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體(M)金相組織簡介(馬氏體的轉變解析.ppt)

博主:adminadmin 2023-01-07 05:24:01 條評論
摘要:今天給各位分享馬氏體(M)金相組織簡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馬氏體的轉變解析.ppt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本文導讀目錄:1、馬氏體(M)金相組織簡介2、馬氏體的轉變解析.ppt3、馬氏體轉變量的確定.ppt馬氏體(M)金相組織簡介點開始,當鋼的碳含量較低時,鋼自奧氏體狀態急速冷卻時,奧氏體將從M。高碳奧氏體形成...

今天給各位分享馬氏體(M)金相組織簡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馬氏體的轉變解析.ppt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馬氏體(M)金相組織簡介(馬氏體的轉變解析.ppt)

本文導讀目錄:

1、馬氏體(M)金相組織簡介

2、馬氏體的轉變解析.ppt

3、馬氏體轉變量的確定.ppt

馬氏體(M)金相組織簡介

  點開始,當鋼的碳含量較低時,鋼自奧氏體狀態急速冷卻時,奧氏體將從M。

  高碳奧氏體形成片狀馬氏體,也稱針狀馬氏體。

  在每個奧氏體晶粒內馬氏體針具有一定的幾何取向,長大時不能穿越奧氏體晶界。

  片狀馬氏體之間沒有轉變的奧氏體,稱為殘余奧氏體。

馬氏體的轉變解析.ppt

  三、馬氏體轉變熱力學1、臨界驅動力和轉變溫度馬氏體轉變的臨界化學驅動力形變誘發馬氏體:對奧氏體施加外力,在奧氏體發生塑性交形的同時形成的馬氏體。

  四、馬氏體轉變動力學1、變溫馬氏體轉變:當奧氏體被過冷到MS以下某一溫度時,在該溫度下能夠形成的馬氏體在其核形成的瞬間即可形成,而新核的繼續形成則需依靠進一步的降溫.馬氏體的生長有“熱彈’’型和“爆發”型;2、等溫馬氏體轉變晶核的形成有孕育期,形核率隨過冷度的增加而先增后減。

  核形成后的長大速率仍極快,且長大到一定尺寸后同樣不再長大,這種轉變的動力學同樣取決于形核率而與長大速率無關.馬氏體轉變量隨等溫時間的延長而增多.其等溫轉變動力學曲線也呈S形即該轉變量是時間的函數,并與等溫溫度有關.隨等溫溫度的降低,轉變速度先增后減.起初的增加歸結于新馬氏體片的自催化形核,而隨后的減小則是因為過冷奧氏體不斷地被已生成的馬氏體片分隔為越來越小的區域,在這些區域中形核的幾率下降.第五節、馬氏體轉變一、馬氏體轉變的基本特征1、轉變不需要擴散馬氏體轉變只有點陣改組而無成份變化,轉變時原子做有規律的整體遷移,每個原子移動的距離不超過一個原子間距,且原子之間的相對位置不發生變化。

  1、一些具有有序結構的合金發生馬氏體轉變后有序結構不發生變化;2、Fe-C合金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后,C原子的間隙位置保持不變;3、馬氏體轉變可以在相當低的溫度范圍內進行,且轉變速度極快。

  例如:Fe-C、Fe-Ni合金,在-20-196℃之間一片馬氏體形成的時間約510-5510-7秒2、切變主導型點陣畸變式轉變點陣畸變式轉變:通過均勻的應變把一種點陣轉變稱為另一種點陣。

  點陣畸變方式有以下幾種:(1)簡單切變;(2)簡單膨脹和壓縮;(3)既有膨脹、又有切變馬氏體轉變以第三種為主。

  顯然,界面上的原子排列規律既同于馬氏體,也同于奧氏體,這種界面稱為共格界面。

  但不變平面可以是相界面,也可以不是相界面。

  3、轉變時的動力學和生成相形貌轉變過程中產生的彈性應變能控制二、馬氏體轉變的晶體學1、表面浮凸現象和慣習面馬氏體轉變時能在預先磨光的試樣表面上形成有規則的表面浮凸。

  這說明馬氏體的形成與母相奧氏體的宏觀切變密切相關。

  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時,新舊兩相之間保持著嚴格的晶體學位向關系,馬氏體的不變平面被稱為馬氏體的慣習面,以平行于此面的母相的晶面指數表示。

  2、晶體學取向關系馬氏體轉變的晶體學特征是馬氏體與母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位向關系。

  在鋼中已觀察到到的有KS關系、西山關系和GT關系。

  (1)KS關系{110}∥{111};∥[-111](110)(111)[-101]按K-S關系,馬氏體在奧氏體中共有24種不同的空間取向。

 ?。?)西山關系{110}∥{111};∥按西山關系,馬氏體在奧氏體中只有12種不同的空間取向。

  KS關系與西山關系的關系(3)GT關系{110}∥{111}差1∥差23、馬氏體的組織形態及亞結構根據馬氏體的形狀,可將馬氏體分為板條狀馬氏體和片狀馬氏體。

 ?。?)、板條狀馬氏體板條馬氏體是低、中碳鋼,馬氏體時效鋼,不銹鋼等鐵系合金中形成的一種典型的馬氏體組織。

  低碳鋼中的典型馬氏體組織如下圖:顯微組織:馬氏體呈板條狀,一束束排列在原奧氏體晶粒內。

  對某些鋼因板條不易浸蝕顯現出來,而往往呈塊狀,所以有時也稱為塊狀馬氏體,又因為這種馬氏體的亞結構主要為位錯,也常稱之為位錯型馬氏體,這種馬氏體是由許多板條群組成的,也稱為群集狀馬氏體。

  在一個板條群內各板條的尺寸大致相同,這些板條呈大致平行且方向一定的排列。

  晶體學特征慣習面為(111),晶體學位向關系符合K-S關系。

  由平行排列的板條馬氏體組成的較大區域稱為板條群。

  在一個原奧氏體晶粒內可以包含幾個這樣的板條群,通常為35個。

  一般情況下奧氏體晶粒尺寸的變化,對板條群的數量無影響,只能改變板條群的尺寸。

  同色調區是由位向相同的馬氏體板條組成的,稱為同位向束。

  同位向束內馬氏體板條是以小角度晶界相間的,而同們位向束之間則是以大角度晶界相間的。

馬氏體轉變量的確定.ppt

  二次滲碳體的存在使高溫區膨脹曲線明顯拐折;奧氏體膨脹系數比珠光體大導致斜率增大;二次滲碳體不斷溶解,使奧氏體含碳量增高,比容增大,使Arcm兩旁斜率不同。

  鋼的奧氏體化處理及等溫轉變過程的膨脹曲線。

  等溫轉變產物數量的確定:組織的轉變量與膨脹量成正比。

  轉變50%所需要的時間即△l/2所對應的時間。

  TTT圖的繪制:在Ms點和Ac1點間,每隔。

  要求:多數鋼測定Ms點需要很高的冷卻速度:膨脹儀需具有淬火機構和快速記錄裝置。

  圖40CrNiMoA連續冷卻轉變熱膨脹曲線。

  II:230280℃:體積膨脹,殘奧分解。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馬氏體(M)金相組織簡介的介紹了,馬氏體的轉變解析.ppt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