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與鎢鋼(h10f鎢鋼)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h13與鎢鋼,以及h10f鎢鋼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H13是不是鎢鋼
H13(4Cr5MoV1Si)是一種摸具鋼,目前應用較廣泛的材料,據介紹,國外80%的型腔均采用H13.
在美國,熱作模具鋼分為三種:鉻熱作模具鋼、鎢熱作模具鋼和鉬熱作模具鋼,全部以H命名。分別為H10~H19,H21~H26,和H42、H43。熱作模具鋼的含碳量為中碳含量(0.35~0.45%),另含Cr、W、M0和V合金元素,合金含量在6~25%范圍。
H13鋼屬于第一種。其含碳量在0.5%以下,按淬火鋼硬度與含碳量關系曲線[2]可知,其最大淬火硬度在55HRC左右。鋼的含Cr量為5%左右,它和其他碳化物形成元素一起提供給鋼具有較高的淬透性和好的抗軟化能力,所以該鋼在空冷條件下能夠淬硬。在6barN2氣體真空處理條件下可淬透直徑為160mm[3]。但鉻的加入會增加碳化物的不均勻程度,致使鋼中會出現亞穩定的共晶碳化物,這種碳化物現在國內一般可用高碳鉻軸承鋼相關標準予以評定[4,7]。鉻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材料的熱強度,但對韌度不利。材料中增加鉬和鎢,有人提出[5],(1/2W+M0)的量至1%以上時,會使材料500℃以上進行回火時仍獲得較高硬度,并具有二次硬化能力。H13鋼的二次硬化能力不很明顯,可參見資料[1]。提高V的含量,如V的量由0.4%(SKD6,相當于H11)提高至1%,使H13鋼(SKD61)的熱強度和熱穩定性提高了,同時V也增加水沖洗抗力,實際上是提高水浸侵蝕磨損抗力(erosive wear)[6]。
另外,鋼中加入W、M0、V、Nb等形成M6C和MC型碳化物的元素,能對奧氏體晶粒細化,也使溶入奧氏體后在回火過程中產生二次硬化效果。對Cr的加入形成的碳化物為
M23C-6型,其在1100℃奧氏體化時基本上溶解完了,(全部溶入奧氏體的溫度是1160℃),這將決定H13鋼的最佳奧氏體化溫度處于1020~1080℃范圍內。[4]
H13鋼對硫磷含量限制在0.030以下,實際上,硫的質量分數0.014%時可以大大提高鋼件的斷裂韌度KIC值。國外電渣重熔的優質H13鋼的含硫量控制在0.005%~0.008%范圍內[7],這當然保證了材料的質量。北美壓鑄協會標準NADCA207-2003中對符合標準級外的特級(premium)和超級(superior)的H13鋼的最小麥夏氏V型缺口沖擊值為11J(8英尺磅)和13.8J(10英尺磅)。當加入0.06%~0.15%S和≤1.0%Mn使成為易切削鋼時,可用于制造塑料模具,其機加工性能良好。材料經過調質處理,使硬度在(40~44)HRC范圍內進行加工,并可拋光達Ra為0.05m的鏡面光潔度,滿足高光潔塑料模具要求。
h13模具鋼如何熱處理才能達到HRC65o
H13屬于熱模鋼,一般熱處理不能達到HRC65(順便說下,洛氏硬度HRC后的數字不用加o這個)。如果LZ非要達到這個硬度,建議采用滲氮處理。
沖壓模具,鎢鋼銅焊、焊接后鎢鋼表面有開裂傾向、使用幾分鐘就片狀脫落、碎裂原因何在?
你想使用鎢鋼來制作冷沖模具的凹模,采用的焊接工藝效果是不太好的。因為銅是比較軟的材料,即使將鎢鋼和H13兩種材料焊接的一起,但兩種材料結合的還是不很緊密,盡管銅填補了兩種材料的縫隙,當鎢鋼受到沖擊時,包裹的H13并不能起到加固的作用,所以,鎢鋼就會開裂。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加熱的方法即把H13加熱到幾百度,使H13的尺寸漲大,然后把常溫的鎢鋼放進H13的型腔里去,等H13冷卻后,就會緊緊的把鎢鋼箍起來,這樣才會真正起到加固鎢鋼的作用。不過在加工H13的型腔時,型腔的尺寸要比鎢鋼的外形尺寸要小一些,大約要小上百分之十幾。具體的數據可以查一下設計手冊,看看該材料的膨脹系數是多少再定。
h13材料用多少度銑刀加工
H13油或空氣冷卻,淬火硬度達到HRC56~58,推薦使用HRC65鎢鋼立銑刀
H13回火溫度560--580度,淬火硬度HRC:47~49,推薦使用HRC55硬質合金立銑刀
再根據粗加工還是精加工選擇2刃或4刃
擠壓模具的常用材質是什么?
擠壓模具常用材質是合金鋼材,主要成分是鎢,鎢是一種具有硬度高,熔點高,常溫下不受空氣侵蝕的金屬,擠壓模具常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作業,也必須具有這樣的屬性。
模具鋼
現在國內普遍使有的模具鋼是H13,也有些高成本的使用日產的模具進口鋼,但價格不菲,除非有特殊需要。
關于h13與鎢鋼和h10f鎢鋼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