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max價格(eltamd價格)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elmax價格,以及eltamd價格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乒乓球底板的選購

一,底板的選擇。
國內的乒乓球拍 有著名的紅雙喜 雙魚,銀河,碳素纖維系列,和純木系列!碳素增加彈力.中高檔價格在300元左右.
國外的名牌乒乓球拍,主要有瑞典的斯帝卡[STLGA] 尼他古,亞沙卡[YASAKA] 德國的優拉[JOOLA] 日本的蝴蝶 ,美國的萊斯卡.價格在400--1500元之間
名人用拍:瑞典名將老瓦,用的是尼他古.中國乒乓球國家隊球員馬林,用的是瑞典的球拍亞沙卡加碳素.孔領輝和女隊名將張怡寧,用的是日本的蝴蝶牌.女隊名將王楠,用的也是瑞典的尼他古.
選拍步驟:一.選一塊適合你的底板要彈力強的選碳素纖維系列 喜歡拉弧球的朋友選木質系列就行!
二,選膠皮
膠皮的選法:膠皮分正膠,反膠,長膠.顏色分黑色,紅色兩種.天津的狂飆系列和友誼755 [價格68一塊] 比較熱賣.你正面打快攻加弧圈 建議你買狂飆2 打削球和弧圈買狂飆3 價格98元.反面如果你不用就買一塊20元的膠皮裝飾下就行了.當然膠皮也有進口的省隊的國家隊的.省隊膠皮180元國家隊280元.貴的不一定適合你 .貼好搞掂后稱一下重量膠皮可隨時換!
新729-2、729內能4代、狂飆三、天極2和拍里奧cj8000的特點和區別()
*新729-2當作正手,拉球穩定是它的特長,制造旋轉和弧線的能力確實很強,尤其是那種球滯留在上面摩擦帶著球走的感覺讓我很喜歡,出球的一速略快,但二速就比較快了,并伴有明顯的下沉。對付下旋球,搓球很穩定,低平,不會莫名的如外套一般有時冒高。防守可以吸得很短,反帶也表現出穩定輕快的特征。反拉和相持中,略顯力量不足,但比比以前的729-2更加有底勁,對抗中速度稍慢,可能是軟海綿的緣故吧。
放在反手:搓球等性能就不贅述,主要強調的是彈打,可以很輕松的在球的上升期去迎前依靠透到底板的反彈力量去借力撞擊,較軟的海綿比較容易透板,很容易獲得比較快的速度。防守也是很穩定的。
*729內能4代1.反手擊打:打起球來很干脆,聲音很好聽,脆脆的擊球聲真的是一種享受,用在反手首先擊球速度很快,越發力越好,另外很重要的一點,這款套膠容錯性很高,這款套膠在近臺以及中臺發力都很好,打近臺弧圈結合快攻的朋友用起來這個真的很順手,遠臺力量雖然不是很大,但也足夠應付,
2.反手拉球:只要你拉球的動作做好了,保準這個球的質量是很高的,接球的一瞬間將球吸住,然后拉起來球又迅速相對方臺前沖去,就好像將球包住以后又甩了出去一樣。而且比較好的一點是,弧線很低,令對手難防。反手快帶,快撕,反拉,平擋都很順手。
3.臺內控制:臺內控制比較好,在臺內搓球不容易冒高,但是如果搓球太快容易下網(當對方發下旋急長球的時候),但是有一點,在發球的時候接發球最好用拉球,因為有時候對手發下旋而且速度比較快,這時候搓球是最容易下網的時候,而這款套膠又很適合拉球,所以拉球是接發球環節很好的選擇。
4.總體控制:可以說,在這款套膠的特點里面,控制好其最大特點之一。這一點不用多說,套較比較輕薄,極易透板,手感十分清晰,特別好。
天極3和狂飆3 相同與不同:臺內球性能半斤八兩,但借力的穩定性天極3更佳,這尤其表現在小動作、中等力量、快速主動進攻中,天極3的一體化感覺更強,更通透,因此連續性更好。感覺出手稍快,更容易給對手形成密不透風的感覺。但由此而來的兩個問題是:在中等力量以上,想進一步增加發力時,天極3有時令人感到意猶未盡,而狂飆3似乎更暢快淋漓,給人的發力空間更大,尤其是在雙方放慢節奏退至中遠臺比拼實力時,或在發球搶攻需要“一板過”時,狂飆3的球質量更“重”,對方更難防守。當然,實際比賽中這樣的機會并不多,同時天極3的控制,某種程度上是以調高弧線、增加弧線曲度為代價的,這樣一來,主動進攻的質量就必須以出手速度(擊球點早)為前提,少了在來球下降后期后發制人的可能性。而在防守時,弧線稍的回球也更容易遭到高水平對手的連續攻擊。形象的說天極3有如長劍,手腕一動,劍鋒就到,對手“只感到胸前一涼”。而狂飆3更象大刀,不出手則已,出手必有刀風陣陣,愈發力愈快樂。當然這種比較也是相對的,假如將狂飆3與狂飆2相比,狂飆3就更似劍非刀了。
*天極3和天極2相同與不同天極3更專注于連續、摩擦成分多的弧圈球。而天2拉打皆宜:拉球時有著比天極3更低平、更長的弧線,能直達對方球臺端線;直接有正手擊打對方弧圈時也有著令人滿意的穩定性,同理,反手推擋防守時也更容易把回球弧線控制低,把落點變的更刁鉆。在處理臺內球時,無論是搓、擺、劈長還是挑打,天極2的綜合表現都更為出色。如果說天極3是中近臺快速弧圈的專家,是因為它有著連續的底氣,所以能專心致志。那么天極2就是近中臺的多面手,因為它的目標是用盡可能少的板數結束戰斗,所以必須有多種多樣的得分方式。
CJ8000系列——包括:CJ8000速度型、CJ8000近臺快攻弧圈型、CJ8000兩面弧圈型、CJ8000全面型,共4款。
1)CJ8000速度型——膠皮厚度1.5mm,粘性,海綿厚度2.3/2.4,硬度40~42/42~44,
評價:超薄膠皮和內能技術帶來前衛的速度體驗。推薦使用2.3的海綿,雖然理論上2.4的有助于加強擊球力量,但實際上,對于用慣了厚膠皮的中國球迷來說,這種組合可能令“咬球感”不實,球感傳遞稍顯模糊,薄膠皮自身對球的反應之靈敏超出想象,可留給你主動調節的余地并不大。
適用對象:對近中臺出手速度有特別的偏好,風格較為粗獷的橫板選手。
2)CJ8000近臺快攻弧圈型——膠皮厚度1.7mm,粘性,海綿厚度2.1/2.2/MAX,硬度42~44/45~47,
評價:10個中國的橫板愛好者8個會說自己的打法是弧圈結合快攻,10個中國的直板愛好者8個會說自己的打法是快攻結合弧圈,而這款套膠正是為中國球迷的主流打法度身定做的——1.7的膠皮厚度配以粘性的膠面,令它球感實在、不虛,制造旋轉的能力在CJ8000內能系列里是最強的,發球和臺內控制時,你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中國傳統反膠那種特有的味道,當然由于應用了內能技術,這種味道已被弱化;初速度快,近臺有強于普通反膠的殺傷力,但退臺活動范圍有限。
適用對象:站位近臺的直板愛好者,或中老年橫板愛好者,由中國傳統入門級反膠轉用內能套膠時最穩妥的首選,不僅易于適應,而且轉換成本很低。
3)CJ8000兩面弧圈型——膠皮厚度1.7mm,澀性,海綿厚度2.1/2.2/MAX,硬度36~38,
評價:由于使用了非常軟的海綿,并配合澀性膠皮,這款套膠的球感是CJ8000內能系列里最接近德制TENSOR感覺的——不僅擊球聲響亮,而且手感柔和易控,但也有一定區別:海綿十分容易被打透,發力擊打時常有球直接撞板的感覺,因此必須多向前用力、拍形要稍亮,不能過多摩擦,否則可能造成回球下網,如選用MAX厚的版本或灌膠,或許能有所改善。不過,這種特性也有它的好處,只要找準了拍形和用力方向,拉打出的球第一速度很快,弧線異常低平,第二跳的前進力卻并不強,對手下一板球很難借上力。當你減力防守時,它的類似表現將更令對手難于組織連續進攻。軟海綿使其擰挑、側拉穩定性較好,旋轉較強,但缺少突然性,當希望借力中發力如擺短、反帶時,對使用者要求較高。
適用對象:站位稍后,自身發力條件好,拉球不過于依賴摩擦,反手進攻能力強但過渡球和控制球不多的橫板。
4)CJ8000全面型——膠皮厚度1.6mm,粘性,海綿厚度2.2/2.3,硬度40~42/42~44/45~47,評價:適度薄的粘膠皮,取得了速度和旋轉的均衡、中近臺和中遠臺的均衡,比CJ8000近臺快攻弧圈型更穩健易控,比CJ8000兩面弧圈型更適合中國愛好者,比CJ8000速度型的球感更清晰可靠,名副其實的內能型全能裝備。
三種不同性能膠皮的特點:
1.正貼海綿膠:以速度為主的球手會較多使用此類球拍,尤其是以中國式直板抉攻最有代表性。此類球拍發力打出的球會略帶下旋,但在拉球及制造旋轉方面不及反貼膠皮強。
2.反貼海綿膠:由于反貼膠皮本身帶有較大的粘性,兼摩擦力強,容易制造旋轉,故以弧圈型選手使用者較多;但也有部份使用反貼打快攻,主要是加強在發球、搓球方面的旋轉質量。
3.長膠:在一般情況下,這種膠皮不易主動制造旋轉,主要是依靠來球的不同旋轉而產生相反旋轉,使用者以打法多變的球手為主。他們通常會轉換不同性能的膠皮來擊球,以增加在旋轉、速度方面的變化。
對于初學者來說,一般以你崇拜的運動員的球拍做為自己初學的樣板,并且隨著球技的長進,結合自身特點相應變化。這是選擇球拍的常用方法。
你覺得最好的相機是那款
愛克發(AGFA)、賓布(BENBO)、勃郎尼卡(Bronica)、美能達(MINOLTA),這些商品都已屬于家喻戶曉的產品了
Kodak -實際上它是一個無意義或解釋的字,只是創始人喬治伊斯曼先生覺得這個名叫起來簡短,易上口,且拼法簡捷,聽起來又十分動人而已。
KONICA MINOLTA -美能達的名字,授意于大地,取自意為大米豐收之時的一句日本警句。MINORU表示人們的一種心情,TA是指稻田。選用TA的另一層意思與公司的奠基人田島(TASHIMA)的名字有關,在公司里,職員都稱呼田島先生為T先生。順便提一下,美能達的鏡頭是以ROKKO命名的。ROKKO實際上是一座位于大阪總公司附近的山名。這個以地球為模型的圖案,標志著柯尼卡美能達的無限擴展力,是對全球的廣大客戶提供新價值的表現,可稱之為「地球印記」。橢圓的形狀體現了對客戶提供的信賴感、安心感和廣泛的技術力的調和;而模擬光線的5條線條體現了在視覺影像領域廣泛的技術力的調和。另外,作為象征的基調色-藍色,代表了柯尼卡美能達以獨創的革新為目標的宗旨,所以也可稱作為「革新籃」。
Canon -佳能名稱源于美女。佳能公司的創始人是位醫學博士,取此名的靈感出自他抬頭眺望天空而來。佳能公司原來的名字叫生本古岳橙久城(SEIKI KOGAKU KENKYUJO),是一個精密光學儀器研究所。佳能原有一個十分英語化的名字KWANON,意為一位仁慈佛教女神的名。公司以此名,命其第一架35毫米測距式相機。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唯一一架KWANON相機幸存。大約在1936年,公司用漢莎佳能(HANSA CANON)為品牌的相機正式上市了。從此,佳能成為舉世聞名的相機品牌和公司的象征。毫無疑問,響亮的名字與日俱增,目前使用的EOS(Electronic Optical System)不僅僅表示電子光學系統英文字首字母的縮寫,也是一位在希臘被稱作黎明的女神。
NIKON -尼康的名稱,從1946年開始使用,是“日本光學”日文讀音(Nippon Kogaku)的羅馬字母縮寫,并且融合了德文中蔡司照相機ZeissIkon中kon的寫法。
OLYMPUS -生產奧林帕斯相機的公司叫高千穩(TAKACHIHO),而高千穩實際上是位于日本西南部的一座山名,日本人相信山上住著神,有些類似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帕斯神。為了祈求神的保護,給相機起了奧林帕斯。奧林帕斯相機上的鏡頭是以查霍(ZUIKO)為名,意為神的光輝。
SONY -名字是杜撰。Sony是世界AV行業的頂級品牌,而這一品牌也是杜撰而來的。Sony 一詞是拉丁字“sonus”(“sound”及“Sonic”的詞源)與英文“sonny”(小家伙)一詞的結合變形,即體現產品的性質,又昭示公司的年輕活力,而且富含了更為雋永的深層含義。
AGFA -愛克發的名字是從開辦該公司的德國人愛克仃基爾些德(ACTINE GESELLSCHAFT)和合作商家安娜林香勃利開汀(ANALINFA BRICATION),兩個名字中的幾個字母拼讀而成的。
PENTAX -潘太克斯相機是由朝日(ASAHI)光學公司生產的,潘太克斯(PENTAX)中的PENTA出自英文五棱鏡(PENTA PRISM),而X則取自反光(REFLEX)。公司早期生產的五棱鏡單反機曾以ASAHIFLEX為名。
CONTAX -德國人康泰莎(CONTESSA)在1926年制造了一只裝有蔡斯-伊康(ZEISS IKON)鏡頭,用散葉片的相機。相機的品牌是由康泰莎名字的頭上四個字母,加上字尾AX組成。至于AX,是德國人在給相機命名時的一種習慣用法。例如TENAX,BALDAX。
Panasonic -pana全,整個;sonic聲音的。
FUJIFILM -地名+產品
不出你所料,有許多公司的名字都出自公司創始人的名字,這不是一種謙遜的選擇,或許這是一種權宜之計。可能這些名字的發音十分簡便,例如哈蘇(HASSEBALD)、柯爾曼(CULLMANN)、杜姆克(DOMKE)、瑪米亞(MAMIYA)、蔡斯(ZEISS)以及其他眾多的牌子。
當遇到名字既冗長又難懂時,解決的辦法是把每一個字的第一個字母拼湊起來,組合成一個字。還有一種辦法是另配字母,組成新詞,如啟儂(CHINO—CHINON)、柯尼卡(KONISHI—KONICA)、騰龍(TAMURA-TAMARON)等。
LEICA -萊卡是當前所使用的牌子中最早用縮寫字母組成的詞。萊(LEI)取自萊卡公司的創建人愛爾耐斯托.萊茨(ERNST LEITZ)名字中姓的頭三個字母,加上英文相機(CAMERA)中的開首二個字母CA所組成。另一種說法是取自通常以LICA為名的著名35毫米取景器的基礎。萊茨先生認為在此字中加進一個字母I,讀起來更悅耳動聽些。關于萊卡相機上用的愛爾麥克斯(ELMAX)鏡頭,其名是從愛爾.萊茨先生(HERR LEITZ)名字中取得EL,再由鏡頭設計者麥克斯.皮爾克(MAX BEREK)名字中取MAX作字尾,而組成ELMAX的。
有關雙關語的名字,大多數是考慮到公司創業者的身份。騎士(HORSEMAN)是日本一家生產大幅相機的廠商,此字是硬把日文中的KOMAMURA的意思譯成英文而成。又例如:希柯(HEICO)是制造商和暗房化學家共同組建的公司,而名字卻用原來創始人的名字哈羅特.E.英格拉漢姆(HAROLD E INGRAHAM)中的三個字的第一個字母,加上CO,組成希柯(HEICO)。又如,辛柴.勃朗尼卡(ZENZA BRONICA),是從不帶NICA的原指日本詞組ZEN ZABURO直接取來的,但以ZENZABURO為相機名時,讀起來既生硬又難讀,所以把它分開成二個字,再加上字尾NICE組成。辛些布羅.亞希諾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兼富商,第一只勃朗尼卡相機就是他設計的。
萊卡(全球限量一千五百臺,六十周年紀念版)相機的價值
萊卡牌相機中,最珍貴者當屬萊卡Ur,在德文中為“第一”之意,是萊卡發明者奧斯卡巴納克在1913年所制,現藏于萊卡廠內(即原萊茨廠,現改此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后,巴納克又試制了兩臺機型,連同第一臺Ur,今天被稱為萊卡原型(Leica prototype),一共為3臺。其中第二臺歷經滄桑之后,在1960年被拍賣,現已不知去向。第三臺則經常被人們提到,是研究萊卡歷史和發展的重要材料,現為私人收藏。 3Vh?lX8RW
1923年后,萊卡牌相機進入小批量手工試制階段,共制造了大約130臺,這批相機稱為萊卡0型,或稱為“無效編號”(Nullseries),彌足珍貴,每臺價格可達數萬美元。 %"8u_TMi
1925年,萊卡相機正式生產在商場出售。這時的相機,統稱為萊卡Ⅰ型,其中又分為若干種類。 ssds_7Zt
ⅠA型相機,裝有50/3.5萊卡消像散鏡頭,為五片三組結構,今天相機連同鏡頭的價格達2萬美元-3萬美元。大約一年后,鏡頭改稱為愛爾瑪克斯(Elmax),價格稍低,約值1萬多美元。1926年,改裝四片三組的愛爾瑪鏡頭,約值500美元-2000美元。更晚一些時候,也有裝用50/2.5海克托(Hektor)鏡頭的萊卡ⅠA,比裝用愛爾瑪鏡頭的要貴。 5YGnM7te1
ⅠB型相機不用焦點平面簾幕快門,而用康普(Compur)鏡間快門,因為當時的簾幕快門沒有慢的速度,最慢只能到1/20秒,所以也生產了這個品種。ⅠB型相機分兩種,一種裝老式的康普快門,速度調節在鏡頭上端一個小盤,另一種為新式,如現在常見到的康普快門那樣,速度調節在鏡頭外環。ⅠB型相機因產量少而昂貴,可達1萬美元以上,老式的那種要更貴一些。 UxLm7:tb
1930年生產了ⅠC型相機,特點是可以更換鏡頭,也分兩種,一種是非標準接口型,每臺相機有自己一套鏡頭,分別為50/3.5愛爾瑪、353.5愛爾瑪和135/4.5愛爾瑪。相機編號和所屬鏡頭編號有一不定期的聯系。1931年,全部改為標準接口型,即每臺相機和每個鏡頭都能互換通用。其標志為相機上與鏡頭接合的環上,在12點鐘的位置有一“O”標記,同樣,在鏡頭的相對位置上也有一“O”標記,ⅠB非標準接口型相機的價格超過1000美元,標準接口型則低于1000美元。 Gw*O LB
在這期間,還生產了ⅠA和ⅠC兩種類型的豪華型萊卡相機。鍍金的機身,包裹著蟒皮,還配有鱷魚皮制的皮套。產量極少,價格昂貴,今天大約要2萬美元以上,ⅠC的豪華型只生產了3臺,曾賣到了4.5萬美元的價格。 sq G6
1932胩,生產了具有聯動測距的萊卡Ⅱ型相機,又稱D型。同時又生產了沒有聯動測距的標準型相機,又稱E型。1933年生產了有慢速快門的Ⅲ型。1935年生產了快門速度增加到1/1000秒的Ⅲa型,至此,萊卡已完全奠定了其性能和結構上的基礎,此后的改進,都只是局部的事了。 YwBN0
早期萊卡牌相機的機身,除豪華型外都是黑機身。從Ⅱ型和Ⅲ型開始,有黑和鍍鉻的白機身兩種。今天的價格,黑機身的Ⅱ型、標準型和Ⅲ型,比同型的白機身的要貴大約一倍。Ⅲa以后的螺口性萊卡相機則全部是白機身。 GeL8NGR7
從Ⅲ型開始,萊卡相機機身上有了掛鉤。 +gR "V,#(
1938年生產了Ⅲb型,又稱G型。取景和測距的光學系統上有了較大改進,通過折射,使取景窗的目鏡能靠近測距窗的目鏡,使用起業更方便。 ZRH( pK
Ⅲc型相機的生產時間很長,從1940年至1951年,中間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Ⅲc型相機有較大的改進,上部鍍鉻機身是整體壓制而成,更為美觀;膠片計數盤很巧妙,每卷片一次移動一小格,不像以前那樣整個轉動;機身加在了一些,最重要的是在Ⅲc型相機的生產期間,機身內采用了滾珠軸承,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出于戰爭期間軍事上的需要。 fuAC^Bm{
戰爭期間的Ⅲc型相機,制造得較為粗糙,由于德國物資缺乏,機身的蒙皮質量也差,后來常有剝落,還有一部分Ⅲc型相機,也是由于物資缺乏,快門簾幕中里面一片的朝外一面,使用紅布,現在一般稱為紅布簾萊卡相機,今天已成稀有之物,比正常的Ⅲc型相機要貴大約一倍。 `*`qLN
1939年至1947年,生產了Ⅲd型,特點是有自拍器,其他同Ⅲc型。生產時間雖長,卻總共只有300臺,是萊卡相機稀有機種之一,價格高達上萬美元。 ~u/Q 1
1950年至1957年,生產了有閃光聯動裝置的Ⅲf型,早期的Ⅲf型閃光指數盤上是黑字,后來的改為紅字。從1954年起,生產了有自拍器的Ⅲf型相機,其機械部分也有所改進,接近此后的Ⅲg相機。 `H/- jA L
從Ⅱ型到Ⅲf型,萊卡牌螺口相機的價格約為200多美元至400多美元。早期黑色機身的價格要貴大約一倍,Ⅲf型有自拍器的價格也要貴得接近一倍。 AJ+ R5}P
1957年至1960年,生產了螺口萊卡的最后一種型號Ⅲg型,這時,M3型相機早已問世,而Ⅲg型的生產是為了滿足原有萊卡使用者在感情上和實際上的需要。Ⅲg型的特點是取景窗加大,因此機身也加高,主要改進是有視差調節裝置,Ⅲg型相機產量不多,今天的價格很貴,超過有些M型相機,可達1500美元。 ]jEg7~3/
萊卡牌螺口相機還有Ⅰc型、Ⅰf型和Ⅰg型。凡是Ⅰ型都沒有聯動測距,有的如Ⅰf和Ⅰg型還需要外加取景器,這些相機都是供科研所用,還有Ⅱf型和Ⅱg型,凡是Ⅱ型都沒有慢速快門,由于各種Ⅰ型和Ⅱ型的產量都遠不如Ⅲ型,所以今天的價格比Ⅲ型的在約要貴一倍。 fFy%e@,8
螺口型相機還有兩種稀有機種。一為萊卡250型,生產于1933年至1943年,可拍250張膠片,稱為“新聞記者用萊卡”(Leica reporter)。多用于體育攝影。相機的外形奇特,兩邊各有一個裝膠片用的大圓筒。250型有兩種型號,FF型的機身是Ⅲf型,GG型的機身是Ⅲa型,有1/1000秒。黑色和白色機身都有,數量不足1000臺,價格逾萬美元。 *x_m+|O
戰爭期間,生產了一種軍用的K250型。K字表示裝配了有防寒作用的滾珠軸承K型快門。這種相機并可配用馬達,產量約200臺,連同馬達的價格曾達到8萬美元。
乒乓球底板
一.STIGA OC(Offensive Classic):
優勢:⑴吃球、吞吐感明顯:該板柔而彈,整體形變極大、吃球很深、吃進吐出的感覺明顯,因而拉球時你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力、制造旋轉,用OC拉球很從容、很爽、很過癮!⑵力量、底勁足:“弧圈機器”并非浪得虛名,那種球被深深吃進底板,然后又被狠狠“甩”出所迸發的能量簡直讓人目瞪口呆,很難想象如此纖薄的板身竟然蘊含著如此雄渾無匹的力量,而且越發力感覺越扎實、弧線越容易控制;OC的底勁則是公認的足,退臺后發大力,球在空中飛行時球速衰減較少,落臺后二速驚人,很少(幾乎不會)出現一般底板那種發力到一定程度后力量無法再提升的“天花板”效應。
不足:⑴攻球、彈擊不夠爽快:形變大是雙刃劍,雖然有利于拉球,但也正因為形變過大,攻球和彈擊時吃球太深,形變回復時間長,造成出球慢、空、肉、震手,也許很多人能適應甚至有點喜歡OC獨特的震手感,但這種拖泥帶水的感覺完全背離了攻球、彈擊干脆、利落的速度要求,這也是OC反手備受詬病的原因所在;⑵小球控制和防守較弱:OC宛如彈簧的秉質極大地影響了OC的小球和防守,力量過小容易下網,力量大了又突然彈出,感覺很突兀,想要擺短、控制落點很難,由于借力差,大多數防守的時候也要求主動迎前,除失誤會增加外,體力消耗也是個問題。
建議:⑴用OC就要下定決心加強進攻,靠防守死路一條,尤其要增加正手的積極上手,即使遇到水平遠勝于你的對手也是一樣,理由很簡單——靠OC之長(進攻)都贏不了他,防守(OC弱項)無疑會輸的更慘;⑵改善OC的反手可以有兩個思路:a)技術角度:增加反手拉的比例,我一直認為如果反手以拉為主,OC的反手并不弱,如果反手彈擊為主,實在沒法改變自己的習慣,建議多練習一下彈擊瞬間的發力,盡量干脆、短促地擊球,個人體會就是底板避免過分追球,減少球與板接觸的時間,這樣可以減少板身形變過程對速度的影響,要有一種“一擊即退”的感覺,記住這個要訣多加研習,必有收獲;b)器材角度:反手配彈一點、力量足一點的套膠:這樣可以部分修正OC反手彈擊速度不夠的缺陷,澀面的外套如EL、HAMMAND、JO是很好的選擇,不適應純澀性外套的建議使用HK1997澀或CJ8000C,都是膠面稍粘的類型,可以兼顧一下摩擦和撞擊。⑶只是建議,不是放毒:KOTO面的OC我打過四塊(三塊黑牌金字,一塊藍牌),感覺反手普遍比LIMBA面的要扎實,如果癡迷于OC的正手又對其反手頗為頭疼的朋友,不妨試試看,如果沒打過KOTO面OC又對此不以為然的朋友,請不要憑空臆測,建議你們試過以后再發表高見。
二.AVALOX P500:
優勢:⑴夢幻手感:被無數球友尊為“夢幻手感”,可見P500手感之好,這種好手感有別于后面要說的JOOLAK5,是一種擊球瞬間實實在在的真實反饋,一比一不作任何修飾地傳遞到手中,清晰自然,便于使用者隨時調整手法、力量,像是精密的儀表,不差分毫。⑵拉打均衡:P500也屬于軟板的范疇,但相對于OC,尤其是中小力量擊球時P500顯得比較脆、爽,因而攻球、彈擊遠勝OC,拉球較轉,也相當的穩健。
不足:力量、底勁不足:中小力量時感覺P500沒什么異常,旋轉、速度都不錯,一旦發力到一定程度,就感覺整個大芯給予的支撐、后續不夠,好比一輛車,100碼以下各項指標都還不錯,可到了100碼以后,任你怎么瘋踩油門,也加不了速了,這就是所謂的“天花板”效應,其實大多數底板都有這個問題,不過P500的“天花板”似乎低了點,稍微“踮踮腳”就碰到了。
建議:⑴P500品質不太穩定,本人仔細看過多塊P500,Nittaku版本做工、選材普遍好一些,重量也比較均一,所以有意嘗試的朋友,多花個幾十米買塊N版要省心的多;⑵橫板重量以90克左右為宜:P500板面大,標重就大,加上本身就不是以力量著稱的,太輕的話,力量會更為欠缺,而過重則會影響靈活性和還原。
三.BATTERFLY KORBEL:
優勢:⑴各方面性能指標均衡,無明顯漏洞:無論拉球、攻球、彈擊,還是借力、臺內小球、易控性,KORBEL都可算是中等偏上水準,單獨一項指標較好也許不算稀奇,這么多指標都能達到中上,那可就不是亂蓋了;⑵性價比超高:舊的科貝爾也只是260¥左右的價格,與其全面均衡的性能和中規中矩的外觀相比,不要說向來注重高端的蝴蝶,就是以性價比著稱的STIGA也實在很難找到另一款堪與匹敵的產品了。
不足:⑴中庸、無特長:“均衡、全面”也是雙刃劍,未必每個人都喜歡這種四平八穩的板板,除非你的技術也是各方面比較均衡的那種,如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特長(比如正手弧圈),那么科貝爾不會是好的選擇。⑵底勁不足:相對于K5、P500而言,科貝爾的底勁略好一些,但也只是“天花板”稍高而已,退臺后感覺力道還是不夠一些。
建議:⑴該板剛度不錯,正手狂3,39度2.2就基本夠用了;⑵喜歡科貝爾,但又對其底勁不太滿意的球友可以試試吳尚垠的配置:兩面SRIVER,或者正手SRIVER,反手EL,這兩款套膠本身的底勁、力量應該可以最大程度地彌補底板的不足。
四.STIGA TO(Tube Offensive):
優勢:一言蔽之曰:“性能全面,特長突出”,這一點實際是很難達到的,但TO無疑是我心目中最接近這一點的底板,TO總的來說拉強于打,但它的攻球、臺內挑打都還可以,底板的絕對力量超強、中遠臺底勁直追OC。
不足:⑴底板較厚重:這是我燒了兩塊之后最終放棄的最重要的原因,相對于OC不到6mm的板身,6.7mm的TO讓我很不習慣,兩面套膠貼好之后,我感覺就像拿著一塊三明治在打球,加上只有空心柄,貼膠后很容易產生頭重腳輕的感覺;⑵手感較鈍:可能也是因為底板較厚的原因,小力量的來球感覺不夠清晰,感覺比較木、鈍一些。
建議:⑴TO的剛度很好,不缺乏力量,正手如果喜歡用狂系,建議用軟一點的,39度2.2足夠,再硬的話控制就稍難一些了;相比狂飚而言似乎外套更適合TO正手,據乒乓家園用TO的狂人“只有YE”稱,M2000是其正手絕配,而本人試過正手用ELmax,感覺的確比狂系吃球、好控,只是旋轉又有所不如;⑵本身比較厚重,又是空心柄結構,所以兩面配膠不宜過重。
五.STIGA EG(Energy Wood):
優勢:⑴弧圈上手容易,近中臺速度快:用過的兩塊EG都給我這種感覺,弧圈比較容易上手,尤其中小力量時不像OC那么彈不好控制,從而讓我近中臺搶拉搶沖時很有信心,力量雖然不如OC,但勝在上手快、兇,經常讓對手來不及調整手型或退臺來防守,因而整體的殺傷力并不小。⑵反手拉打皆宜:雖然也是偏軟的五夾,但由于形變較小,EG感覺比OC扎實不少,因而反手拉打都不錯,當然了,還是拉更好一些。
不足:對發力要求高,借力差:同樣88克左右,我的兩塊EG都很軟,甚至比我兩塊重量相當的OC還軟,個人認為只是因為EG形變比OC小很多,擊球后回復較快,所以顯得扎實一些,一速也快一些,而扎實和硬并不能劃上等號,所以對于有一段時間里把EG說得十分完美的言論,我是十分懷疑的,90克以上的EG可能會稍硬彈一些,但要說EG借力好我怎么也不信,就我的感受而言不主動發力是絕對無法打出EG的快和狠的。
建議:⑴正手狂3仍是不二之選,且要用到40度以上,否則威力不足;⑵用EG一定要加強上手意識,盡量在高點擊球,突出一個快字,雖然EG底勁不弱,但優勢還是在中近臺,業余選手很少能有陳玘那種驚人的爆發力,不要奢望象他一樣一招斃命,應該更注重用快速兇狠的弧圈來壓制對手,使其常常處于匆忙招架的狀態,從而疲于應付。
六.YE3D(Yasaka Extra3D):
優勢:⑴手感好、形變適中:YE3D的手感相當好,我覺得是ALPHA和EG之間的那種感覺,較ALPHA實在,又比EG靈敏,而且是我很喜歡的那種形變感:既不像OC那么夸張又比EG稍大一些,因而吃球不深不淺,吐球不快不慢,拉球的感覺很舒服,這種感覺就像是陽春三月,微風撲面;而用OC拉球則是很酣暢、很爽的感覺,仿佛烈日炎炎下踢球,一身大汗后端一盆冷水從頭澆下的感覺。⑵弧圈上手容易:感覺比EG更好上手拉球,如果EG擅長中近臺的話,那么YE3D應該更適合近中臺,中小力量拉球十分有數,可以很好地控制線路和落點,旋轉也很好,相對于EG的偏于速度的弧圈,YE3D更偏于旋轉。不足:⑴與EG相比,弧圈速度稍慢,整體殺傷力要小一些;⑵發大力時明顯感覺底板發劈,似有破聲,而且越發力越明顯,速度、旋轉比中等發力時不升反降,退臺后更感覺發不上力。
建議:⑴正手適合狂3,40度以上硬度,否則威力不足,反手可以試試EL2.1,拉、彈感覺都很好;⑵用Y3D盡量不要退臺,偶爾退臺后防守還勉強可以,進攻的話還是力爭在近中臺以旋轉、落點取勝。
進口模具鋼種與國內模具鋼種的比較?
加強自主研發 大力發展優質模具鋼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材料委員會常務秘書高余順專訪
近年來,我國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動了模具工業高速增長,對模具材料需求量也逐年提高,模具鋼潛在市場巨大。模具材料是模具制造基礎,模具材料質量對模具壽命有很大影響。但目前我國模具鋼高端市場都由國外著名品牌公司占據,國內模具材料大多停留在低端市場的競爭,不利于我國模具工業發展。由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模具材料委員會、中國金屬學會特鋼分會、模具鋼學術委員會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工模具鋼專業委員會在長春共同舉辦的“第五屆全國模具鋼學術會議”,其宗旨就是通過技術交流和研討,推動行業大力發展優質模具鋼,打造我國自主品牌,開發、生產中高檔模具精品鋼,滿足模具行業對模具材料性能要求和高品質模具鋼需求。期間,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材料委員會常務秘書高余順高級工程師,請他詳細介紹我國模具材料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方向。
記者:您好!請介紹一下我國模具材料現狀
高余順(以下簡稱高):近年來,隨著我國模具工業的迅速發展,模具工業以每年20%的增長速度發展。2007年我國模具銷售額達到870億元。在世界模具制造產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模具出口額也迅速上升,2007年已達14.13億美元。我國成為一個模具制造大國。但從模具制造技術水平來看,還遠未達到模具制造強國的水平。
從模具材料的產量上講,已位居世界前列。按用途來分,塑料模具鋼約占50%,冷作模具鋼約占28%,熱作模具鋼約占20%,其他為特殊模具鋼。
從模具材料的生產上看,國內大多采用電爐鋼冶煉,鋼的純凈度差,碳化物級別高,中心疏松超標;通過電渣重熔生產的模具鋼較少,約為10~15%。國外模具成材率在85~90%,而國內僅70%,差距較大。國產模具材料在品種、質量、規格尺寸及材料性能上難以滿足國內中高檔模具的生產的需要,不得不依賴進口模具材料。
從模具材料的鋼種分析,國內生產的模具材料大都是GB1299-2000標準中的牌號,占模具鋼產量的90%以上,國內研制開發的模具新鋼種和引進鋼種的產量比較小。近年來,模具材料的開發未得到重視,致使研究人員減少,研究設備落后,造成開發能力下降。
從國內模具材料市場上觀察,模具材料生產企業一般只接受批量定貨,眾多中小企業只能通過經銷商解決模具材料來源。而經銷商存在著鋼種不全,規格少和售后服務不全等問題,不能為企業作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特別是模具材料的熱處理。
記者:國內模具材料質量與世界著名品牌差距在哪里,如何才能縮小差距?
高:近年來,我國模具鋼生產企業,一方面投入較大的資金,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淘汰部分落后的生產設備、新的生產設備已與國外模具鋼生產企業相近。另一方面,在生產工藝上進行了改進,制定了先進的模具鋼生產工藝并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縮短了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差距。但總的來說,仍有不少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模具鋼生產工藝相對落后
一.國內模具鋼生產企業,仍然以電爐鋼生產為主,通過爐外精煉,電渣重熔等工藝生產的模具鋼產量較小。另外國外模具鋼的成材率在85-90%,國內普遍僅為70%左右,差距較大。
二.模具鋼品種規格較少
目前,我國模具鋼市場供應的品種80%以上是黑皮圓棒料,而扁鋼、精品鋼(六面光、光圓)以及預硬化后的模具鋼比較少。國外模具鋼生產商,采用精鍛、精軋工藝生產模具鋼,產品尺寸精度高,改善鋼材內在質量,降低了加工量,因而模具鋼的利用率較高,節約了成本。
三.模具鋼新品種開發較少
我國的合金工具鋼僅有GB1299-2000標準,所列鋼種大部分為上世紀50、60年代沿用至今的老鋼種,新品種開發較少,形成系列化、批量化的鋼種更少。
四.模具使用壽命較低
由于我國模具鋼的生產工藝較落后,加工工藝不配套。與國外生產的模具鋼制造的模具使用壽命差距較大。如冷作模具鋼方面,多數仍用Cr12、Cr12MoV及CrWMn等材料制造模具,使用壽命也不高,嚴重影響了模具的成本,在模具市場上,競爭力較低。
近年來,模具材料生產企業投入了較大的力度,在北方建立東北特鋼集團公司,南方建立寶鋼特殊鋼分公司的模具材料生產基地,并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設備技術更新,改進生產工藝技術,使模具材料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生產中逐步向國外模具材料標準靠攏,努力生產出國產優質高性能模具材料。
記者:目前,我國模具材料高端市場由德國、瑞典、日本等世界著名品牌公司占據,而國內模具材料大多數停留在低端市場的競爭,主要原因在哪里?
關于elmax價格和eltamd價格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