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塑性變形的內應力 按作用范圍 分為哪3個「最新回答」
屬塑性成形:在外力作用下金屬材料通過塑性變形,獲得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力學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加工方法。
金屬塑性成形在工業生產中稱為壓力加工,分為:自由鍛、模鍛、板料沖壓、擠壓、拉拔、軋制等。
常用的壓力加工方法

(a)自由鍛 b)模鍛 c)板料沖壓 d)擠壓 (e)扎制(f)拉拔
壓力加工的特點:
(1)改善金屬的組織、提高力學性能 金屬材料經壓力加工后,其組織、性能都得到改善和提高,塑性加工能消除金屬鑄錠內部的氣孔、縮孔和樹枝狀晶等缺陷,并由于金屬的塑性變形和再結晶,可使粗大晶粒細化,得到致密的金屬組織,從而提高金屬的力學性能。在零件設計時,若正確選用零件的受力方向與纖維組織方向,可以提高零件的抗沖擊性能。
(2)材料的利用率高 金屬塑性成形主要是靠金屬的體積重新分配,而不需要切除金屬,因而材料利用率高。
(3)較高的生產率 塑性成形加工一般是利用壓力機和模具進行成形加工的,生產效率高。例如,利用多工位冷鐓工藝加工內六角螺釘,比用棒料切削加工工效提高約400倍以上。
(4)毛坯或零件的精度較高 應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可實現少切削或無切削加工。例如,精密鍛造的傘齒輪齒形部分可不經切削加工直接使用,復雜曲面形狀的葉片精密鍛造后只需磨削便可達到所需精度。
材料:鋼和非鐵金屬可以在冷態或熱態下壓力加工。
用途:承受沖擊或交變應力的重要零件(如機床主軸、齒輪、曲軸、連桿等),都應采用鍛件毛坯加工。所以壓力加工在機械制造、軍工、航空、輕工、家用電器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飛機上的塑性成形零件的質量分數占85%;汽車,拖拉機上的鍛件質量分數約占60%~80%。
缺點:不能加工脆性材料(如鑄鐵)和形狀特別復雜(特別是內腔形狀復雜)或體積特別大的零件或毛坯。
第一節 金屬塑性變形基礎
一、 金屬塑性變形概念
塑性成形性能:用來衡量壓力加工工藝性好壞的主要工藝性能指標,稱為金屬的塑性成形性能。金屬的塑性成形性好,表明該金屬適用于壓力加工。衡量金屬的塑性成形性,常從金屬材料的塑性和變形抗力兩個方面來考慮,材料的塑性越好,變形抗力越小,則材料的塑性成形性越好,越適合壓力加工。在實際生產中,往往優先考慮材料的塑性。
金屬塑性變形時遵循的基本規律主要有最小阻力定律、加工硬化和體積不變規律等。
(一)最小阻力定律
最小阻力定律:在塑性變形過程中,如果金屬質點有向幾個方向移動的可能時,則金屬各質點將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動。最小阻力定律符合力學的一般原則,它是塑性成形加工中最基本的規律之一。
通過調整某個方向的流動阻力來改變某些方向上金屬的流動量,以便合理成形,消除缺陷。例如,在模鍛中增大金屬流向分型面的阻力,或減小流向型腔某一部分的阻力,可以保證鍛件充滿型腔。在模鍛制坯時,可以采用閉式滾擠和閉式拔長模膛來提高滾擠和拔長的效率。
利用最小阻力定律可以推斷,任何形狀的物體只要有足夠的塑性,都可以在平錘頭下鐓粗使坯料逐漸接近于圓形。這是因為在鐓粗時,金屬流動距離越短,摩擦阻力也越小。圖2-2所示方形坯料鐓粗時,沿四邊垂直方向摩擦阻力最小,而沿對角線方向阻力最大,金屬在流動時主要沿垂直于四邊方向流動,很少向對角線方向流動,隨著變形程度的增加,斷面將趨于圓形。由于相同面積的任何形狀總是圓形周邊最短,因而最小阻力定律在鐓粗中也稱為最小周邊法則。
(二)加工硬化及卸載彈性恢復規律
彈性恢復規律:金屬在常溫下隨著變形量的增加,變形抗力增大,塑性和韌度下降的現象稱為加工硬化。表示變形抗力隨變形程度增大的曲線稱為硬化曲線,如圖2-3所示。由圖可知,在彈性變形范圍內卸載,沒有殘留的永久變形,應力、應變按照同一直線回到原點,如圖2-3所示OA段。當變形超過屈服點A進入塑形變形范圍,達到B點時的應力與應變分別為B、B,再減小載荷,應力-應變的關系將按另一直線BC回到C點,不再重復加載曲線經過的路線。加載時的總變形量B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t因彈性恢復而消失,另一部分s保留下來成為塑性變形。
如果卸載后再重新加載,應力應變關系將沿直線CB逐漸上升,到達B點,應力B使材料又開始屈服,隨后應力-應變關系仍按原加載曲線變化,所以B又是材料在變形程度為B時的屈服點。硬化曲線可以用函數式表達為:
=An
式中 A ——與材料有關的系數,單位為MPa;
n ——硬化指數。
硬化指數n:硬化指數大,表明變形時硬化顯著,對后續變形不利。例如,20鋼和奧氏體不銹鋼的塑性都很好,但是奧氏體不銹鋼的硬化指數較高,變形后再變形的抗力比20鋼大得多,所以其塑性成形性也較20鋼差。
(三)塑性變形時的體積不變規律
體積不變規律:金屬材料在塑性變形前、后體積保持不變。根據體積不變規律,金屬塑性變形時主應變狀態只有三種
結論:
(1)塑性變形時,只有形狀和尺寸的改變,而無體積的變化;
(2)不論應變狀態如何,其中必有一個主應變的符號與其它兩個主應變的符號相反,且這個主應變的絕對值最大。
(3)當已知兩個主應變的數值時,第三個主應變大小也可求出。
二、 影響金屬塑性變形的內在因素
(一)化學成分
純金屬的塑性成形性較合金的好。鋼的含碳量對鋼的塑性成形性影響很大,對于碳質量分數小于0.15%的低碳鋼,主要以鐵素體為主(含珠光體量很少),其塑性較好。隨著碳質量分數的增加,鋼中的珠光體量也逐漸增多,甚至出現硬而脆的網狀滲碳體,使鋼的塑性下降,塑性成形性也越來越差。
合金元素會形成合金碳化物,形成硬化相,使鋼的塑性變形抗力增大,塑性下降,通常合金元素含量越高,鋼的塑性成形性能也越差。
雜質元素磷會使鋼出現冷脆性,硫使鋼出現熱脆性,降低鋼的塑性成形性能。
(二)金屬組織
純金屬及單相固溶體的合金塑性成形性能較好;鋼中有碳化物和多相組織時,塑性成形性能變差;具有均勻細小等軸晶粒的金屬,其塑性成形性能比晶粒粗大的柱狀晶粒好;網狀二次滲碳體,鋼的塑性將大大下降。
三、 影響金屬塑性變形的加工條件
(一) 變形溫度
溫度升高,塑性提高,塑性成形性能得到改善。變形溫度升高到再結晶溫度以上時,加工硬化不斷被再結晶軟化消除,金屬的塑性成形性能進一步提高。
過熱:加熱溫度過高,會使晶粒急劇長大,導致金屬塑性減小,塑性成形性能下降,這種現象稱為“過熱”。
過燒:如果加熱溫度接近熔點,會使晶界氧化甚至熔化,導致金屬的塑性變形能力完全消失,這種現象稱為“過燒”,坯料如果過燒將報廢。
(二) 變形速度
變形速度:單位時間內變形程度的大小。變形速度的增大,金屬在冷變形時的冷變形強化趨于嚴重;當變形速度很大時,熱能來不及散發,會使變形金屬的溫度升高,這種現象稱為“熱效應”,它有利于金屬的塑性提高,變形抗力下降,塑性變形能力變好。
圖2-5所示是變形速度與塑性的關系
問題:在鍛壓加工塑性較差的合金鋼或大截面鍛件時,都應采用較小的變形速度,若變形速度過快會出現變形不均勻,造成局部變形過大而產生裂紋。
三) 應力狀態
實踐證明,在三向應力狀態下,壓應力的數目越多,則其塑性越好;拉應力的數目越多,則其塑性越差。
選擇塑性成形加工方法時,應考慮應力狀態對金屬塑性變形的影響。
(四) 其它
模具和工具:模鍛的模膛內應有圓角,這樣可以減小金屬成形時的流動阻力,避免鍛件被撕裂或纖維組織被拉斷而出現裂紋。板料拉深和彎曲時,成形模具應有相應的圓角,才能保證順利成形。
潤滑劑:可以減小金屬流動時的摩擦阻力,有利于塑性成形加工。
綜上所述,金屬的塑性成形性能既取決于金屬的本質,又取決于變形條件。在塑性成形加工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盡量創造有利的變形條件,充分發揮金屬的塑性,降低其變形抗力,以達到塑性成形加工的目的。
四、 金屬塑性變形對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一)變形程度的影響
塑性變形程度的大小對金屬組織和性能有較大的影響。變形程度過小,不能起到細化晶粒提高金屬力學性能的目的;變形程度過大,不僅不會使力學性能再增高,還會出現纖維組織,增加金屬的各向異性,當超過金屬允許的變形極限時,將會出現開裂等缺陷。
對不同的塑性成形加工工藝,可用不同的參數表示其變形程度。
鍛造比Y鍛:鍛造加工工藝中,用鍛造比Y鍛來表示變形程度的大小。
拔長:Y鍛=S0/S(S0、S分別表示拔長前后金屬坯料的橫截面積);
鐓粗:Y鍛=H0/H(H0、H分別表示鐓粗前后金屬坯料的高度)。
碳素結構鋼的鍛造比在2~3范圍選取,合金結構鋼的鍛造比在3~4范圍選取,高合金工具鋼(例如高速鋼)組織中有大塊碳化物,需要較大鍛造比(Y鍛=5~12),采用交叉鍛,才能使鋼中的碳化物分散細化。以鋼材為坯料鍛造時,因材料軋制時組織和力學性能已經得到改善,鍛造比一般取1.1~1.3即可。
表示變形程度的技術參數:相對彎曲半徑(r/t)、拉深系數(m)、翻邊系數(k)等。擠壓成形時則用擠壓斷面縮減率(p)等參數表示變形程度。
(二)纖維組織的利用
纖維組織:在金屬鑄錠組織中的不溶于金屬基體的夾雜物(如FeS等),隨金屬晶粒的變形方向被拉長或壓扁呈纖維狀。當金屬再結晶時,被壓碎的晶粒恢復為等軸細晶粒,而夾雜物無再結晶能力,仍然以纖維狀保留下來,形成纖維組織。纖維組織形成后,不能用熱處理方法消除,只能通過鍛造方法使金屬在不同方向變形,才能改變纖維的方向和分布。
纖維組織的存在對金屬的力學性能,特別是沖擊韌度有一定影響,在設計和制造零件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零件工作時的正應力方向與纖維方向應一致,切應力方向與纖維方向垂直。
(2)纖維的分布與零件的外形輪廓應相符合,而不被切斷。
例如,鍛造齒輪毛坯,應對棒料鐓粗加工,使其纖維呈放射狀,有利于齒輪的受力;曲軸毛坯的鍛造,應采用拔長后彎曲工序,使纖維組織沿曲軸輪廓分布,這樣曲軸工作時不易斷裂
三)冷變形與熱變形
通常將塑性變形分為冷變形和熱變形。
冷變形:再結晶溫度以下的塑性變形。冷變形有加工硬化現象產生,但工件表面質量好。
熱變形:再結晶溫度以上的塑性變形。熱變形時加工硬化與再結晶過程同時存在,而加工硬化又幾乎同時被再結晶消除。由于熱變形是在高溫下進行的,金屬在加熱過程中表面易產生氧化皮,使精度和表面質量較低。自由鍛、熱模鍛、熱軋、熱擠壓等工藝都屬于熱變形加工。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