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馬氏體造句(材料組織史話丨馬氏體為什么叫馬氏體?)

博主:adminadmin 2022-12-20 12:16:01 條評論
摘要:很多人不知道低碳馬氏體造句的知識,小編對材料組織史話丨馬氏體為什么叫馬氏體?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本文導讀目錄:1、低碳馬氏體造句2、材料組織史話丨馬氏體為什么叫馬氏體?3、馬氏體的性能低碳馬氏體造句2、為...

很多人不知道低碳馬氏體造句的知識,小編對材料組織史話丨馬氏體為什么叫馬氏體?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低碳馬氏體造句(材料組織史話丨馬氏體為什么叫馬氏體?)

1、低碳馬氏體造句

2、材料組織史話丨馬氏體為什么叫馬氏體?

3、馬氏體的性能

低碳馬氏體造句

  2、為適應變截面汽車板簧用材所需,研制了一種低碳馬氏體型簧鋼。

  4、微觀組織觀察表明,在鍛造或高溫軋制狀態下獲得了以低碳馬氏體為主,含少量貝氏體和殘余奧氏體的復合組織。

材料組織史話丨馬氏體為什么叫馬氏體?

  馬氏體最初是在鋼(中、高碳鋼)中發現的: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形成奧氏體)后經迅速冷卻(淬火),得到的能使鋼變硬、增強的一種淬火組織。

  1895年法國人奧斯蒙(F.Osmond)為紀念德國冶金學家馬滕斯(A.□artens),把這種組織命名為馬氏體(□artensite)。

  人們最早只把鋼中由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的相變稱為馬氏體相變。

  20世紀以來,對鋼中馬氏體相變的特征累積了較多的知識,又相繼發現在某些純金屬和合金中也具有馬氏體相變,如:Ce、Co、Hf、Hg、La、Li、Ti、Tl、Pu、V、Zr、和Ag-Cd、Ag-Zn、Au-Cd、Au-□n、Cu-Al、Cu-Sn、Cu-Zn、In-Tl、Ti-Ni等。

  目前廣泛地把基本特征屬馬氏體相變型的相變產物統稱為馬氏體(見固態相變)。

  熱效應和體積效應,相變過程是形核和長大的過程。

  但核心如何形成,又如何長大,目前尚無完整的模型。

  馬氏體長大速率一般較大,有的甚至高達10□cm□s□。

  人們推想母相中的晶體缺陷(如位錯)的組態對馬氏體形核具有影響,但目前實驗技術還無法觀察到相界面上位錯的組態,因此對馬氏體相變的過程,尚不能窺其全貌。

  馬氏體的慣習(析)面馬氏體相變時在一定的母相面上形成新相馬氏體,這個面稱為慣習(析)面,它往往不是簡單的指數面,如鎳鋼中馬氏體在奧氏體()的{135}上最先形成(圖7Fe-25Ni-0.3V-0.3C鋼中的馬氏體及其周圍的奧氏體)。

  為了部分地減低這種應變能,會發生輔助的變形,使界面改變如圖7Fe-25Ni-0.3V-0.3C鋼中的馬氏體及其周圍的奧氏體中由{135}變為{224}面。

  圖7Fe-25Ni-0.3V-0.3C鋼中的馬氏體及其周圍的奧氏體中馬氏體呈透鏡狀,它具有中脊面,是孿晶密度很高的面,即{135}□面,這些馬氏體內部的孿晶是馬氏體內的亞結構。

  在鐵基合金的馬氏體中存在孿晶或(和)位錯,在非鐵合金中一般存在孿晶或層錯。

  由圖7Fe-25Ni-0.3V-0.3C鋼中的馬氏體及其周圍的奧氏體還可見到:在馬氏體周圍的母相(奧氏體)中形成密度很高的位錯,這是在馬氏體相變時,母相發生協作形變而形成的。

馬氏體的性能

  鋼中馬氏體最重要的特性就是高硬度和高強度,其硬度隨碳含量增加而升高,如圖1中曲線3所示。

  當碳含量達0.6%時,淬火鋼的硬度(圖1中曲線1和曲線2)接近最大值。

  但當碳含量進一步增加時,雖然馬氏體的硬度會有所提高,但由于殘余奧氏體量增加,使淬火鋼的硬度反而下降。

  當加熱溫度介于Ac3(或Accm)和Ac1之間時,殘余奧氏體量減少,其對淬火鋼硬度的影響也減小,導致淬火鋼的硬度隨碳含量的變化不大(圖1中曲線2)。

  馬氏體相變的切變特性造成了在馬氏體晶體內產生大量的微觀缺陷(如位錯、孿晶及層錯等等),使馬氏體強化,稱為相變強化。

  由于馬氏體中的過飽和碳原子極易從馬氏體晶體中析出而引起時效強化,所以曾專門設計了一系列Ms點極低且碳含量不同的Fe-Ni-C合金,以保證馬氏體相變能在C原子不可能發生時效析出的低溫下進行。

  圖2Fe-Ni-C合金馬氏體在0℃時的屈服強度0.6與碳含量的關系。

  為什么C原子的固溶強化效應在馬氏體中如此強烈,而在奧氏體中卻不大。

  應當指出,上述用Ms點極低的Fe-Ni-C合金所得的是孿晶馬氏體,其中也包含了孿晶對馬氏體的強化作用。

  對于位錯型馬氏體沒有這部分強化作用,故其強度略低。

  因此,對于在-60℃以上形成的含碳馬氏體都可能發生時效強化,即所謂的馬氏體自回火后在0℃停留時效3小時,馬氏體的屈服強度就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碳含量越高,時效強化效果就越顯著。

  故當碳含量大于0.4%時C原子可以通過時效強化對馬氏體的強度做出貢獻。

  可見,當殘余變形量很小時(0.02%),屈服強度0.02幾乎與碳含量無關,并且很低。

  可是,當殘余變形量為2%時,屈服強度2卻隨碳含量增加而急劇增大。

  圖4碳含量對Fe-C合金馬氏體硬度的影響。

  碳含量大于0.3%的馬氏體,其亞結構中孿晶量增多,所以除了碳原子的固溶強化以外還附加有孿晶對強度的貢獻。

  可見,隨馬氏體中碳含量的增高,碳原子釘扎位錯的固溶強化作用增大,如圖中直線所示,小于0.3%C為實測值,0.3%C以上為引伸值(虛線)。

  隨馬氏體中碳含量增高,孿晶相對量增大,影線區表示孿晶對馬氏體強化的貢獻。

  當碳含量大于0.8%時,硬度不再上升,這是由于殘余奧氏體增多的影響。

  6原始奧氏體晶粒大小和馬氏體板條群大小對馬氏體強度的影響。

  所以一般鋼中以細化奧氏體晶粒方法來提高馬氏體強度的作用并不大。

  尤其對硬度很高的鋼,奧氏體晶粒大小對馬氏體強度的影響更不明顯。

  只有在一些特殊熱處理中(如形變熱處理或超細化處理),將奧氏體晶粒細化至15級或更高時,才能期望使馬氏體的強度提高約500MPa。

  一般而言,我們都知道影響馬氏體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碳含量”,對于其他因素如果不深究的話,也很容易遺漏。

  那么通過本期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影響馬氏體硬度和強度的幾個因素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低碳馬氏體造句的介紹了,材料組織史話丨馬氏體為什么叫馬氏體?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