進入導致氧化形成局部發黑發黃,后續形成腐蝕。

  磨料的粒徑選擇要均勻,避免打磨后表面粗細度不均勻,影響后續更精細處理。

  粗拋:粗拋主要目的在于對于打磨環節殘留的打磨痕跡進行處理,拋光材料一般采用麻輪配粗拋蠟進行處理,采用大壓力和拋輪與鋼材產生的高溫對不銹鋼表面形成大壓力壓延作用,利用金屬的延展性達到表面平整度和去除打磨痕跡的作用。

  針對打磨痕跡的粗細程度,麻輪的選擇一般為特硬≥較硬≥硬≥偏軟≥軟。

  相對應的拋光蠟選擇為:強切削黑蠟(紫蠟)≥切削紫蠟≥大白蠟(大藍蠟)。

  在這樣的拋光方式下,基本滿足對于打磨痕跡的處理(特殊情況除外)。

  1.在拋輪布料環節選擇布料略粗的純棉拋光布輪(過漿棉布,帆布,防雨布,牛仔布等雜布)。

  精拋(鏡面成型):精拋光主要是對于中拋產生的殘留痕跡進行最后精細化處理,最終形成鏡面效果。

不銹鋼的固溶熱處理工藝

  研究了不同熱處理工藝對304奧氏體不銹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304奧氏體不銹鋼試塊進行1050℃保溫30min固溶處理,分別在水中和在空氣中冷卻。

  結果發現得出組織均為單相奧氏體,水中冷卻不銹鋼硬度更高,說明水冷后獲得更大的內應力。

  原材料進行650℃保溫60min敏化處理和800℃保溫60min敏化處理,對比得出在800℃保溫60min時更容易發生晶間腐蝕。

  因此,304不銹鋼熱處理時應避免在敏化溫度區間內較高溫度停留較長的時間。

  按照國標《GB/T105612005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實驗方法,對原材料非金屬夾雜物如圖1所示,在100倍下與標準圖對比,可以得出原材料含有兩類夾雜物。

  沿軋制方向排成一列為氧化鋁類(B類),從粒度粗細和長度可以判斷是細系,1.5級。

  形態比小,成黑色無規則分布的顆粒為球狀氧化物類(D類),從粒度和數量可以判斷是細系,1.5級。

  所以測定結果為細系B1.5,細系D1.5。

  浸蝕方法為高氯化鐵5g,鹽酸10mL,酒精500mL混合液,浸蝕10min。

  奧氏體晶粒均勻細小,根據《GB/T63942002金屬平均晶粒度測定法,晶粒度可評定為5.5級。

  另外,晶粒中伴有孿晶,黑點為非金屬夾雜物。

  從金相圖片可看出此原材料已經經過固溶處理。

  原材料各種硬度測量如表1所示,硬度分布比較均勻,平均值為HB187左右。

  將304奧氏體不銹鋼原材料加熱到1050℃,保溫30min,通過快冷至室溫,進行重新固溶處理。

  圖3為空冷后的試樣金相組織,圖4為水冷后的試樣金相組織。

  浸蝕方法為高氯化鐵5g,鹽酸10mL,酒精500mL混合液,浸蝕10min。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各種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的介紹了,不銹鋼鏡面打磨拋光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