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c級尾喉是什么材質的(奔馳c級尾翼)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奔馳c級尾喉是什么材質的,以及奔馳c級尾翼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奔馳glc的尾門是什么材質
【太平洋汽車網】奔馳glc的尾門是玻璃鋼材質的,采用該材質的尾門是因為該材質的尾門質量輕,具有足夠的強度與剛度,良好的防撞性能,良好的密封性能及開合便利性,使后備箱的使用變得更加靈活,在汽車行駛時穩定可靠,安全性好。

奔馳glc的尾門是玻璃鋼材質的,采用該材質的尾門是因為該材質的尾門質量輕,具有足夠的強度與剛度,良好的防撞性能,良好的密封性能及開合便利性,使后備箱的使用變得更加靈活,在汽車行駛時穩定可靠,安全性好。
奔馳glc尾門感應點在車內中控模塊,奔馳GLC長軸距車型配備了后備箱感應功能,只要在后保險杠附近輕輕用腳一掃即可打開后備廂,盡享輕松與快捷。
后備廂感應開啟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在搬運東西的時候,不必用手觸碰到按鈕就可以打開后備廂。一般在感應鑰匙隨身攜帶的情況下,駕駛員只需把腳掃過后保險杠底部的感應器,后備廂蓋便會自動開啟,大大方便了雙手持物的車主裝載物品,當想要關閉的時候,操作方式和開啟方式是一樣的,也是只需把腳輕輕掃過后保險杠底部即可,也可以通過按后備廂門上的按鈕鍵完成后備廂的關閉。
產品特點:
1、高靈敏度腳踢動作自動開啟后備箱門,釋放雙手。
2、動作操作簡單,隱藏式無損安裝,接線便捷。
3、安全可靠,具有防錯保護功能。
4、低功耗靜態電流無損車載蓄電池。
5、自動開啟燈光和蜂鳴器警示。只需隨身攜帶感應鑰匙,用腳在后保險杠底部做腳步動作(通過上、下感應信號),裝置便會通過算法識別,后備廂蓋便會自動開啟。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問答叫獸)
全新奔馳C級立標豪華版渲染圖曝光,外觀很年輕化
近日,有海外媒體繪制了一組全新奔馳C級立標豪華版車型的渲染圖,它的前臉的風格和中期改款的奔馳E級類似,看上去比現款車型更年輕化了一些,造型很時尚。全新一代的奔馳C級采用了MRA2平臺進行打造,新車將會在明年進行發布,它的內部代號為W206,未來還將會推出AMG版本的車型,新車也將會有普通版套件車型和AMG-Line套件版車型可選擇,而此次海外媒體繪制的立標車型預計就是未來的普通套件豪華版的車型。
渲染圖當中的全新奔馳C級的立標豪華版車型的前臉的風格借鑒了中期改款的奔馳E級的設計,新車采用了一個多邊形的進氣格柵設計,進氣格柵上采用三橫一豎的鍍鉻裝飾條覆蓋,它的輪廓很突出。新車的大燈借鑒了全新奔馳S級的大燈,大燈的內部采用了一個對勾形的日行燈設計,照明大燈采用了很有科技感的設計。新車的前臉的底部采用了貫穿式的空氣導流槽的設計,上面采用了一個回旋風格的鍍鉻條的點綴,底部采用了鏟形設計,運動感很強。
渲染圖當中的全新奔馳C級的車身的側面有著很大氣的車身輪廓,它的側面采用了很凌厲的線條進行裝飾,線條采用了貫穿式的設計,門板的底部線條也很有質感,它的車輪轂看上去很干練,細節顯得很年輕化。渲染圖當中的全新奔馳C級的車尾部采用了很簡潔的設計,新車采用了一個多邊形的邊角很凌厲的尾燈,尾部的內部有串珠式的LED燈組的排列。新車的底部采用了很簡潔的包圍,底部采用了鍍鉻的下護板的設計,并采用雙邊單出排氣設計,尾喉采用了很飽滿的四邊形的造型。在動力方面,全新奔馳C級入門級車型預計繼續搭載1.5T發動機,并配備48V輕混系統,除此之外新車可能還有2.0T的發動機提供。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喜提奔馳C級,談談我的提車過程和感受!
算是遲到半年的新車作業,2019年11月提的車,中間各種事情耽誤了發作業的工作。[微笑]
選擇C300其實也是排除法的結果,最理想的Golf?7R?Variant停產,A4/A6換代,Allroad不喜歡,新款Avant沒有quattro,bmw3/5旅停產換代,V90同allroad,V60內飾不喜歡且保有量太低,曾經有一輛老款V60?polestar庫存車放在我的面前,糾結了半天還是放棄。?因此最終定格在C旅。看了一圈配置,C200已經完全被C260取代,且按照排量越來越小的趨勢,C260也減配到了1.5T+48V輕混的動力總成,覺得不太滿意,干脆就上C300吧。
提車時新舊輛車對比,即將送走的是開了8年零3個月170000+km的Golf?MK6,雖然還是很舍不得,但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新車已經準備就緒。
尾部對比。
低視角姿態。
雙邊單出尾喉。
希望以前高6車友認得這個雞血標。
滿天星前網,三叉星標上面有個前置攝像頭。
MULTIBEAM?LED幾何多光束LED大燈,跟C43同款。
正面看一下幾何多光束。
右側正前。
低下身去看排氣,可以看到里面單孔的排氣口。
18寸AMG五輻輪轂,打孔剎車盤,倍耐力P7防爆胎。
不滿足原廠逼真的我,還是忍不住換了一套Biltsein?B12避震,現在前后1指半。
關于避震,大概也就是我對這車唯一不太滿意的地方,原廠的仍然是偏舒適,雖然還不太習慣后驅車過彎,但原廠的避震支撐我仍然不是很有信心。?輪胎上沿距離翼子板大概是45指的距離,作為一臺旅行車來說這個姿態上就不太符合要求,鑒于之前golf換避震的經驗,還是沒忍住換了一套B12,落地以后渾身都舒服了。
雖然沒有AMG內飾,但C300配置已經比較高了,熏黑木紋面板,全液晶儀表,carplay和carlife一應俱全。
MB的內飾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復古飛機按鍵風格,相比之下Audi的全液晶觸控就太過于現代。(純屬個人觀點)
中間的旋鈕也改成了一體式觸摸板按鍵。
在提車之前還差點沖動去看了一下C43,不過還是由于各種原因,沒有下手。機緣巧合提了這輛C旅,總得來說我還是相當滿意,旅行車本來就比較小眾,基本上馬路上不太長見到。隨著目前的發展形勢,新能源以及混動電動可能是個趨勢,作為一臺汽油車,也是自己比較喜歡的旅行車,還是且開且珍惜吧。?點贊評分60
2021款奔馳c級是鋁還是鋼
2021款奔馳c級采用的是鋁合金定型鋼材車身。奔馳C260L車型擁有同級別車里面出色車身尺寸條件,這款長軸版的車型看起來真的非常的修長,而且比標軸的更加協調好看,一點也不別扭。長度4784mm,寬度1810mm,高度1457mm。除了車身尺寸之外,前臉換成閃鉆式的設計風格,真的很出眾。
車輛保養
汽車高速行駛時濺起的小石塊以及夏天常見的蟲膠都會對車漆帶來傷害。另外,雨水中的酸性成分對汽車的漆面具有極強的腐蝕作用,久而久之就會對汽車的漆面造成損害,因此在雨水較多的春、夏季,換季保養一定不要忽視汽車的防水工作。
在進行換季保養時,最好能給愛車進行一次漆面美容。更長久更有效的是進行封釉美容,這將給車輛穿上一件看不見的保護外衣。長期維護,汽車車漆的亮度與硬度都會有很大的改善,汽車能夠煥然一新。
記人生中的第一輛車,奔馳C級改款 C 260 L
前言?提車已經8個月了,前前后后一直在處理各種瑣事,沒辦法靜下心來把心中一些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直到一位志同道合老哥提了2020款325Li,三周后就寫了篇質量很高的用車感受,并發給我看的時候,我才覺得自己也該寫點文字來記錄一下。畢竟自己也是極度愛車的人,恰逢C260L又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輛車,算是研究生畢業之際老爹送的一份大禮,歡喜之情溢于言表,于是遲到這么久寫下了這篇流水賬。?選車經歷?選車的過程整整持續了半年(由于依然在上學,所以遲遲沒有下手),而真正意義上的的抉擇時間是畢業后的一個月,預算35w左右,所以選擇的面也不是很廣,加之自己對德系車比較感興趣(當然像Lexus這樣外形極具吸引力的車就不提了,不過要入的話肯定加價到沒朋友,看看錢包。。。),進入視野的當然是德系三甲BBA。?[A4L]?初中的時候看到A4L可以說是我的夢想之車,鬼魅的頭燈,修長的車身線條,高于同級競品科技感的營造,可以說對我這個顏值控+科技粉的殺傷力是極大的。但這么些年的改款,霸氣是霸氣了,但總覺得少了些優雅的味道。而且真正坐進去感受一下內飾的話,現在并不能打動我了,所以就直接pass了。?[325Li]?每個男人都繞不過一臺三系,正值換代G28,怎么可能少的了考慮這臺新的巴伐利亞發動機。自己也是學車輛工程的,F35的操控誰能不愛,但前面說了自己是個顏值控,那代的內飾真的實力勸退,看到新三系的內飾可以說立馬動了心,一直等著。但是遲遲不發售,而且一公布售價,曜夜版的價格又沒有一分優惠,辦下地都得40w了,告辭告辭。?[C260L]?重點來了,考慮一大堆之后,就把目光鎖定到奔馳身上了。從設計層面來說,奔馳的造型一直是最符合我審美的車款,加之內飾完勝同級別轎車,讓我也是十分動心,就是改款后的這1.5T+48V輕混……這回不打算在家當鍵盤車神了,直接往4s店里殺。?看車?一天的時間,約了個兄弟,帶上媳婦,一口氣跑了4家4s。一大早就到了恒信馳星,上來就直奔C260,當時展廳放的一輛白色標軸和紅色長軸。看到實車才發現,原來這代的設計語言,放在長軸版上顯得更和諧,于是乎就還是決定上長軸了(雖然標軸的方向盤更好看)。說實話,我個人更喜歡立標版的C,可能更符合奔馳在我心中的調性,而且顯得更加沉穩一些,不過媳婦說那車我這年紀來開顯得太老成,而且自己的氣場也壓不住(其實是感覺C壓不住立標,至少得到E……)。?紅色并不是我喜歡的顏色,所以當時還沒有很驚艷的感覺,于是跟銷售說我喜歡深色系的,而且不喜歡那種大眾化的顏色。銷售立馬帶我到車庫,說有輛水硅釩鈣石藍的現車,在裝氛圍燈,于是屁顛屁顛的去瞅瞅。一到工作間看到實車之后,就感覺被擊中了一樣,沒有寶石藍那種亮眼,偏普蘭的色澤在燈光下顯得特別深邃又大氣,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顏色。
這是車牽到外面之后的樣子
旁邊還有一輛標軸的祖母石綠,其實那顏色也很有格調,畢竟是s下沉的,不過我還是比較鐘愛藍色系,況且銷售說那輛加裝了5w的原廠AMG套件,所以一直賣不出去。。。車都沒上臨牌,也沒辦法進行試駕(不過說實話,就我那拿駕照后就沒碰過車的水平,也只會徒增我試車時候的尷尬),后面幾家4s店也只是砍砍價,兜兜轉轉還是和馳星的銷售聊得比較合,準備考慮兩天再做決定。恰逢華中車展,閑來無事也殺了過去,談了一圈之后又碰到了之前的銷售,這是何等的緣分。。。趁著車展的勁,又是一波大刀闊斧的砍價,一起的哥們是真的牛逼,應是把價格砍到了29w出頭,后來選裝了64色氛圍燈,舒適進入,360全景影像,也是把價格壓得低低的(銷售這時心態也有點崩了),又送了全車貼膜、腳墊、鍍晶,算下來全部落地34w6,感覺還在心里價位中,于是乎就直接簽了合同。
改款后的星輝中網還是很棒的
小修一張半顏
提車的時候洗車機壞了,銷售小哥還是很用心的自己人工洗了
家里二狗子也表示提車之后很興奮
標配了AMG的前唇套件讓前面看起來還是很霸氣的
這個角度看起來還是很低趴的
這代的設計語言還是對長軸更友好,看起來更協調,就是標配的輪轂差點意思,后面打算換一套AMG的
回來不久就換了C63的尾喉,看起來更運動一些
矩形排氣很有感覺
媳婦想練車但一直掌握不好車頭的長短,要我想個辦法,于是乎我就來了這么個立標,說實話有點不倫不類
自己打完蠟之后,漆面顯得特別養眼
各個角度都還是很喜歡的,千金難買自己喜歡
動力感受?首先在動力方面,這套1.5T+48V的輕混動力系統在網上頗受詬病,都說動力不足,而且48V電機是雞肋。最初駕駛的時候,因為水平有限,都不敢深踩油門,基本都是放剎車后慢慢的加,所以對動力還沒有明顯的感覺。時間長了之后也想看看這套系統到底怎么樣,于是就深入體驗了一下。?在ECO模式下,明顯感覺到很缺勁,電機在起步的時候并不能有效的補足,的確很雞肋。唯一的優點是在開啟自動啟停時,綠燈發動機啟動很平順,不會有明顯的抖動。這個模式是唯一可以實現停機滑行功能的,在三環上以70km/h速度放開油門,1s左右發動機停轉,轉速指針歸零,而車輛并沒有很明顯的拖拽感,那么一會還是覺得科技感較足。如果對道路情況掌握較熟,這個模式還是能起到較好的省油作用,一般長途開車我都是用ECO。在深踩油門的情況下,也感覺不到渦輪增壓帶來的補足,車速都是很線性的上升,有種細微的拖拽感,給你一種老年代步車的感覺。。。?在comfort模式下與ECO無異,發動機的響應都很遲緩,而且不能實現停機滑行,所以不多贅述,這也是我幾乎不用的模式。?在sport和sport+模式下,二者的感受并沒有很明顯的差異,所以就一起總結了。調到這倆模式,第一感受就是發動機的聲音明顯變厚了,慢觸油門明顯會比ECO有更明顯的反饋,動力響應還算及時,相比之下更有力道了,但是也只能是個及格水平。在環線和高速上深踩油門,渦輪遲滯的問題就有所凸顯,大概會在踩下油門后1s左右建壓,然后動力噴涌而出,有明顯的的推背感,加速依舊保持的十分線性,在120km/h以后依舊很有底氣,超車啥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放開油門后,拖拽感比較明顯,不知道是不是動能回收的鍋。Sport+和sport的細微區別就是在低速區間的相應會更快一點,除此之外別無他異。?總的來說,C級身上這套動力總成完全能滿足家用,只是不會給你的駕駛樂趣增光添彩,哪怕是sport+也只能和新3系的comfort一比。畢竟兩車的定位不同,奔馳走的就是設計驅動的路線,日常代步沒有任何問題;而寶馬貫徹的是工程師思維,駕駛樂趣是他的宗旨,各占優劣,不需深究。
城市里開的最好的一次,綜合6.5,紀念一下
駕乘體驗?駕乘品質部分,車內的隔音降噪算是保持了奔馳一貫的優秀基因,日常駕駛很少聽到發動機的噪聲,但倘若是深踩油門或是使用sport模式,還是會有比較擾人的噪音,畢竟發動機的聲音也并不悅耳,總感覺有細微的噗噗噗聲。雖然沒有使用雙層玻璃,但風噪控制的很好,基本上到130km/h才會聽到明顯的風噪。說起來最頭大的就是胎噪,由于用的是防爆胎,胎面與地面摩擦的聲音可以說在不放音樂的情況下是一清二楚的。后期再改裝的話,去做個翼子板的隔音是最靠譜的,應該會很大提升艙內的靜謐性。?懸架部分中規中矩,底盤調教的非常q彈,過減速帶的時候并沒有多余的起伏,就日常駕駛來說個人感覺還是有點偏硬,開過哥們的325Li,覺得那種感覺才是我最想要的。?剎車沒有多余的空行程,輕觸就有制動,整個行程十分線性。特別是將Auto?Hold直接整合到了剎車中,當車輛完全停止后,再稍微用力深踩一下制動踏板,AH就啟動了,這時候也能歇歇腳,觸發很容易,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前面提到48V電機能讓車輛在綠燈起步的時候很平順的啟動發動機,但有一個地方比較讓人琢磨不透,就是為何不將空調的皮帶和電機相連,而在夏天開啟空調的時候等紅燈就會熄火,然后空調只能出風,時間一長發動機就會啟動重新帶動空調,這種情況下發動機的抖動十分明顯,有點擾人。個人覺得奔馳應該好好地考慮一下48V電機的真正使用場景,讓它在整車中發揮最大的作用,而不是一種噱頭。而且很多車友都反映電機的故障率很高,我可能比較幸運,目前還未發現任何異常。?轉向部分大體上沒什么問題,準確度還是很高的,肯定不如3系精準,但很好上手。一個點,車速在25碼左右轉向是最沉的,低一點或者上到更高速度的時候反而很輕,初上手要適應一下。方向盤粗細還算合適,可能我是大手,感覺飽滿感還差一點點,自己縫上了一層皮套,這樣下來感覺剛剛好。
握感滿足了,但是碳纖維的料子是塑膠的,天熱了粘手,后期還是想換AMG的盤子
內飾設計?內飾部分可以說是C級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在同級競品當中是最會營造高級感和豪華感的。基本上手能觸碰到的地方都是軟性的,縫線等地方還是做得非常細致。垂瀑式的中控臺造型簡潔也富有科技感,大面積的的木紋裝飾片也比較提氣,處處都彰顯著優雅的風格。兩塊大屏的清晰度很高,顯示效果還是比較精致的,相比現在很多新能源車的超大屏幕,更喜歡這樣的,僅顯示駕駛相關信息,功能控制還是獨立的實體按鍵更加方便可靠。
中控大屏清晰度還是比較突出的
全景天窗面積很大,透光度很理想,后排還有化妝鏡
黑色網罩太突兀,tb了一下印象金屬罩,來個假柏林[微笑]
迎賓踏板,白色燈光很簡約,也很有質感
車輛啟動的一瞬間高音頭自升起
整車的氛圍燈聯動還是很騷的,
黑色的內飾保持了原有的品質感,全平衡的設計非常討好眼球
座椅最想要的還是紅色,可是沒辦法選配
換擋把集成在了方向盤下右側的懷擋,取代了其他車廠的雨刷檔桿,初上手還是要適應一下。剛開始的時候讓人有點抓狂,習慣性用手去右側抓檔桿發現并沒有,才反應過來是懷擋,總覺得很反人類,為了設計放棄了太多的使用習慣,學習成本高。但當我慢慢熟悉之后,發現在使用層面上實則不然,可以感覺的到以駕駛為中心的操作在方向盤周圍的集成度很高,方向盤兩側的控制面板可以輕松操作兩塊屏幕,左側檔桿實現了燈光和雨刷的控制。進入車輛系上安全帶之后,雙手握住方向盤,右手兩指下撥至D擋,起步動作十分自然,而不需要右手大范圍的改變操作位置。在駕駛過程中需要操作時,也只需要聚焦方向盤,而且兩塊屏幕上的顯示信息可以交換,并不會把視線從正前方引開,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便利性和安全性。?我提的車加裝了64色氛圍燈,夜間燈光效果還是比較炫的,沒有明顯的燈帶裸露,都是在內飾上反射出的輝光。后期還自己加裝了渦輪出風口,直接對插,實現燈光同步,效果很不錯,主要是看著渦輪造型十分有科技感,白天沒有燈光的時候也很好看,能滿足我這個顏控。沒有選配柏林,主要是性價比不高,所以網罩是黑色,看的有點low,所以買了網罩貼片蓋上。后期準備換一套兄弟車上的詩芬尼三分頻,一套下來得1w4左右,還是得先攢點錢。后來副廠的3D旋轉高音價格下來了,而且還有燈光,眼睛癢就先入了,換音響的時候再換里面的高音頭吧。加了旋轉高音之后高音部分有所凸顯,但人聲和低頻還是糊成一團,特別是低頻,在均衡器里調的過高就會轟頭,太低根本沒有感覺,說到底還是原廠不值錢的喇叭,DSP、功放還是很重要的。
第一次拆門板和中控的時候還是很心疼的,慢慢估計就習慣了
中控面板質感不錯
座椅是皮質包裹,品質感還行,內填充比較柔軟和厚實,乘坐感受非常不錯。主駕和副駕的側向承托對腰部的轉向時支撐效果還是到位的,腰部支撐也是標配,可以滿足一個十分舒適的駕駛坐姿。大腿承托也能調整,不過是手動的,延長的距離有限,我身高1米8,感覺大腿部分還是有些懸空。座椅的調整按鍵在車門上,是金屬材質,看起來高級感很足,調整很直觀,副駕座椅左側還集成了老板鍵,方便后排調整。后排座椅的靠背傾角設計比較合理,長途乘坐不會有很明顯的不適感,但是坐墊比較短,而且造型是中間突出兩側內收,對大腿的承托比較有限,個子高的乘坐還是有點缺憾。中間的地臺較為突出,只能應急坐中間,后排還是兩人乘坐最合適,一般后排坐父母,空間剛剛夠用也比較舒適。?很多人反映北奔的內飾做工瑕疵很多,比如內飾異響等等,我真的算很幸運的,目前還沒有發現車上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哪怕是拆過門板和中控,還原之后依舊無恙,靜待日后的表現。
目前還是很喜歡這輛車的,經常周末有空就和媳婦一起洗車,也算是生活中的一些幸福感,偶爾也偷懶在外面洗個車,洗車小哥工具還是好用的。這顏色好看但是不耐臟,過段時間可能考慮換個戰斗電光灰的貼膜,期待后面的樣子。
林林總總說了這么多,都是這段時間以來長期的深入體驗,雖然這輛車沒有那么完美,但是也帶著我和媳婦去了很多的地方,體驗到了未有過的樂趣。之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沒有很多時間去折騰它,后面會慢慢的把他補足,畢竟自己還是很喜歡車的,想把愛車打造成屬于自己的樣子,后面會繼續更。
鑰匙認證一下
以狗子幸福的表情先暫結個尾吧!
奔馳c級尾喉是什么材質的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