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ms205c是什么材料的信息

博主:adminadmin 2023-03-02 03:36:06 條評論
摘要:今天給各位分享ms205c是什么材料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進行解釋,現在開始吧!求二戰時同盟國與軸心國中各自使用過的運輸機名稱。他們的傘兵一般用什么型號的運輸機!...

今天給各位分享ms205c是什么材料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進行解釋,現在開始吧!

求二戰時同盟國與軸心國中各自使用過的運輸機名稱。他們的傘兵一般用什么型號的運輸機!?

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US?Army?Air?Force?道格拉斯C-32?R2D?、洛克希德C-36?R3O依萊克拉、比奇C-45探險者、寇蒂斯C-46?R5C突擊隊員、道格拉斯C-47?R4D?空中列車、道格拉斯C-54?R5D?空中霸王、洛克希德C-60?R5O?北極星

關于ms205c是什么材料的信息

、洛克希德C-69?R7V?星座、波音C-73、波音C-75?同溫層客機、寇蒂斯C-76?旅行篷車

、仙童C-82?R4Q?包裹、聯合C-87?解放者?燃油專用運輸機、勃德C-93?RB-1?大蓬車

美國海軍?US?Navy

聯合R2Y?解放者客機、道格拉斯R3D?DC-5

英軍:Ju?52/3m,在后部機艙內安裝了用于自衛的機槍轉塔,機腹下還增加了可收放的機槍吊艙。客艙被改成炸彈艙,可以容納?32?枚?50?公斤炸彈。Ju?52?轟炸型公司代號?K45/3m,由于?Ju?52?轟炸型是在?Ju?52/3m?ge?客機直接發展而來,所以正式型號為?Ju?52/3m?g3e。Ju?52/3m?g3e?保留了運輸能力,機腹的炸彈艙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拆除。

在?1935?和?1944?之間容克公司一共設計出了?14?種?Ju?52/3m?派生型,Ju?52/3m?ge?一直持續生產到?1944?年。戰爭期間,在英國科倫布市(Colombes)的艾米特工廠(Amiot)也生產過?Ju?52。英國共生產了?400?架?Ju?52,其中包括戰后生產的?150?架。戰后生產的?Ju?52?服役于英國空軍,型號是?AAC.1?巨嘴鳥(Toucan)。

英國?CASA?公司(英國航空)在二戰末期開始按照許可證生產?Ju?52,總共生產了?170?架。二戰后?CASA?繼續為英國空軍生產?Ju?52,型號是?CASA?352。由于二戰后無法獲得?BMW?132?發動機,替代品是巴塞羅那.伊利扎德公司生產的發動機。為此?Ju?52?機鼻的發動機整流罩必須修改,所以英國戰后生產的?CASA?352?很容易辨認。英國的空軍的?CASA?352?一直使用到?70?年代初,并出口到葡萄牙。

英國空軍自?1938?年來就裝備了?3?架初期型?Ju?52/3m,這些飛機直到?1984?年才退役,可以說是?Ju?52?服役之最了。至今漢莎航空公司、南非航空公司還有一些保養良好的?Ju?52?進行懷舊飛行。Ju?52?一共生產了?4,835?架,大部分是軍用運輸型,在殘酷戰爭中損失殆盡,現在幸存下來的大多是民用機。

二戰德國容客軍用運輸機的經典戰斗:二戰前容克公司一共銷出?400?架?Ju?52/3m?客機,賺得了大筆的利潤。但是就在?Ju?52/3m?大獲成功時,雨果.容克卻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厄運。1934?年,納粹政府把反戰的雨果趕出了自己的公司,一年后雨果郁郁而終。容克公司最終被納粹政府接管,在一片擴軍備戰的浪潮中,Ju?52/3m?的發展完全轉向軍事目的。

1935?年,納粹宣布成立獨立的德國空軍,這時德國航空技術局(RLM)正在尋求足夠數量的轟炸機來裝備空軍。但是德國多數現有的飛機都達不到?RLM?的要求,因此?RLM?決定在新式?Do?11?重型轟炸機出廠前,使用?Ju?52/3m?的改型作為過渡的轟炸機。

1934?年,軍方向容克公司訂購?1,200?架?Ju?52/3m?轟炸型。為此辛多重新設計了?Ju?52/3m,在后部機艙內安裝了用于自衛的機槍轉塔,機腹下還增加了可收放的機槍吊艙。客艙被改成炸彈艙,可以容納?32?枚?50?公斤炸彈。Ju?52?轟炸型公司代號?K45/3m,由于?Ju?52?轟炸型是在?Ju?52/3m?ge?客機直接發展而來,所以正式型號為?Ju?52/3m?g3e。Ju?52/3m?g3e?保留了運輸能力,機腹的炸彈艙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拆除。

軍方的訂單數量巨大,容克在德索(Dessau)的工廠產力不足,無法完成?RLM?在?1935?年?9?月止得到?450?架?Ju?52/3m?g3e?的要求。雨果的第六個兒子克勞斯.容克(Klaus?Junkers)和生產經理西德曼(Thiedemann)為此引入了美國式生產流水線并重新組織了全部生產工序,但是德索工廠仍然達不到?60?架/月的生產能力。

1934?年?Ju?52?生產速度才?18?架/年。在?RLM?的支持下,威瑟飛機廠(Weser?Flugzeugbau)開始按照許可證生產?Ju?52,并且容克在伯恩堡(Bernburg)興建了一座新工廠。德索工廠總共生產了?70?架Ju?52/3m?g3e,剩下的飛機是由伯恩堡工廠和不來梅-恩斯沃丁工廠(Bremen-Einswarden)生產,1935~36?年起也在來比錫(Leipzig)工廠生產。

1936?年?7?月?20?日,首批?20?架改裝過炸彈艙的?Ju?52/3m?ge?參加西班牙內戰,成為德國空軍參加實戰的第一批飛機。表面上這些飛機屬于西班牙馬洛宣運輸公司(Hispano?Marrocian?Transport?AG)。一開始這些飛機用于運輸任務,Ju?52?曾經運送過超過?10,000?人的摩洛哥軍隊和他們的裝備進入西班牙。1936?年?8?月起開始執行轟炸任務。隨著戰爭規模的升級,越來越多的?Ju?52/3m?g3e?轟炸型進入西班牙,并轟炸過馬德里,令人難堪的是這時漢莎公司的民用?Ju?52/3m?也停放在馬德里機場。

1936?年?11?月?4?日,在馬德里附近,首架?Ju?52?被蘇聯戰斗機擊落。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又損失了?6?架。由于?Ju?52?速度太慢,損失很大,1937?年?4?月在西班牙的全部?Ju?52?停止執行轟炸任務。在德國禿鷹軍團撤回國內后,佛朗哥獲得了剩下的?14?架飛機。

RLM?根據在西班牙的實戰經驗,停止了?Ju52/3m?g3e?轟炸機的生產。但是?Ju?52?在西班牙作為運輸機來說表現是杰出的,因此?RLM?宣布?Ju?52?成為德國空軍的標準運輸機。

Ju?52/3m?ge?系列軍用運輸型寬大的客艙適合于任何改裝,曾作為偵察機、救護機、海上巡邏機、滑翔機牽引機、轟炸機飛行員訓練機來使用,還可以把起落架機輪換成滑橇、浮舟,以適應戰區地形的需要。g7e?擴展了機身貨艙門,并增設了自動駕駛儀;g9e?增設了尾鉤以作短距著陸;g14e?開始又增加了裝甲保護的座艙;gxe(MS)安裝了環形磁性探針可以引爆海面的磁性水雷,還有一些?Ju?52?改裝的掃雷機則通過向水中投擲炸藥來引爆水雷。

在?1940?年?5?月德軍入侵荷蘭和比利時的戰役中,Ju?52?實施拖曳滑翔機突襲埃本.埃馬耳要塞和鹿特丹空降都成為歷史上經典的空降作戰。但是作戰中?Ju?52?和它所載的空降兵本身也傷亡慘重,在荷蘭投入的?430?架?Ju?52?有三分之二未能返回,或受了重傷不能繼續使用。在荷蘭曾發生激戰的各機場上,無數架?Ju?52?被擊落、擊毀,飛機殘骸比比皆是,這些飛機大多是由空軍航校提供的,飛行員都是訓練飛行學員的教官,所以損失就更為慘重。

1941?年?5?月克里特島之戰中,德國空降兵與他們的?Ju?52?再次遭到了重創,元氣大傷,在二戰的剩余時間里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空降。在為北非隆美爾的非洲軍團運送給養時,由于馬爾他島被英軍占領,Ju?52?不得不飛越危險的地中海,速度緩慢的?Ju?52?成為噴火戰斗機極好的目標,慘遭屠戮。1942?年以后?Ju?52?的損失速度超過了生產速度,在?1942?年至?1943?年冬為被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空投物資中,就損失了?450?架?Ju?52,德軍的?Ju?52?機隊規模逐漸縮減。盟軍也使用過?Ju?52?運輸機,包括俘獲的和征招民航的。

Ju?52?在戰爭中表現出杰出的短距起降能力、堅固耐用的機身結構、適合改裝的起落裝置和經濟的燃油消耗是當時領先的,但是速度慢、自衛火力弱又導致了大量的損失。

國外生產的?Ju?52

在?1935?和?1944?之間容克公司一共設計出了?14?種?Ju?52/3m?派生型,Ju?52/3m?ge?一直持續生產到?1944?年。戰爭期間,在法國科倫布市(Colombes)的艾米特工廠(Amiot)也生產過?Ju?52。法國共生產了?400?架?Ju?52,其中包括戰后生產的?150?架。戰后生產的?Ju?52?服役于法國陸軍,型號是?AAC.1?巨嘴鳥(Toucan)。

西班牙?CASA?公司(西班牙航空)在二戰末期開始按照許可證生產?Ju?52,總共生產了?170?架。二戰后?CASA?繼續為西班牙空軍生產?Ju?52,型號是?CASA?352。由于二戰后無法獲得?BMW?132?發動機,替代品是巴塞羅那.伊利扎德公司生產的發動機。為此?Ju?52?機鼻的發動機整流罩必須修改,所以西班牙戰后生產的?CASA?352?很容易辨認。西班牙的空軍的?CASA?352?一直使用到?70?年代初,并出口到葡萄牙。

瑞士空軍自?1938?年來就裝備了?3?架初期型?Ju?52/3m,這些飛機直到?1984?年才退役,可以說是?Ju?52?服役之最了。至今漢莎航空公司、南非航空公司還有一些保養良好的?Ju?52?進行懷舊飛行。Ju?52?一共生產了?4,835?架,大部分是軍用運輸型,在殘酷戰爭中損失殆盡,現在幸存下來的大多是民用機。

Ju?52?型號總覽

Ju?52/1m?be?1930?年?9?月生產的首架?Ju?52/1m?原型機,使用單臺?BMW?VIIaU?發動機,功率?715?馬力

Ju?52/1m?ci?1931?年?7?月,使用第二架?Ju?52/1m?原型機改裝的水上飛機

Ju?52/1m?ba?1931?年?9?月,首架原型機改裝了容克?Ju?L88?發動機后的型號,功率?788?馬力,僅用于測試

Ju?52/1m?bi?1932?年?2?月,第?2?架原型機安裝功率?800?馬力的英國阿姆斯特朗美洲虎發動機后的型號,此架飛機又改回了陸基型

Ju?52/1m?cai?Ju?52/1m?試生產的第?5?架飛機,使用?BMW?IXU?發動機

Ju?52/1m?cao?Ju?52/1m?試生產的第?6?架飛機,出口到加拿大,使用羅爾斯.羅伊斯?Bussard?發動機

Ju?52/1m?ce?Ju?52/1m?試生產的第?3、4、7?架飛機,增大機翼的后掠角和上反角,起飛重量增加到?7,200?公斤

Ju?52/1m?di?第二架?Ju?52/1m?原型機加強起落架和機翼結構并增加機翼后掠角后的型號

Ju?52/1m?do?用于測試?Jumo?4?發動機的一架原型機

K45c?用Ju?52/1m在瑞典改裝的魚雷轟炸機

Ju?52/3m?ba?1932年,FAI?主席專機

Ju?52/3m?ce?首批賣給漢莎航空、瑞典、芬蘭航空公司的型號,帶有發動機整流罩和主起落架輪整流罩。三臺美國普惠“大黃蜂”星型活塞發動機,單臺功率?550?馬力

Ju?52/3m?ci?為瑞典設計的型號,使用“大黃蜂”發動機,并未建造

Ju?52/3m?de?為波利維亞和哥倫比亞制造的水上飛機,使用?Ju?52/1m?的機身改造

Ju?52/3m?fe?漢莎航空公司的民用機,使用三臺?BMW132A-3?發動機和先進的?NACA?層流翼。1933?年制造了?12?架

Ju?52/3m?f1e?教練型

Ju?52/3m?ge?Ju?52/3m?家族中首批大量生產的重要型號,德國空軍注意到?Ju?52/3m?ge?的軍事潛力后,改裝了?20?架客機投入西班牙內戰。在旅客艙安裝了一個分成三格的炸彈艙,后機艙安裝用于自衛的機槍轉塔,頂部磚塔火力向前,內有兩挺?7.92?毫米?MG?15?機槍,備彈?1,050?發;底部磚塔火力向后,一挺?7.92?毫米?MG?15?機槍,備彈?750?發

Ju?52/3m?ge?SA3?安裝了無線電導航儀后的?Ju?52/3m?ge

Ju?52/3m?g1e/g2e?安裝?BMW?132A/C/E?發動機的運輸機

Ju?52/3m?g3e?Ju?52/3m?ge?轟炸型的進一步改進,安裝了改進過的無線電裝置和炸彈艙。三臺?BMW?132A-3?發動機,單臺功率?725?馬力。內部載油?2,475?升,典型半徑?500?公里,最大巡航速度?245?公里/小時(900?米高度),最大起飛重量?9,500?公斤

Ju?52/3m?g4eA?Ju?52/3m?g4eSt?Ju?52/3m?g4eN?軍用運輸型,三臺?BMW?132A-3?發動機,最起飛重量?10,500?公斤。這些型號大多數用于禿鷹軍團,內部改進很多,并安裝了尾輪

Ju?52/3m?g4eR?人員運輸機

Ju?52/3m?g4eH?空軍航校的訓練用機

Ju?52/3m?g4eF?傘降用機

Ju?52/3m?g4e(MS)?掃雷機,在機身和機翼下安裝了巨大的金屬環。金屬環由安裝在機身內的發電機充電,產生磁場引爆水雷

Ju?52/3m?g5e?Ju?52/3m?g4e的改進型,具有更完備的無線電系統、排氣除冰系統。起落架機輪可快速更換成滑橇或者浮舟,增加兩挺?7.92?毫米自衛機槍。三臺?BMW?132T-2?發動機,單臺功率?830?馬力。陸上型最大起飛重量?10,500?公斤。1941?年開始生產

Ju?52/3m?g5e(MS)?類似于?Ju?52/3m?g4e(MS)?的掃雷機

Ju?52/3m?g5e(See)?g5e?的水上型,最大起飛重量?11,000?公斤

Ju?52/3m?g6e?與?g5e?結構相同,是單一的陸上型,不能改成水上飛機,無線電設備也簡單一些。1944年生產

Ju?52/3m?g6e(MS)?掃雷機

Ju?52/3m?g7e?g5e?的改進型,增加了自動駕駛儀,擴大了右側機門,機頭發動機后方機鼻經過延長。一些飛機的座艙上部安裝?7.92?毫米?MG?15?機槍轉塔

Ju?52/3m?g7e(MS)?掃雷機

Ju?52/3m?g8e?g7e?的改進型,機倉頂部增加了一個載貨門。一開始的型號使用?BMW?132T-2?發動機,后來換成了?BMW?132Z,機背的?7.92?毫米機槍換成了?13?毫米的?MG?131?機槍。g8e?還有許多子型號,列表如下:

*?F:?傘兵/機降部隊運輸機

*?H:?教練機

*?K:?集裝箱運輸機

*?N:?補給運輸機

*?R:?郵件運輸機

*?S:?救護機

*?St:?特遣中隊運輸機

Ju?52/3m?g8e(MS)?掃雷機

Ju?52/3m?g9e?1942?年生產的?Ju?52/3m?g8e?的改進型號,安裝三臺?BMW?132Z?發動機,另外的改進之處是增加了滑翔機牽引支架,并加強了起落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1,500?公斤

Ju?52/3m?g10e?與?g9e?相同,起落架機輪可以換成滑橇或者浮舟

Ju?52/3m?g11e?與?g10e?相同,增加了除冰裝置

Ju?52/3m?g12e?g9e?基礎上換裝?800?馬力的?BMW?132L?發動機的型號

Ju?52/3m?g13e?沒有相關資料

Ju?52/3m?g14e?1943?至?1944?年生產的?Ju?52?終極型,座艙增加裝甲保護

Ju?52/3m?ho?安裝三臺?590?馬力的?Jumo?205C?發動機,只制造了兩架

Ju?52/3m?kao?機翼安裝兩臺?BMW132A?發動機,機鼻安裝一臺?BMW132F?或?BMW132N?發動機的測試用機

Ju?52/3m?lu?民用機,安裝意大利比亞喬斯特拉?X?發動機,單臺功率?697?馬力,后來換成阿爾法.羅米歐?126?RC/34?發動機

Ju?52/3m?mao?與?Ju?52/3m?kao?類似,換裝了?NACA?層流翼

Ju?52/3m?nai?為瑞典和英國生產的民用機,發動機是普惠“大黃蜂”

Ju?52/3m?reo?1937?年開始為北美市場生產的民用機,發動機是?BMW132Da?或?Dc

Ju?52/3m?sai?為瑞典和北美生產的民用機,發動機是普惠“大黃蜂”

Ju?52/3m?te?1937?年開始生產的民用機,使用?BMW?132K?發動機,最大速度達到了?300?公里/小時

Ju?52/3m?Z5?二戰中生產的民用機,發動機是?BMW132Z-3,出口到芬蘭

K45/3m?1932/33?年間為智利空軍研制的?Ju?52/3m?軍用型,未建造

AAC.1?法國生產的?Ju?52/3m?g11e?軍用型,生產一直延續到二戰后,共生產?415?架

CASA?352?西班牙?CASA?二戰后按許可證生產的軍用型,發動機是?BMW132A,共生產?106?架

CASA?352L?由于?BMW?發動機短缺,而使用西班牙恩馬薩?B3?發動機,共生產?64?架

C-79?美國陸軍航空隊從巴西獲得的?Ju?52/3m

D52?二戰后捷克使用的?Ju?52

Tp5?瑞典空軍使用的瑞典容克工廠生產的?Ju?52

Ju?52/3mg7e?性能參數

長?18.9?m

高?4.52?m

空重?6500?kg

最大起飛重量?11,032?kg

翼展?29.21?m

展弦比?7.72

翼面積?110.5?m2

實用升限?5,500?m

最大速度?286?km/h(@1399?m)

巡航速度?257?km/h

爬升率?爬升至?3,000?米耗時?19?分

航程?典型情況下?1,500?km

燃油容量?2,450?L

機載武器?1??13?mm?MG-131?或?7.92mm?MG?15?機槍,后機背位置

1??7.92?mm?機槍,前機背位置

2??7.92?mm?機槍,機身兩側

承載能力?18?名士兵,混裝時?12?名

二戰德軍的主要運輸機為容克—52,其最大航程為1500公里,最高時速為300公里,能載傘兵20人。

二戰美國的主要運輸機C—47為30年代研制的DC—3民航機改進型,其最大航程為2650公里,最大時速為370公里,能載傘兵20人。C—46是大戰中生產的運輸機,比C—47稍大,最大航程為1720公里,最高時速為350公里,能載30名傘兵。

二戰中,英軍主要是DC—3型運輸機,在英國的命名為DAKOTA(達科達),其性能與美軍的C—47型運輸機基本相同。

1944?年?6?月?5?日午夜,英軍和美軍出動了?239?架運輸機和?867?架滑翔機,將?3?個空降師空降在法國諾曼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架碩大的“哈米爾卡”(Hamilcar)重型滑翔機,它們裝載著英軍第?6?空降師第?6?空降裝甲偵察團的?20?輛“領主”(Tetrarch)空降坦克。在飛躍英吉利海峽時,空降坦克的發動機就已經開始發動。除了?1?輛在飛行中撞破滑翔機頭墜入海中、2?輛在著陸時嚴重受損外,其余?17?輛全部安全隨著滑翔機在奧恩(Orne)河畔著陸,駛出機艙后立即投入戰斗,成功地奪取了著陸場。并在隨后的作戰中擊毀了大量德軍火力點,為英國空降兵提供了有力的火力支援。這次行動被當作世界戰爭史上首次使用空降坦克作戰而被載入史冊。

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的主要武器

諾曼底登陸位置圖

★諾曼底登陸戰役

性質: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登陸大戰

時間:1944年6月6日—1944年7月24日

地點:法國諾曼底

行動代號:霸王

對抗方:德國軍隊VS盟軍

盟軍主要武器:B-24“解放者”式和“飛行堡壘”式重轟炸機、各型支援戰艦、登陸艇、坦克登陸艇、兩棲DD坦克、C-46?運輸機、美國“韋科”滑翔機...

德軍主要武器:阿道夫岸防炮、88毫米的Flak?36型炮、步兵炮、各型IV號坦克、豹式坦克...

潮水退去后露出了成排的地雷和木樁

德軍士兵正在布滿戰車障礙物的海灘上巡邏

大西洋防御墻——海灘障礙物

德軍岸防巨炮

88毫米的Flak?36型炮

偽裝得像座房子的炮臺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二戰期間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登陸戰役。戰役從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歷時49天。

為這次登陸作戰,盟軍集中了近300萬人、5000余艘艦船和一萬余架飛機。戰前盟軍聲東擊西,巧妙運用戰略欺騙。

盟軍重巡洋艦開道

龐大的混合艦隊

諾曼底登陸部隊

按照戰前的火力準備協同計劃,空中轟炸首先實施,成百上千架重型轟炸機和中型轟炸機首先對經過選擇的德軍岸炮陣地進行攻擊。在凌晨5時前這段時間內,英軍的1056架重型轟炸機對德軍10個最重要的海岸炮連以及登陸點附近的通信設施傾瀉了5000多噸炸彈,德軍在灘頭上的海岸炮陣地紛紛中彈起火。

B-24“解放者”轟炸機

B-17“飛行堡壘”式重轟炸機

緊接著,美軍第8和第9航空隊的1630架“解放者”式和“堡壘”式轟炸機對德軍防御工事實施了猛烈的空中攻擊。這些飛機向海灘防御設施傾瀉了1200噸炸彈。轟炸一直到部隊開始搶灘登陸前10分鐘才停止。

火力支援艦只于1時40分就進入了指定的航道拋錨。空軍的轟炸機剛一完成任務退出,海面上各種火力支援艦炮口就噴射出一道道耀眼的火光。成噸的炮彈猶如傾盆大雨,在納粹自詡為"大西洋壁壘"的海防要塞上開了花。

盟軍傘兵在德軍戰線后方實施空降

當各型登陸艇剛一到達指定位置,火力支援艦就立即向德軍岸上實施火箭齊射。如此周密而協調的火力支援,在以往的登陸作戰中還從未有過。

登陸艇----打開通向地獄之門

慘烈的搶灘登陸戰

德國步兵炮向盟軍轟擊

冒著駐守德軍強大的火力艱難前行

諾曼底登陸戰場

首戰告捷

7月24日,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結束,轉入陸上突破戰役。登陸戰雖以盟軍大獲全勝而告終,但交戰雙方傷亡慘重,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4萬人。

差不多就這些,希望能幫助你,建議你讀一下傳世經典《最長的一天》,會對你有幫助

材料磁性屬于什么材料

磁性材料,是古老而用途十分廣泛的功能材料,而物質的磁性早在3000年以前就被人們所認識和應用,例如中國古代用天然磁鐵作為指南針。現代磁性材料已經廣泛的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例如將永磁材料用作馬達,應用于變壓器中的鐵心材料,作為存儲器使用的磁光盤,計算機用磁記錄軟盤等。可以說,磁性材料與信息化、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國防、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緊密相關。而通常認為,磁性材料是指由過度元素鐵、鈷、鎳及其合金等能夠直接或間接產生磁性的物質。

實驗表明,任何物質在外磁場中都能夠或多或少地被磁化,只是磁化的程度不同。根據物質在外磁場中表現出的特性,物質可分為五類:順磁性物質,抗磁性物質,鐵磁性物質,亞磁性物質,反磁性物質。 根據分子電流假說,物質在磁場中應該表現出大體相似的特性,但在此告訴我們物質在外磁場中的特性差別很大.這反映了分子電流假說的局限性。實際上,各種物質的微觀結構是有差異的,這種物質結構的差異性是物質磁性差異的原因。 磁性材料的應用——變壓器

我們把順磁性物質和抗磁性物質稱為弱磁性物質,把鐵磁性物質稱為強磁性物質。通常所說的磁性材料是指強磁性物質。磁性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難易可分為軟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磁化后容易去掉磁性的物質叫軟磁性材料,不容易去碰的物質叫硬磁性材料。一般來講軟磁性材料剩磁

基本特性

1、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線 磁性材料是由鐵磁性物質或亞鐵磁性物質組成的,在外加磁場H 作用下,必有相應的磁化強度M 或磁感應強度B,它們隨磁場強度H 的變化曲線稱為磁化曲線(M~H或B~H曲線)。磁化曲線一般來說是非線性的,具有2個特點:磁飽和現象及磁滯現象。即當磁場強度H足夠大時,磁化強度M達到一個確定的飽和值Ms,繼續增大H,Ms保持不變;以及當材料的M值達到飽和后,外磁場H降低為零時,M并不恢復為零,而是沿MsMr曲線變化。材料的工作狀態相當于M~H曲線或B~H曲線上的某一點,該點常稱為工作點。 2、軟磁材料的常用磁性能參數 飽和磁感應強度Bs:其大小取決于材料的成分,它所對應的物理狀態是材料內部的磁化矢量整齊排列。 剩余磁感應強度Br:是磁滯回線上的特征參數,H回到0時的B值。 矩形比:Br∕Bs 矯頑力Hc:是表示材料磁化難易程度的量,取決于材料的成分及缺陷(雜質、應力等)。 磁導率:是磁滯回線上任何點所對應的B與H的比值,與器件工作狀態密切相關。 初始磁導率i、最大磁導率m、微分磁導率d、振幅磁導率a、有效磁導率e、脈沖磁導率p。 居里溫度Tc:鐵磁物質的磁化強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達到某一溫度時,自發磁化消失,轉變為順磁性,該臨界溫度為居里溫度。它確定了磁性器件工作的上限溫度。 損耗P:磁滯損耗Ph及渦流損耗Pe P = Ph + Pe = af + bf2+ c Pe ∝ f2 t2 / , 降低,降低磁滯損耗Ph的方法是降低矯頑力Hc;降低渦流損耗Pe 的方法是減薄磁性材料的厚度t 及提高材料的電阻率。在自由靜止空氣中磁芯的損耗與磁芯的溫升關系為:總功率耗散(mW)/表面積(cm2) 3、軟磁材料的磁性參數與器件的電氣參數之間的轉換 在設計軟磁器件時,首先要根據電路的要求確定器件的電壓~電流特性。器件的電壓~電流特性與磁芯的幾何形狀及磁化狀態密切相關。設計者必須熟悉材料的磁化過程并拿握材料的磁性參數與器件電氣參數的轉換關系。設計軟磁器件通常包括三個步驟:正確選用磁性材料;合理確定磁芯的幾何形狀及尺寸;根據磁性參數要求,模擬磁芯的工作狀態得到相應的電氣參數。

編輯本段簡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現物質磁性現象和應用磁性材料的國家。早在戰國時期就有關于天然磁性材料(如磁鐵礦)的記載。11世紀就發明了制造人工永磁材料的方法。1086年《夢溪筆談》記載了指南針的制作和使用。1099~1102年有指南針用于航海的記述,同時還發現了地磁偏角的現象。 磁性材料的磁滯回線

近代,電力工業的發展促進了金屬磁性材料──硅鋼片(Si-Fe合金)的研制。永磁金屬從 19世紀的碳鋼發展到后來的稀土永磁合金,性能提高二百多倍。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軟磁金屬材料從片狀改為絲狀再改為粉狀,仍滿足不了頻率擴展的要求。20世紀40年代,荷蘭J.L.斯諾伊克發明電阻率高、高頻特性好的鐵氧體軟磁材料,接著又出現了價格低廉的永磁鐵氧體。50年代初,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美籍華人王安首先使用矩磁合金元件作為計算機的內存儲器,不久被矩磁鐵氧體記憶磁芯取代,后者在60~70年代曾對計算機的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50年代初人們發現鐵氧體具有獨特的微波特性,制成一系列微波鐵氧體器件。壓磁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即已用于聲納技術,但由于壓電陶瓷的出現,使用有所減少。后來又出現了強壓磁性的稀土合金。非晶態(無定形)磁性材料是近代磁學研究的成果,在發明快速淬火技術后,1967年解決了制帶工藝,正向實用化過渡。 軟磁材料的一種——鐵粉芯

編輯本段分類

磁性材料具有磁有序的強磁性物質,廣義還包括可應用其磁性和磁效應的弱磁性及反鐵磁性物質。磁性是物質的一種基本屬性。物質按照其內部結構及其在外磁場中的性狀可分為抗磁性、順磁性、鐵磁性、反鐵磁性和亞鐵磁性物質。鐵磁性和亞鐵磁性物質為強磁性物質,抗磁性和順磁性物質為弱磁性物質。磁性材料按性質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兩類,前者主要有電工鋼、鎳基合金和稀土合金等,后者主要是鐵氧體材料。按使用又分為軟磁材料、永磁材料和功能磁性材料。功能磁性材料主要有磁致伸縮材料、磁記錄材料、磁電阻材料、磁泡材料、磁光材料,旋磁材料以及磁性薄膜材料等,反映磁性材料基本磁性能的有磁化曲線、磁滯回線和磁損耗等。 1、永磁材料 一經外磁場磁化以后,即使在相當大的反向磁場作用下,仍能保持一部或大部原磁化方向的磁性。對這類材料的要求是剩余磁感應強度Br高,矯頑力BHC(即 磁性材料

抗退磁能力)強,磁能積(BH)(即給空間提供的磁場能量)大。相對于軟磁材料而言,它亦稱為硬磁材料。 軟磁材料制品

永磁材料有合金、鐵氧體和金屬間化合物三類。①合金類:包括鑄造、燒結和可加工合金。鑄造合金的主要品種有:AlNi(Co)、FeCr(Co)、FeCrMo、FeAlC、FeCo(V)(W);燒結合金有:Re-Co(Re代表稀土元素)、Re-Fe以及AlNi(Co)、FeCrCo等;可加工合金有:FeCrCo、PtCo、MnAlC、CuNiFe和AlMnAg等,后兩種中BHC較低者亦稱半永磁材料。②鐵氧體類:主要成分為MO6Fe2O3,M代表Ba、Sr、Pb或SrCa、LaCa等復合組分。③金屬間化合物類:主要以MnBi為代表。 永磁材料有多種用途。①基于電磁力作用原理的應用主要有:揚聲器、話筒、電表、按鍵、電機、繼電器、傳感器、開關等。②基于磁電作用原理的應用主要有: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電子管、顯像管、鈦泵、微波鐵氧體器件、磁阻器件、霍爾器件等。③基于磁力作用原理的應用主要有:磁軸承、選礦機、磁力分離器、磁性吸盤、磁密封、磁黑板、玩具、標牌、密碼鎖、復印機、控溫計等。其他方面的應用還有:磁療、磁化水、磁麻醉等。 根據使用的需要,永磁材料可有不同的結構和形態。有些材料還有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之別。 2、軟磁材料 永磁材料

它的功能主要是導磁、電磁能量的轉換與傳輸。因此,對這類材料要求有較高的磁導率和磁感應強度,同時磁滯回線的面積或磁損耗要小。與永磁材料相反,其Br和BHC越小越好,但飽和磁感應強度Bs則越大越好。 軟磁材料的一種——鐵粉芯 軟磁材料大體上可分為四類。①合金薄帶或薄片:FeNi(Mo)、FeSi、FeAl等。②非晶態合金薄帶:Fe基、Co基、FeNi基或FeNiCo基等配以適當的Si、B、P和其他摻雜元素,又稱磁性玻璃。③磁介質(鐵粉芯):FeNi(Mo)、FeSiAl、羰基鐵和鐵氧體等粉料,經電絕緣介質包覆和粘合后按要求壓制成形。④鐵氧體:包括尖晶石型──M OFe2O3 (M 代表NiZn、MnZn、MgZn、Li1/2Fe1/2Zn、CaZn等),磁鉛石型──Ba3Me2Fe24O41(Me代表Co、Ni、Mg、Zn、Cu及其復合組分)。 軟磁材料的應用甚廣,主要用于磁性天線、電感器、變壓器、磁頭、耳機、繼電器、振動子、電視偏轉軛、電纜、延遲線、傳感器、微波吸收材料、電磁鐵、加速器高頻加速腔、磁場探頭、磁性基片、磁場屏蔽、高頻淬火聚能、電磁吸盤、磁敏元件(如磁熱材料作開關)等。 3、矩磁材料和磁記錄材料 主要用作信息記錄、無接點開關、邏輯操作和信息放大。這種材料的特點是磁滯回線呈矩形。 4、旋磁材料 具有獨特的微波磁性,如導磁率的張量特性、法拉第旋轉、共振吸收、場移、相移、雙折射和自旋波等效應。據此設計的器件主要用作微波能量的傳輸和轉換,常用的有隔離器、環行器、濾波器(固定式或電調式)、衰減器、相移器、調制器、開關、限幅器及延遲線等,還有尚在發展中的磁表面波和靜磁波器件(見微波鐵氧體器件)。常用的材料已形成系列,有Ni系、Mg系、Li系、YlG系和BiCaV系等鐵氧體材料;并可按器件的需要制成單晶、多晶、非晶或薄膜等不同的結構和形態。 5、壓磁材料 這類材料的特點是在外加磁場作用下會發生機械形變,故又稱磁致伸縮材料,它的功能是作磁聲或磁力能量的轉換。常用于超聲波發生器的振動頭、通信機的機械濾波器和電脈沖信號延遲線等,與微波技術結合則可制作微聲(或旋聲)器件。由于合金材料的機械強度高,抗振而不炸裂,故振動頭多用Ni系和NiCo系合金;在小信號下使用則多用Ni系和NiCo系鐵氧體。非晶態合金中新出現的有較強壓磁性的品種,適宜于制作延遲線。壓磁材料的生產和應用遠不及前面四種材料。 磁性材料的應用——變壓器 磁性材料是生產、生活、國防科學技術中廣泛使用的材料。如制造電力技術中的各種電機、變壓器,電子技術中的各種磁性元件和微波電子管,通信技術中的濾波器和增感器,國防技術中的磁性水雷、電磁炮,各種家用電器等。此外,磁性材料在地礦探測、海洋探測以及信息、能源、生物、空間新技術中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磁性材料的用途廣泛。主要是利用其各種磁特性和特殊效應制成元件或器件;用于存儲、傳輸和轉換電磁能量與信息,或在特定空間產生一定強度和分布的磁場;有時也以材料的自然形態而直接利用(如磁性液體)。磁性材料在電子技術領域和其他科學技術領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代的指南針——司南

編輯本段發展及種類

1、軟磁材料的發展 軟磁材料在工業中的應用始于19世紀末。隨著電力工及電訊技術的興起,開始使用低碳鋼制造電機和變壓器,在電話線路中的電感線圈的磁芯中使用了細小的鐵粉、氧化鐵、細鐵絲等。到20世紀初,研制出了硅鋼片代替低碳鋼,提高了變壓器的效率,降低了損耗。直至現在硅鋼片在電力工業用軟磁材料中仍居首位。到20年代,無線電技術的興起,促進了高導磁材料的發展,出現了坡莫合金及坡莫合金磁粉芯等。從40年代到60年代,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雷達、電視廣播、集成電路的發明等,對軟磁材料的要求也更高,生產出了軟磁合金薄帶及軟磁鐵氧體材料。進入70年代,隨著電訊、自動控制、計算機等行業的發展,研制出了磁頭用軟磁合金,除了傳統的晶態軟磁合金外,又興起了另一類材料——非晶態軟磁合金。 2、常用軟磁磁芯的種類 鐵、鈷、鎳三種鐵磁性元素是構成磁性材料的基本組元。 磁性材料

按(主要成分、磁性特點、結構特點)制品形態分類: (1) 粉芯類: 磁粉芯,包括:鐵粉芯、鐵硅鋁粉芯、高磁通量粉芯(High Flux)、坡莫合金粉芯(MPP)、鐵氧體磁芯 (2) 帶繞鐵芯:硅鋼片、坡莫合金、非晶及納米晶合金

編輯本段常用軟磁磁芯

磁粉芯是由鐵磁性粉粒與絕緣介質混合壓制而成的一種軟磁材料。由于鐵磁性顆粒很小(高頻下使用的為0.5~5 微米),又被非磁性電絕緣膜物質隔開,因此,一方面可以隔絕渦流,材料適用于較高頻率;另一方面由于顆粒之間的間隙效應,導致材料具有低導磁率及恒導磁特性;又由于顆粒尺寸小,基本上不發生集膚現象,磁導率隨頻率的變化也就較為穩定。主要用于高頻電感。磁粉芯的磁電性能主要取決于粉粒材料的導磁率、粉粒的大小和形狀、它們的填充系數、絕緣介質的含量、成型壓力及熱處理工藝等。 常用的磁粉芯有鐵粉芯、坡莫合金粉芯及鐵硅鋁粉芯三種。 磁芯的有效磁導率e及電感的計算公式為: e = DL/4N2S 109 。其中:D 為磁芯平均直徑(cm),L為電感量(享),N 為繞線匝數,S為磁芯有效截面積(cm2)。 (1) 鐵粉芯 常用鐵粉芯是由碳基鐵磁粉及樹脂碳基鐵磁粉構成。在粉芯中價格最低。飽和磁感應強度值在1.4T左右;磁導率范圍從22~100;初始磁導率i隨頻率的變化穩定性好;直流電流疊加性能好;但高頻下損耗高。鐵粉芯初始磁導率隨直流磁場強度的變化。鐵粉芯初始磁導率隨頻率的變化 (2)坡莫合金粉芯 坡莫合金粉芯主要有鉬坡莫合金粉芯(MPP)及高磁通量粉芯(High Flux)。 MPP 是由81%Ni、2%Mo及Fe粉構成。主要特點是:飽和磁感應強度值在7500Gs左右;磁導率范圍大,從14~550;在粉末磁芯中具有最低的損耗;溫度穩定性極佳,廣泛用于太空設備、露天設備等;磁致伸縮系數接近零,在不同的頻率下工作時無噪聲產生。主要應用于300kHz以下的高品質因素Q濾波器、感應負載線圈、諧振電路、在對溫度穩定性要求高的LC電路上常用、輸出電感、功率因素補償電路等, 在AC電路中常用, 粉芯中價格最貴。 高磁通粉芯HF是由50%Ni、50%Fe粉構成。主要特點是:飽和磁感應強度值在15000Gs 左右;磁導率范圍從14~160;在粉末磁芯中具有最高的磁感應強度,最高的直流偏壓能力;磁芯體積小。主要應用于線路濾波器、交流電感、輸出電感、功率因素校正電路等, 在DC 電路中常用,高DC 偏壓、高直流電和低交流電上用得多。價格低于MPP。 (3) 鐵硅鋁粉芯(Kool M Cores) 鐵硅鋁粉芯由9%Al、5%Si, 85%Fe粉構成。主要是替代鐵粉芯,損耗比鐵粉芯低80%,可在8kHz以上頻率下使用;飽和磁感在1.05T 左右;導磁率從26~125;磁致伸縮系數接近0,在不同的頻率下工作時無噪聲產生;比MPP有更高的DC偏壓能力;具有最佳的性能價格比。主要應用于交流電感、輸出電感、線路濾波器、功率因素校正電路等。有時也替代有氣隙鐵氧體作變壓器鐵芯使用。 2、 軟磁鐵氧體(Ferrites) 軟磁鐵氧體 軟磁鐵氧體是以Fe2O3為主成分的亞鐵磁性氧化物,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產。有Mn-Zn、Cu-Zn、Ni-Zn等幾類,其中Mn-Zn鐵氧體的產量和用量最大,Mn-Zn鐵氧體的電阻率低,為1~10 歐姆-米,一般在100kHZ 以下的頻率使用。Cu-Zn、Ni-Zn鐵氧體的電阻率為102~104 歐姆-米,在100kHz~10 兆赫的無線電頻段的損耗小,多用在無線電用天線線圈、無線電中頻變壓器。磁芯形狀種類豐富,有E、I、U、EC、ETD形、方形(RM、EP、PQ)、罐形(PC、RS、DS)及圓形等。在應用上很方便。由于軟磁鐵氧體不使用鎳等稀缺材料也能得到高磁導率,粉末冶金方法又適宜于大批量生產,因此成本低,又因為是燒結物硬度大、對應力不敏感,在應用上很方便。而且磁導率隨頻率的變化特性穩定,在150kHz以下基本保持不變。隨著軟磁鐵氧體的出現,磁粉芯的生產大大減少了,很多原來使用磁粉芯的地方均被軟磁鐵氧體所代替。 國內外鐵氧體的生產廠家很多,在此僅以美國的Magnetics公司生產的Mn-Zn鐵氧體為例介紹其應用狀況。分為三類基本材料:電信用基本材料、寬帶及EMI材料、功率型材料。 電信用鐵氧體的磁導率從750~2300, 具有低損耗因子、高品質因素Q、穩定的磁導率隨溫度/時間關系, 是磁導率在工作中下降最慢的一種,約每10年下降3%~4%。廣泛應用于高Q濾波器、調諧濾波器、負載線圈、阻抗匹配變壓器、接近傳感器。寬帶鐵氧體也就是常說的高導磁率鐵氧體,磁導率分別有5000、10000、15000。其特性為具有低損耗因子、高磁導率、高阻抗/頻率特性。廣泛應用于共模濾波器、飽和電感、電流互感器、漏電保護器、絕緣變壓器、信號及脈沖變壓器,在寬帶變壓器和EMI上多用。功率鐵氧體具有高的飽和磁感應強度,為4000~5000Gs。另外具有低損耗/頻率關系和低損耗/溫度關系。也就是說,隨頻率增大、損耗上升不大;隨溫度提高、損耗變化不大。廣泛應用于功率扼流圈、并列式濾波器、開關電源變壓器、開關電源電感、功率因素校正電路。 (二) 帶繞鐵芯 1、硅鋼片鐵芯 硅鋼片是一種合金,在純鐵中加入少量的硅(一般在4.5%以下)形成的鐵硅系合金稱為硅鋼。該類鐵芯具有最高的飽和磁感應強度值為20000Gs;由于它們具有較好的磁電性能,又易于大批生產,價格便宜,機械應力影響小等優點,在電力電子行業中獲得極為廣泛的應用,如電力變壓器、配電變壓器、電流互感器等鐵芯。是軟磁材料中產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材料。也是電源變壓器用磁性材料中用量最大的材料。特別是在低頻、大功率下最為適用。常用的有冷軋硅鋼薄板DG3、冷軋無取向電工鋼帶DW、冷軋取向電工鋼帶DQ,適用于各類電子系統、家用電器中的中、小功率低頻變壓器和扼流圈、電抗器、電感器鐵芯,這類合金韌性好,可以沖片、切割等加工,鐵芯有疊片式及卷繞式。但高頻下損耗急劇增加,一般使用頻率不超過400Hz。從應用角度看,對硅鋼的選擇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磁性和成本。對小型電機、電抗器和繼電器,可選純鐵或低硅鋼片;對于大型電機,可選高硅熱軋硅鋼片、單取向或無取向冷軋硅鋼片;對變壓器常選用單取向冷軋硅鋼片。在工頻下使用時,常用帶材的厚度為0.2~0.35毫米;在400Hz下使用時,常選0.1毫米厚度為宜。厚度越薄,價格越高。 2、坡莫合金 坡莫合金鐵芯 坡莫合金常指鐵鎳系合金,鎳含量在30~90%范圍內。是應用非常廣泛的軟磁合金。通過適當的工藝,可以有效地控制磁性能,比如超過105的初始磁導率、超過106的最大磁導率、低到2‰奧斯特的矯頑力、接近1或接近0的矩形系數,具有面心立方晶體結構的坡莫合金具有很好的塑性,可以加工成1m的超薄帶及各種使用形態。常用的合金有1J50、1J79、1J85等。1J50 的飽和磁感應強度比硅鋼稍低一些,但磁導率比硅鋼高幾十倍,鐵損也比硅鋼低2~3倍。做成較高頻率(400~8000Hz)的變壓器,空載電流小,適合制作100W以下小型較高頻率變壓器。1J79 具有好的綜合性能,適用于高頻低電壓變壓器,漏電保護開關鐵芯、共模電感鐵芯及電流互感器鐵芯。1J85 的初始磁導率可達十萬105以上,適合于作弱信號的低頻或高頻輸入輸出變壓器、共模電感及高精度電流互感器等。 3、非晶及納米晶軟磁合金(Amorphous and Nanocrystalline alloys) 硅鋼和坡莫合金軟磁材料都是晶態材料,原子在三維空間做規則排列,形成周期性的點陣結構,存在著晶粒、晶界、位錯、間隙原子、磁晶各向異性等缺陷,對軟磁性能不利。從磁性物理學上來說,原子不規則排列、不存在周期性和晶粒晶界的非晶態結構對獲得優異軟磁性能是十分理想的。非晶態金屬與合金是70年代問世的一個新型材料領域。它的制備技術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冷卻速度大約為每秒一百萬度的超急冷凝固技術,從鋼液到薄帶成品一次成型,比一般冷軋金屬薄帶制造工藝減少了許多中間工序,這種新工藝被人們稱之為對傳統冶金工藝的一項革命。由于超急冷凝固,合金凝固時原子來不及有序排列結晶,得到的固態合金是長程無序結構,沒有晶態合金的晶粒、晶界存在,稱之為非晶合金,被稱為是冶金材料學的一項革命。這種非晶合金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能,如優異的磁性、耐蝕性、耐磨性、高的強度、硬度和韌性,高的電阻率和機電耦合性能等。由于它的性能優異、工藝簡單,從80年代開始成為國內外材料科學界的研究開發重點。目前美、日、德國已具有完善的生產規模,并且大量的非晶合金產品逐漸取代硅鋼和坡莫合金及鐵氧體涌向市場。 中國自從70年代開始了非晶態合金的研究及開發工作,經過“六五”、“七五”、“八五”期間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完成,共取得科研成果134項,國家發明獎2項,獲專利16項,已有近百個合金品種。鋼鐵研究總院現具有4條非晶合金帶材生產線、一條非晶合金元器件鐵芯生產線。生產各種定型的鐵基、鐵鎳基、鈷基和納米晶帶材及鐵芯,適用于逆變電源、開關電源、電源變壓器、漏電保護器、電感器的鐵芯元件,年產值近2000萬元。“九五”正在建立千噸級鐵基非晶生產線,進入國際先進水平行列。 目前,非晶軟磁合金所達到的最好單項性能水平為: 初始磁導率 o = 14 104 鈷基非晶最大磁導率 m= 220 104 鈷基非晶矯頑力 Hc = 0.001 Oe 磁性材料

鈷基非晶矩形比 Br/Bs = 0.995 鈷基非晶飽和磁化強度 4Ms = 18300Gs 鐵基非晶電阻率 = 270/cm 常用的非晶合金的種類有:鐵基、鐵鎳基、鈷基非晶合金以及鐵基納米晶合金。其國家牌號及性能特點見表及圖所示,為便于對比,也列出晶態合金硅鋼片、坡莫合金1J79 及鐵氧體的相應性能。這幾類材料各有不同的特點,在不同的方面得到應用。 牌號基本成分和特征: 1K101 Fe-Si-B 系快淬軟磁鐵基合金 1K102 Fe-Si-B-C 系快淬軟磁鐵基合金 1K103 Fe-Si-B-Ni 系快淬軟磁鐵基合金 1K104 Fe-Si-B-Ni Mo 系快淬軟磁鐵基合金 1K105 Fe-Si-B-Cr(及其他元素)系快淬軟磁鐵基合金 1K106 高頻低損耗Fe-Si-B 系快淬軟磁鐵基合金 1K107 高頻低損耗Fe-Nb-Cu-Si-B 系快淬軟磁鐵基納米晶合金 1K201 高脈沖磁導率快淬軟磁鈷基合金 1K202 高剩磁比快淬軟磁鈷基合金 1K203 高磁感低損耗快淬軟磁鈷基合金 1K204 高頻低損耗快淬軟磁鈷基合金 1K205 高起始磁導率快淬軟磁鈷基合金 1K206 淬態高磁導率軟磁鈷基合金 1K501 Fe-Ni-P-B 系快淬軟磁鐵鎳基合金 1K502 Fe-Ni-V-Si-B 系快淬軟磁鐵鎳基合金 400Hz: 硅鋼鐵芯 非晶鐵芯 功率(W) 45 45 鐵芯損耗(W) 2.4 1.3 激磁功率(VA) 6.1 1.3 總重量(g) 295 276

編輯本段展望

磁電共存這一基本規律導致了磁性材料必然與電子技術相互促進而發展,例如光電子技術促進了光磁材料和磁光材料的研制。磁性半導體材料和磁敏材料和器件可以應用于遙感、遙則技術和機器人。人們正在研究新的非晶態和稀土磁性材料(如FeNa合金)。磁性液體已進入實用階段。某些新的物理和化學效應的發現(如拓撲效應)也給新材料的研制和應用(如磁聲和磁熱效應的應用)提供了條件。較小,硬磁性材料剩磁較大。

MS是什么材料

(1)可能是熱處理狀態,Ms代表馬氏體。

(2)MS(M=Pb,Cd)/聚丙烯酸酯有機-無機納米復合材料

以自制的高固含量的熱固性聚丙烯酸酯為基質,以醋酸鎘、醋酸鉛、硫代乙酰胺等為原料,在丙酮甲醇溶液中,原位一步法合成MS(M=Pb,Cd)/聚丙烯酸酯有機-無機納米復合材料.

(3)聚氧化丙烯為主鏈的硅烷封端聚醚,MS

polymer,日本鐘化推出的一種密封材料,現在歐美使用較多,國內也有少量生產。性能介于聚氨酯膠和有機硅酮膠之間。

馬氏體(martensite)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是碳在-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最先由德國冶金學家

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紀90年代在一種硬礦物中發現。馬氏體的三維組織形態通常有片狀(plate)或者板條狀(lath),但是在金相觀察中(二維)通常表現為針狀(needle-shaped),這也是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為針狀的原因。馬氏體的晶體結構為體心四方結構(BCT)。中高碳鋼中加速冷卻通常能夠獲得這種組織。高的強度和硬度是鋼中馬氏體的主要特征之一。

常見馬氏體組織有兩種類型。中低碳鋼淬火獲得板條狀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是由許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細板條組成的組織,各束板條之間角度比較大;高碳鋼淬火獲得針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呈竹葉或凸透鏡狀,針葉一般限制在原奧氏體晶粒之內,針葉之間互成60或120角。

馬氏體轉變同樣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Ms-Mz)連續進行的,當溫度達到Ms點以下,立即有部分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有很高的強度和硬度,較好的韌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加工;針狀馬氏體又硬又脆,無塑性變形能力。馬氏體轉變速度極快,轉變時體積產生膨脹,在鋼絲內部形成很大的內應力,所以淬火后的鋼絲需要及時回火,防止應力開裂。

ms205c是什么材料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