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6模具鋼淬火溫度多少(模具淬火硬度)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8566模具鋼淬火溫度多少,以及模具淬火硬度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模具鋼如何淬火

不同的模具鋼有不同淬火方法,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后,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后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后的鋼件在高于室溫而低于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熱處理工藝一般包括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過程,有時只有加熱和冷卻兩個過程。這些過程互相銜接,不可間斷。加熱是熱處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屬熱處理的加熱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為熱源,進而應用液體和氣體燃料。電的應用使加熱易于控制,且無環境污染。利用這些熱源可以直接加熱,也可以通過熔融的鹽或金屬,以至浮動粒子進行間接加熱。
金屬加熱時,工件暴露在空氣中,常常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這對于熱處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因而金屬通常應在可控氣氛或保護氣氛中、熔融鹽中和真空中加熱,也可用涂料或包裝方法進行保護加熱。
加熱溫度是熱處理工藝的重要工藝參數之一,選擇和控制加熱溫度 ,是保證熱處理質量的主要問題。加熱溫度隨被處理的金屬材料和熱處理的目的不同而異,但一般都是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以獲得高溫組織。另外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當金屬工件表面達到要求的加熱溫度時,還須在此溫度保持一定時間,使內外溫度一致,使顯微組織轉變完全,這段時間稱為保溫時間。采用高能密度加熱和表面熱處理時,加熱速度極快,一般就沒有保溫時間,而化學熱處理的保溫時間往往較長。
冷卻也是熱處理工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冷卻方法因工藝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卻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卻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卻速度較快,淬火的冷卻速度更快。但還因鋼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鋼就可以用正火一樣的冷卻速度進行淬硬。
淬火目的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下貝氏體組織,然后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淬火工藝
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并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于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及疲勞強度,并可獲得這些性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性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銹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于鋼件。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后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檢測方法:
淬火工件的硬度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響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計,測試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鋼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測試HRA的硬度。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鋼板、淺層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徑小于5mm的淬火鋼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計,測試HRN硬度。
在焊接中碳鋼和某些合金鋼時,熱影響區中可能發生淬火現象而變硬,易形成冷裂紋,這是在焊接過程中要設法防止的。
由于淬火后金屬硬而脆,產生的表面殘余應力會造成冷裂紋,回火可作為在不影響硬度的基礎上,消除冷裂紋的手段之一。
淬火對厚度、直徑較小的零件使用比較合適,對于過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夠,滲碳也存在同樣問題,此時應考慮在鋼材中加入鉻等合金來增加強度。
淬火是鋼鐵材料強化的基本手段之一。鋼中馬氏體是鐵基固溶體組織中最硬的相(表1),故鋼件淬火可以獲得高硬度、高強度。但是,馬氏體的脆性很大,加之淬火后鋼件內部有較大的淬火內應力,因而不宜直接應用,必須進行回火。
表1鋼中鐵基固溶體的顯微硬度值
淬火工藝的應用
淬火工藝在現代機械制造工業得到廣泛的應用。機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車、飛機、火箭中應用的鋼件幾乎都經過淬火處理。為滿足各種零件干差萬別的技術要求,發展了各種淬火工藝。如,按接受處理的部位,有整體、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熱時相變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對于亞共析鋼,該法又稱亞臨界淬火);按冷卻時相變的內容,有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工藝過程 包括加熱、保溫、冷卻3個階段。下面以鋼的淬火為例,介紹上述三個階段工藝參數選擇的原則。
熱鍛工件45號1千度左右用什么熱模具鋼好
錘鍛模是在高溫下通過沖擊加壓強迫金屬成形的工具。它在工作過程中受到比較高的單位壓力和沖擊負荷,以及熾熱金屬對鍛模型腔的摩擦作用。錘鍛模的型腔表面經常和11 00~1200℃的金屬接觸而被加熱達400-450℃或更高熱鍛模按模具高度分為三類:小于250mm的為小型,在250一375mm的為中型,大于375mm的為大型。鍛模的截面一般比較大而型腔形狀復雜,因此鍛模用鋼需要在高溫下保持高舜良好的沖擊韌性,以及高的耐磨性和一定的強度;良好的耐熱疲勞性;高的淬透性,怔整個鍛模截面得到均勻的力學性能;良好的導熱性,以便把鍛模型腔表面熱量盡快傳出,避免型腔表面溫度過高而降低力學性能;良好的工藝性和抗氧化性。
5CrMnMo,5CrNiMo和4CrMnSiMoV等鋼均屬于熱鍛模具鋼,這類鋼的合金化原理與調質合金結構鋼相似。鍛模既要求有一定的硬度,又要求有高的沖擊韌性,因此含碳不宜過高,一般為0.45%-0.6%。鉻可以提高鋼的強度,含量在1%左右,能她提高鋼的沖擊韌性,同時增加鋼的淬透性和回火穩定性。鎳提高鋼的強度和韌性,對于同時含有鉻、鉬的鋼來說,鎳能大大提高鋼的淬透性。錳代替鎳也能顯著地摔透性,但錳增加鋼的過熱敏感性硅能增加鋼的淬透性,提高鋼的強度、回火穩定性和耐熱疲勞性,但硅含量較高(1.0%)時,會增加鋼的回火脆性,降低沖擊韌性。鉬和釩都能細化晶粒,減少過熱傾向,提高鋼的回火穩定性,鉬還能抑制回火脆性。
模具淬火工藝及冷卻五大方法
模具淬火工藝及冷卻五大方法
1.模具鋼單液淬火法
將模具鋼或零件加熱到奧氏體化后淬入水、油或其他冷卻介質中,經過一定時間冷卻(冷卻到低于珠光體型轉變溫度區域或馬氏體轉變溫度區域)取出模具鋼空冷。由于模具鋼冷卻過程在單一冷卻介質中完成的,稱單液淬火法。
2.模具鋼雙液淬火法
顧名思義,模具鋼淬火冷卻過程是在兩種冷卻介質(最常用的是水和油)中配合完成的。使冷卻過程較為理想,既在珠光體轉變區域快速冷卻,在馬氏體轉變區域緩慢冷卻。
具體做法是,將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的模具鋼或零件,先淬入高溫區快冷的第一種介質中(通常是水或鹽水溶液),以抑制過冷奧氏體的珠光體轉變,當冷卻到100℃左右時,迅速取出轉入低溫區緩冷的第二種介質中(通常為油)。由于馬氏體轉變在較緩和的冷卻條件下進行,可有效地緩解或防止變形和開裂,俗稱水淬油冷。
此法需要較高的操作技巧,有時可理解為三種介質,即先水,后油,最終是空氣。
3.模具鋼噴射淬火法
大型復雜特別是厚薄差大的工件和模具鋼,為使冷卻均勻,避免過大的淬火應力,控制好冷卻過程不同階段、不同部位的冷速的方法。該方法有噴液(水或水溶液)、噴霧(壓縮空氣和水經霧化噴射到零件不同部位)、氣淬等多種方式,其優點是:可控制不同介質或不同流量、壓力來控制和調節各溫度區域的冷速;或改變不同噴嘴數量和位置;可使冷卻均勻。目前,在模具熱處理中最流行的.是真空高壓氣淬。
4.模具鋼分級淬火法
將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的模具鋼或工件,淬入溫度在馬氏體轉變溫度附近的冷卻介質(常用的為鹽浴)中,停留一段時間,使工件表面和中心溫度逐漸趨于一致后取出空冷,以較低的冷卻速度完成馬氏體轉變。此法能顯著減少變形,并且提高模具鋼的韌度,是模具零件常用的淬火方法之一。
模具鋼分級淬火的溫度選擇有兩種。一種是取被處理工件鋼種的馬氏轉變開始溫度(Ms點)以上10~30℃;另一種是選取Ms點以下80~100℃。分級的停留時間也要掌握好,過短,則溫度不夠均勻,未能達到分級淬火的目的;過長,則可能發生非馬氏體相變而降低硬度。
5.模具鋼等溫淬火法
將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的模具鋼工件,淬入溫度稍高于被淬火鋼鋼種Ms點的熱浴中等溫停留,完成相變,以獲得下貝氏體組織或下貝氏體和馬氏體混合組織。此法目的有緩解變形和開裂、淬火應力小等優點,具有與回火馬氏體相近的強度和韌度。
避免模具鋼使用過程中出現變形、開裂的現象,對于模具鋼淬火工藝后的冷卻,也是必須的,這樣會使模具鋼不易變形。
;
asp60模具鋼熱處理方法是?1、淬火溫度是多少?冷卻介質是什么?回火幾次?每次回火的溫度是多少?
ASP 60 是一種高鈷合金粉末高速鋼,也叫PM 60 SuperClean
PM 60 SuperClean通過熱處理可以得到非常高的硬度和抗壓強度,它擁有同其他PM系列材料一樣好的熱處理尺寸穩定性。雖然是高合金鋼,但它的韌性非常高。
加工處理:
1.
抗彎強度:四點彎曲試驗原始直徑:? 6 mm/;試樣尺寸:? 5 mm;回火:560C保溫1小時,3次回火。
2.
沖擊強度:室溫下不同硬度水平的近似沖擊強度原始尺寸:9 x 12 mm;;試樣尺寸:7 x 10 x 55 mm;試樣形狀:無缺口;回火:560℃保溫1小時,3次回火。
3.
軟化退火:在保護氣氛下,加熱至850 - 900℃。在爐中以10C/小時的速度冷卻到700℃,然后空冷。
4.
消除應力:工件經粗加工后,加熱到600 - 700℃, 保溫2小時,緩慢冷卻至500℃,然后空冷。
5.
淬火:預熱溫度: 450 - 500C 和 850 - 900C奧氏體化溫度: 1100 - 1180C,模具應注意保護,以免淬火過程中出現脫碳或氧化。560C回火3次,每次保溫1小時的硬度。
6.
淬火介質:在真空爐中,以足夠的正壓(≥2bar)高速冷卻,540℃等溫淬火,空氣或氣體強制冷卻,注意: 模具淬火必須連續冷卻至約50℃,然后立即回火, 當模具需要最佳韌性時,請使用等溫淬火槽或高壓氣體冷卻。
7.
回火:不論使用何種奧氏體化溫度,均須以560℃回火,且回火3次,每次回火保溫至少1小時,每次回火后必須冷卻到室溫,三次回火后的殘余奧氏體量應低于1%。
既耐高溫又耐磨的模具鋼有哪些?
1.瑞典8407(一勝百)
主要成份%:碳0.39 硅1.0 錳0.4 鉻5.2 鉬1.40 釩0.9 硫≤0.03 (高級優質鋼含S≤0.03,P≤0.035)
熱處理: HRC52-54(1020℃,油或氣冷)
退火: HB185左右
物理性能:有高的耐磨性, 高韌性,穩定且優良的加工性和拋旋光性,優良的高溫強度和抗熱疲勞性,優良的淬透性,很小的熱處理尺寸變形.
2.日本SKD61(日立))
主要成份%:碳0.35-0.42 硅0.8-1.0 錳0.3-0.5 鉻4.8-5.5 鉬1.2-1.4 釩0.5-1.1 硫≤0.03 (高級優質鋼含S≤0.03,P≤0.035)
熱處理: HRC50-53(淬火1025-1075℃,油冷卻;回火550-600℃,空氣冷卻)
退火: HB230左右(800-850℃,爐冷)
物理性能: 具有良好的高溫強度、韌性于抗高溫疲勞性能,能承受溫度驟變,適宜在高溫下長期工作,具有優良的切削性能和拋光性能。該鋼是一種在國際上廣泛應用的空冷硬化熱作模具鋼。
3.瑞典S136(極佳鏡面鋼)(一勝百)
主要成份%:碳0.38 硅0.8 錳0.5 鉻13.6 鉬1.40 釩0.3 硫≤0.03 (高級優質鋼含S≤0.03,P≤0.035)
熱處理: HRC53-54(1025℃,油或氣冷)
退火: HB215左右
物理性能: 優良的耐腐蝕性,最佳的拋光性,優良的耐磨性,優良的機械加工性,淬火時具有優良的穩定性.
很小的熱處理尺寸變形.
4.德國2083
主要成份%:碳0.38-0.42 硅≤1.0 錳≤1.0 鉻12.5-13.5 硫≤0.003 (高級優質鋼含S≤0.03,P≤0.035)
熱處理: HRC50-55(1025℃,油或氣冷)
退火: HB225左右
物理性能: 優良的耐腐蝕性,好的拋光性,優良的耐磨性,優良的機械加工性,淬火時具有優良的穩定性.
很小的熱處理尺寸變形.
5.德國2344
主要成份%:碳0.38-0.42 硅0.8-1.2錳0.3-0.5 鉻4.8-5.5 鉬1.2-1.5 釩0.9-1.1硫≤0.005(高級優質鋼含S≤0.05,P≤0.05)
熱處理: HRC50-55(1030℃,油或氣冷)
退火: HB225左右
物理性能: 有良好的耐磨性, 高韌性,穩定且優良的加工性和拋旋光性,優良的高溫強度和抗熱疲勞性,優良的淬透性,很小的熱處理尺寸變形.
6.日本SKD11(日立)
主要成份%:碳1.5 硅0.25錳0.45 鉻12.0 鉬1.0釩0.35磷硫≤0.03 (高級優質鋼含S≤0.03,P≤0.035)
熱處理: HRC61~(淬火1050℃,油或氣冷→回火200℃,空氣冷卻;退火800℃,爐冷).
物理性能:極高的耐磨性和韌性.
7.瑞典DF2(不變形耐磨油綱)(一勝百)
主要成份%:碳0.9 硅1.0 錳1.1 鉻0.6 鉬1.4 鎢0.6 釩0.1磷硫≤0.03 (高級優質鋼含S≤0.03,P≤0.035)
熱處理: HRC60~62(1050℃,油或氣冷).退火到HB190
物理性能:極高的耐磨性和韌性.
關于8566模具鋼淬火溫度多少和模具淬火硬度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