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辦法可以保住鋼的光澤?「今日回答」
不銹鋼原理:不銹鋼不銹鋼的耐腐蝕性取決于鉻,是靠其表面形成的一層極薄而又堅固細密的穩定的富鉻氧化膜(防護膜),防止氧原子繼續滲入繼續氧化,而獲得抗銹蝕能力。

產品光澤度永遠不會比模具表面狀態好,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即使模具狀態再完美,中間脫模層也會降低產品光澤度,無論是脫模劑,還是脫模蠟,轉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追求高光澤的產品效果,你需要從以下兩點同時入手,這樣產品可能就不會太差。
第一、模具精心打磨并拋光處理
這個不難理解,模具表面狀態和產品光潔度是正比的。對于玻璃鋼模具來說,至少需要水磨1500目及以上,再高度拋光處理,才能得到一個相對較好的模具表面效果。
第二、改用半永久性脫模體系,目的有兩個:多次脫模和低轉移
對于產品來說,完整的脫模體系,包含潔模劑、封孔劑和脫模劑搭配使用,而不是單一的脫模劑就行。注意不要相信那些號稱零轉移的脫模劑,這大多只是商家糊弄客戶的手段罷了。
說重點,為什么推薦溶劑型脫模劑,而不是膏狀蠟?
看下圖,這是一盒剛開封的膏狀脫模蠟,資深老玻璃鋼也許能看出來這是船牌333號藍蠟。這里不就品質做任何評論,只是為了說明問題而已。
用鉻對鋼進行合金化處理時,把表面氧化物的類型改變成了類似于純鉻金屬上形成的表面氧化物。這種緊密粘附的富鉻氧化物保護表面,防止進一步地氧化。這種氧化層極薄,透過它可以看到鋼表面的自然光澤,使不銹鋼具有獨特的表面。
而且,如果損壞了表層,所暴露出的鋼表面會和大氣反應進行自我修理,重新形成這種氧化物"鈍化膜",繼續起保護作用。
不銹鋼不是真的永不生銹,在一定的條件下不銹鋼也會生銹。
擴展資料
不銹鋼分類
不銹鋼有五個基本的種類: 奧氏體、鐵素體、馬氏體、雙相不銹鋼、沉淀硬化型不銹鋼。
1、奧氏體不銹鋼沒有磁性,具有代表性的鋼種是加入18%的鉻并含有一定的鎳,以增加抗腐蝕性, 它們是被廣泛運用的鋼種。
2、鐵素體具有磁性,鉻元素是其主要的含量,比例為17%,這種材料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3、馬氏體不銹鋼同樣也具有磁性,鉻的含量通常為13%,并含有適量比例的碳,它們可通過淬火和回火而被硬化。
4、雙相體不銹鋼具有鐵素體和奧氏體的混合結構,鉻的含量在18%到28%之間,鎳的含量4.5%- 8%之間,它們對抗氯化物的侵蝕有很好的效果。
5、沉淀型不銹鋼鉻的常規含量為17,并加有一定量的鎳,銅和鈮,它們可通過析出和時效被硬化。
大家應該能看到,膏狀脫模蠟少了一半,是使用了嗎?
不是得,這是融化了,再次凝聚了,可能不恰當存儲條件造就了這問題,這是在常溫下造成的。那么請你想一想,像一般不飽和樹脂凝膠固化時,放熱峰都高達140℃以上,脫模蠟會不會再次融化漂移呢?已成是會的,尤其是在打完沒擦拭均勻的情況會更嚴重,這可能會出現印跡。常規脫模蠟耐溫度也是80℃左右,耐高溫型也不過120℃左右,而你隨便找一款脫模劑,耐溫度都高達400℃,剩下的你自己想吧!不叨叨了。
總結,玻璃鋼經驗來自實踐,效果是源自于細節的把控。就怕你在偷工減料,你的同行在想辦法提高品質,這個差距就危險了!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