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馬氏體表面浮凸ppt)

博主:adminadmin 2022-11-19 05:36:01 條評論
摘要:今天給各位分享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馬氏體表面浮凸ppt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本文導讀目錄:1、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2、馬氏體表面浮凸ppt3、魏氏體與馬氏體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原標題: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中國牌號0Cr17Ni4Cu4Nb05Cr17Ni4Cu...

今天給各位分享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馬氏體表面浮凸ppt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馬氏體表面浮凸ppt)

1、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

2、馬氏體表面浮凸ppt

3、魏氏體與馬氏體

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

  原標題: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

  中國牌號0Cr17Ni4Cu4Nb05Cr17Ni4Cu4Nb。

  ≤0.07≤1.00≤1.00≤0.035SNiCrMo≤0.0303.00-5.0015.5-17.5-CuNb其他3.00-5.000.15-0.45-。

  CSiMnP≤0.07≤1.00≤1.00≤0.040SNiCrMo≤0.0303.00-5.0015.5-17.5-CuNb其他3.00-5.000.15-0.45-。

  馬氏體不銹鋼焊管中加入較多的鉻元素,主要目的是是鋼管表面形成致密耐蝕的氧化膜。

  其中加入的鉻絕大部分固溶到鐵素體內,一部分與碳形成合金化物。

  鋼種含碳量越高,鋼管中的碳化物越多,通過淬火及回火后期強度、硬度也越高,但耐蝕性有所下降。

  馬氏體不銹鋼的強度主要取決于含碳量,隨著含碳量的提高,其強度、硬度和耐磨性顯著提高,而冷塑性、韌性和耐蝕性下降。

  馬氏體不銹鋼管能在退火、硬化和硬化與回火的狀態下焊接,無論鋼材的原先狀態如何,經過焊接后都會在臨近焊道處產生一硬化的馬氏體區,熱影響區的硬度主要取決于母材的金屬含量,當硬度增加時,則韌性減少,且此區域變得較易產生龜裂。

  預熱和控制層間溫度,是避免龜裂的最有效方法,為得最佳的性質,需焊后熱處理。

馬氏體表面浮凸ppt

  《馬氏體表面浮凸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馬氏體表面浮凸ppt(20頁珍藏版)請在人人文庫網上搜索。

  1、4.3馬氏體表面浮凸馬氏體表面浮凸馬氏體表面浮凸是最先發現的浮凸,馬氏體表面浮凸是最先發現的浮凸,以往將其作為馬氏體相變最主要的特征,以往將其作為馬氏體相變最主要的特征,和切變機制的試驗證據和切變機制的試驗證據。

  4.3.1馬氏體浮凸的發現馬氏體浮凸的發現l馬氏體表面浮凸現象自上世紀馬氏體表面浮凸現象自上世紀年被年被BainBain發現以來,觀察研究較多,而且對這發現以來,觀察研究較多,而且對這種試驗現象十分重視,認為馬氏體的表面種試驗現象十分重視,認為馬氏體的表面浮凸是切變造成的,將表面浮凸形貌描繪浮凸是切變造成的,將表面浮凸形貌描繪為為NN型。

  2、變機制的重要試將浮凸作為馬氏體相變切變機制的重要試驗依據。

  表面浮凸及切變示意圖浮凸浮凸表面浮凸形貌表面浮凸形貌ff馬氏體和馬氏體和ff馬氏體的表面浮凸均為若干馬氏體的表面浮凸均為若干個小個小“”型構成,圖型構成,圖aa。

  研究FeFeNiNiCC合金合金ff型馬氏體的表面浮凸為帳篷型(型馬氏體的表面浮凸為帳篷型()圖)圖bb;AFMFe-Ni-5Mn合金板條狀馬氏體浮凸(a)Fe-23Ni-0.55C合金的片狀馬氏體的表面浮凸尺寸Fe-Ni-CFe-Ni-C合金馬氏體表面浮雕形貌合金馬氏體表面浮雕形貌片狀馬氏體表面浮凸(片狀馬氏。

  3、體表面浮凸(AFM圖像)圖像)l原子力顯微鏡試驗觀察,片狀馬氏體的表面浮凸。

  板條狀馬氏體表面浮凸均為帳篷型板條狀馬氏體表面浮凸均為帳篷型圖4-2STM2Cr13鋼的板條狀馬氏體浮凸(a)浮凸形貌;(b)圖(a)中箭頭所示位置的浮凸高度剖面線STM,Fe-15Ni-0.6C合金馬氏體表面浮凸形貌像a、d的左圖浮凸的形貌像,右圖浮凸的高度曲線高碳馬氏體表面浮凸(LOM)及N型示意圖將高碳鋼試樣垂直的兩面拋光,浸蝕,在金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馬氏將高碳鋼試樣垂直的兩面拋光,浸蝕,在金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馬氏體片與表面相交的形貌。

魏氏體與馬氏體

  在金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從奧氏體晶界生長出來的近平行的或其他規則排列的針狀鐵素體或滲碳體以及其間存在的珠光體組織,這種組織稱為魏氏組織,下圖為鐵素體魏氏組織與滲碳體魏氏組織。

  魏氏組織中鐵素體是按切變機制形成的,與貝氏體中鐵素體形成機制相似,試樣也會出現浮凸現象。

  由于鐵素體是在較快冷卻速度下形成的,因此鐵素體只能沿奧氏體某一特定晶面析出,并與母相奧氏體存在晶體學位向關系。

  魏氏組織的形成與鋼中含碳量、奧氏體晶粒大小及冷卻速度(轉變溫度)有關,下圖表示各類鐵素體及滲碳體的形成溫度和含碳量的范圍。

  奧氏體晶粒越細小,越容易形成網狀鐵素體,而不容易形成魏氏組織。

  奧氏體晶粒越粗大,越容易形成魏氏組織,形成魏氏組織的含碳量的范圍變寬。

  它使鋼的力學性能,特別是沖擊韌度和塑性有顯著降低,并提高鋼的脆性轉折溫度,因而使鋼容易發生脆性斷裂。

  (4)對于易出現魏氏組織的鋼材可以通過控制軋制、降低終鍛溫度、控制鍛(扎)后的冷卻速度或者改變熱處理工藝,例如通過細化晶粒的調質、正火、退火、等溫淬火等工藝來防止或消除魏氏組織。

  (1)馬氏體轉變:鋼從奧氏體狀態快速冷卻,抑制其擴散性分解(低于MS點發生的無擴散型相變叫做馬氏體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特征屬于馬氏體轉變的相變,其相變產物都稱為馬氏體。

  鋼中馬氏體有兩種基本形態:板條馬氏體(位錯馬氏體)、片狀馬氏體(又稱針狀馬氏體)。

  a)結構形態:馬氏體板條(D)馬氏體束(B-2條;C-1條)板條群(35個)板條馬氏體。

  c)板條馬氏體內有大量位錯,這些位錯分布不均勻。

  形成胞狀亞結構,稱為位錯胞,所以又稱位錯馬氏體。

  a)結構形態:片狀馬氏體的空間形態呈凸透鏡狀,由于試樣拋磨與其截面相截,因此在光學顯微鏡下呈針狀或竹葉狀,故片狀馬氏體又稱針狀馬氏體或竹葉狀馬氏體。

  c)尺寸:最大尺寸取決于原始奧氏體晶粒大小,奧氏體晶粒越大,則馬氏體片越粗大。

  f)顯微裂紋:馬氏體形成速度極快,在其相互碰撞或奧氏體晶界相撞時將產生相當大的應力場,片狀馬氏體本身硬而脆,不能通過滑移或孿生變形使應力得以松弛,因此容易形成撞擊裂紋。

  g)馬氏體中的形態主要取決于奧氏體的含碳量,從而與鋼的馬氏體轉變開始溫度MS點有關,奧氏體含碳量越高,則MS、Mf點越低。

  (2)含碳量對馬氏體性能的影響:硬度主要取決于含碳量。

  C<0.5%時馬氏體的硬度隨著含碳量增加急劇增高,當C>0.6%左右雖然馬氏體硬度有所增高,但是由于殘余奧氏體量增加,反而使得鋼的硬度有所下降。

  (4)馬氏體高強度、高硬度的硬度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固溶強化、相變強化以及時效強化,具體介紹如下:。

  相變強化:馬氏體轉變時在晶體內造成密度很高的晶格缺陷,無論板條馬氏體中的高密度位錯還是片狀馬氏體中的孿晶都阻礙位錯運動,從而使馬氏體強化。

  (5)馬氏體板條群或馬氏體片尺寸越小,則馬氏體強度越高;這是由于馬氏體相界面阻礙位錯運動而造成的,原始奧氏體晶粒越小,則馬氏體強度越高。

  盡管馬氏體形成時與奧氏體存在共格界面,界面能很小,但是由于共格應變能較大,特別是馬氏體與奧氏體比體積相差較大以及需要克服切面阻力并產生大量的晶格缺陷,增加很大的彈性應變能,導致馬氏體轉變的相變阻力很大,需要足夠大的過冷度才能使相變驅動力大于相變阻力,以發生奧氏體向馬氏體的轉變。

  馬氏體轉變是過冷奧氏體在低溫范圍內的轉變,相對于珠光體轉變和貝氏體轉變具有如下一系列特點:。

  馬氏體轉變是奧氏體在很大過冷度下進行的,此時無論是鐵原子、碳原子還是合金元素原子,其活動能力很低,因而,馬氏體轉變是在無擴散的情況下進行的。

  只有點陣規則的重構,新相和母相無成分的變化。

  切變:兩個距離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作用于同一物體上所引起的形變。

  相界面是一個切變共格晶界,又叫慣習面;馬氏體轉變是新相在母相特定的晶面慣習面上形成的,并以母相的切變來保持共格關系的相變過程。

  一般工業用碳鋼及合金鋼,馬氏體轉變是連續(變溫)冷卻過程中進行的。

  鋼中奧氏體以大于臨界淬火速度的速度冷卻到MS點以下,立即形成一定數量的馬氏體,相變沒有孕育期;隨著溫度的下降,又形成一定數量的馬氏體,而先形成的馬氏體不再長大。

  影響殘奧數量的因素:碳含量越高,殘奧越多、含有降低Ms的元素,殘奧越多。

  一般碳鋼中不發生按馬氏體轉變機構的逆轉變,因為在加熱時馬氏體早已經分解為鐵素體和碳化物;這個過程為“回火”。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馬氏體不銹鋼焊管的化學成分和性能的介紹了,馬氏體表面浮凸ppt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