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鋼金相組織(30cr13金相組織)

博主:adminadmin 2024-01-01 19:00:01 條評論
摘要: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h13鋼金相組織,以及30cr13金相組織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急求H13材料金相組織辨別!嚴重的球化組織不...
鋼百科 usteel.net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h13鋼金相組織,以及30cr13金相組織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急求H13材料金相組織辨別!

嚴重的球化組織不合格,碳化物的分布一點也不均勻,這球化退火組織也太惡劣了,另外評定網(wǎng)狀碳化物最好淬火+回火,這樣比較好看

h13鋼金相組織(30cr13金相組織)

h13熱處理工藝

1、淬火規(guī)范:溫度1020--1050度,冷卻介質:油或空氣,硬度HRC:56--58回火規(guī)范:溫度560--580度,冷卻:空冷,回火硬度HRC:47--49。

2、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tài)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在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擴展資料:

公元前六世紀,鋼鐵兵器逐漸被采用,為了提高鋼的硬度,淬火工藝遂得到迅速發(fā)展。中國河北省易縣燕下都出土的兩把劍和一把戟,其顯微組織中都有馬氏體存在,說明是經(jīng)過淬火的。隨著淬火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淬冷劑對淬火質量的影響。

三國蜀人蒲元曾在今陜西斜谷為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傳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這說明中國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質的冷卻能力了,同時也注意了油和水的冷卻能力。中國出土的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寶劍,心部含碳量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卻達0.6%以上,說明已應用了滲碳工藝。

但當時作為個人“手藝”的秘密,不肯外傳,因而發(fā)展很慢。1863年,英國金相學家和地質學家展示了鋼鐵在顯微鏡下的六種不同的金相組織,證明了鋼在加熱和冷卻時,內(nèi)部會發(fā)生組織改變,鋼中高溫時的相在急冷時轉變?yōu)橐环N較硬的相。

法國人奧斯蒙德確立的鐵的同素異構理論,以及英國人奧斯汀最早制定的鐵碳相圖,為現(xiàn)代熱處理工藝初步奠定了理論基礎。與此同時,人們還研究了在金屬熱處理的加熱過程中對金屬的保護方法,以避免加熱過程中金屬的氧化和脫碳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熱處理工藝

請大家?guī)兔匆幌?H13模具鋼金相

對熱作模具鋼,這種合金碳化物除少量殘留的以外還要求它在回火過程中在淬火馬氏體基體上彌散析出產(chǎn)生兩次硬化現(xiàn)象。從而由均勻分布的殘留合金碳化合物和回火馬氏體的組織來決定熱作模具鋼的性能。H13鋼淬火后得到的馬氏體組織為板條M+少量片狀M+少量殘余A。經(jīng)回火后組織為回火馬氏體+殘余奧氏體+少量碳化物,圖片放大可見碳化物在晶界上呈連續(xù)鏈狀分布。

關于h13鋼金相組織和30cr13金相組織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鋼百科 ustee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