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c是什么材料(Fe3C結構)
今天給各位分享fe3c是什么材料的知識,其中也會對Fe3C結構進行解釋,現在開始吧!

什么叫鐵素體,奧氏體,珠光體,滲碳體,萊氏體
鐵素體是碳溶解在-Fe中的間隙固溶體,常用符號F表示。具有體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很低,常溫下僅能溶解為0.0008%的碳,在727℃時最大的溶碳能力為0.02%。 稱為鐵素體或固溶體,用或F表示,常用在相圖標注中,F在行文中常用。亞共析成分的奧氏體通過先共析析出形成鐵素體。、
鐵素體晶界圓滑,晶內很少見孿晶或滑移線,顏色淺綠、發亮,深腐蝕后發暗。鋼中鐵素體以片狀、塊狀、針狀和網狀存在。[1]
這部分鐵素體稱為先共析鐵素體或組織上自由的鐵素體。隨形成條件不同,先共析鐵素體具有不同形態,如等軸形、沿晶形、紡錘形、鋸齒形和針狀等。鐵素體還是珠光體組織的基體。在碳鋼和低合金鋼的熱軋(正火)和退火組織中,鐵素體是主要組成相;鐵素體的成分和組織對鋼的工藝性能有重要影響,在某些場合下對鋼的使用性能也有影響。
碳溶入-Fe中形成間隙固溶體,呈體心立方晶格結構,因存在的溫度較高,故稱高溫鐵素體或固溶體,用表示,在1394℃以上存在,
在1495℃時溶碳量最大。碳的質量分數為0.09%。
奧氏體(Austenite)是鋼鐵的一種顯微組織,通常是?-Fe中固溶少量碳的無磁性固溶體,也稱為沃斯田鐵或?-Fe。奧氏體的名稱是來自英國的冶金學家羅伯茨奧斯汀(William Chandler Roberts-Austen)。
奧氏體塑性很好,強度較低,具有一定韌性,不具有鐵磁性。奧氏體因為是面心立方,四面體間隙較大,可以容納更多的碳。
奧氏體一般由等軸狀的多邊形晶粒組成,晶粒內有孿晶。在加熱轉變剛剛結束時的奧氏體晶粒比較細小,晶粒邊界呈不規則的弧形。經過一段時間加熱或保溫,晶粒將長大,晶粒邊界可趨向平直化。鐵碳相圖中奧氏體是高溫相,存在于臨界點A1溫度以上,是珠光體逆共析轉變而成。當鋼中加入足夠多的擴大奧氏體相區的化學元素時,Ni、Mn等,則可使奧氏體穩定在室溫,如奧氏體鋼。
珠光體是由奧氏體發生共析轉變同時析出的,鐵素體與滲碳體片層相間的組織,是鐵碳合金中最基本的五種組織之一。代號為P。得名具有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澤。珠光體,或稱波來鐵,英文為pearlite,是鋼鐵的一種由鐵素體和雪明碳鐵構成的層狀組織。波來鐵中通常含有88%的肥粒鐵和12%的雪明碳鐵,整體的含碳量約為0.8%。波來鐵組織在鋼的顯微組織中是最常見的。
碳體(cementite)是鐵與碳形成的金屬化合物,其化學式為Fe3C。滲碳體的含碳量為c=6.69%,熔點為1227℃。其晶格為復雜的正交晶格,硬度很高HBW=800,塑性、韌性幾乎為零,脆性很大。
在鐵碳合金中有不同形態的滲碳體,其數量、形態與分布對鐵碳合金的性能有直接影響。分為一次滲碳體(從液體相中析出)、二次滲碳體(從奧氏體中析出)和三次滲碳體(從鐵素體中析出)。
滲碳體的分子式為 Fe3C ,它是一種具有復雜晶格結構的間隙化合物。它的含碳量為6.69%;熔點為1227℃左右;不發生同素異晶轉變;但有磁性轉變,它在230℃以下具有弱鐵磁性,而在230℃以上則失去鐵磁性;其硬度很高(相當于HB800),而塑性和沖擊韌性幾乎等于零,脆性極大。
滲碳體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腐蝕,在顯微鏡下呈白亮色,但受堿性苦味酸鈉的腐蝕,在顯微鏡下呈黑色。滲碳體的顯微組織形態很多,在鋼和鑄鐵中與其他相共存時呈片狀、粒狀、網狀或板狀。
滲碳體是碳鋼中主要的強化相,它的形狀與分布對鋼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同時Fe3C又是一種介(亞)穩定相,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分解:Fe3C→3Fe+C,所分解出的單質碳為石墨。
滲碳體(Fe3C或Cm):滲碳體是鐵和碳形成的金屬化合物,含碳量為6.67%(有些書上為6.69%),具有復雜的斜方晶體結構,熔點為1227℃。在鋼中,滲碳體以不同形態和大小的晶體出現在組織中,對鋼的力學性能影響很大。 經3%~5%硝酸酒精溶液侵蝕后呈白亮色,若用苦味酸鈉溶液熱侵蝕,則被染成黑褐色,而鐵素體仍為白色,由此可區別開鐵素體和滲碳體。滲碳體的硬度很高,達到HB800以上,脆性很大,強度和塑性很差。經過不同的熱處理,滲碳體可以成片狀、粒狀或斷續網狀。在一定條件下(如高溫長期停留或緩慢冷卻),滲碳體可以分解而形成石墨狀的自由碳:Fe3C→3Fe + C(石墨)。這一過程對于鑄鐵和石墨鋼具有重要意義。
萊氏體是鋼鐵材料基本組織結構中的一種,常溫下為珠光體、滲碳體和共晶滲碳體的混合物。由液態鐵碳合金發生共晶轉變形成的奧氏體和滲碳體所組成,其含碳量為c=4.3%。是1882年阿道夫萊德布爾發現的。
基本信息
金屬材料一定不是化合物嗎?為什么?
金屬材料 這個的范圍太大了 但是金屬材料中有包含化合物的 如金屬間化合物 其定義就是金屬與金屬或與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的化合物!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就是 鋼鐵之中一定含有滲碳體 即Fe3C (鐵三碳) 它就是一種化合物!
鐵素體,奧氏體,珠光體,萊氏體,滲碳體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鐵素體:碳a-Fe(體立結構鐵)間隙固溶體奧氏體:碳
-Fe(面立結構鐵)間隙固溶體滲碳體:碳鐵形穩定化合物(Fe3c)珠光體:鐵素..
鐵碳合金中的基本結構、基本相、組織是什么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中的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與性能
鐵碳合金(iron—carbon alloy)
以鐵和碳為組元的二元合金.鐵基材料中應用最多的一類——碳鋼和鑄鐵,就是一種工業鐵碳合金材料.鋼鐵材料適用范圍廣闊的原因,首先在于可用的成分跨度大,從近于無碳的工業純鐵到含碳4%左右的鑄鐵,在此范圍內合金的相結構和微觀組織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另外,還在于可采用各種熱加工工藝,尤其金屬熱處理技術,大幅度地改變某一成分合金的組織和性能.
鐵碳合金中合金相的形成,與純鐵的晶體結構及碳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關.純鐵有三種同素異構狀態:912℃以下為體心立方晶體結構:稱-Fe;912~1394℃為面心立方晶體結構,稱-Fe;1394~1538℃(熔點),又呈體心立方,稱-Fe.在液態,在低于7%碳范圍,碳和鐵可完全互溶;在固態,碳在鐵中的溶解是有限的,并且溶解度取決于鐵(溶劑)的晶體結構.與鐵的三種同素異構物相對應,碳在鐵中形成的固溶體有三種:固溶體(鐵素體)、固溶體(奧氏體)和固溶體(8鐵素體).這些固溶體中,鐵原子的空間分布與-Fe、-Fe和-Fe一致,碳原子的尺寸遠比鐵原子為小,在固溶體中它處于點陣的間隙位置,造成點陣畸變.碳在-Fe中的溶解度最大,但不超過2.11%;碳在-Fe中的溶解度不超過0.0218%;而在6-Fe中不超過0.09%.當鐵碳合金的碳含量超過在鐵中的溶解度時,多余的碳可以以鐵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單質狀態(石墨)存在于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3C(滲碳體,6.69%C)是亞穩相,它是具有復雜結構的間隙化合物.石墨是鐵碳合金的穩定平衡相,具有簡單六方結構.Fe3C有可能分解成鐵和石墨穩定相,但該過程在室溫下是極其緩慢的.
工業上獲得廣泛應用的碳鋼和鑄鐵就是鐵碳合金,含碳低于2.11%的鐵碳合金稱為鋼,含碳高于2.11%的合金稱為鑄鐵.在碳鋼和鑄鐵中除碳之外,還含有硅、錳、硫、磷、氮、氫、氧等一些雜質,這些雜質是在冶煉過程中由生鐵、脫氧劑和燃料等帶入的.這些雜質對鋼鐵性能產生影響.
碳鋼一般按含碳量、用途、質量和冶煉方法分類.按含碳量可分為:低碳鋼(C
什么叫鐵素體,奧氏體,珠光體,滲碳體,萊氏體?它們的性能有何不同?
1、鐵素體、奧氏體、珠光體、滲碳體和萊氏體的概念
(1)鐵素體是碳溶解在-Fe中的間隙固溶體,常用符號F表示,為體心立方晶格。
(2)奧氏體是碳溶解在-Fe中的間隙固溶體,常用符號A表示。它仍保持-Fe的面心立方晶格,是在大于727℃高溫下才能穩定存在的組織。
(3)珠光體是奧氏體發生共析轉變所形成的鐵素體(占88%)與滲碳體(占12%)的共析體。其形態為鐵素體薄層和滲碳體薄層交替重疊的層狀復相物,也稱片裝珠光體,用符號P表示。
(4)滲碳體是鐵與碳形成的金屬化合物,其化學式為Fe3C,熔點為1227℃,其晶格為復雜的斜方晶體結構。分為一次滲碳體(從液體相中析出)、二次滲碳體(從奧氏體中析出)和三次滲碳體(從鐵素體中析出)。
(5)萊氏體常溫下是珠光體、滲碳體和共晶滲碳體的混合物。當溫度高于727℃時,萊氏體由奧氏體和滲碳體組成,用符號Ld表示。在低于727℃時,萊氏體是由珠光體和滲碳體組成,用符號Ld’表示,稱為變態萊氏。
2、鐵素體、奧氏體、珠光體、滲碳體和萊氏體的性能區別
(1)含碳量不同
鐵素體溶碳能力很低,常溫下僅能溶解為0.0008%的碳,在727℃時最大的溶碳能力為0.02%。
奧氏體溶碳能力較大,在727℃時溶碳為c=0.77%,1148℃時可溶碳2.11%。
珠光體整體的含碳量約為0.8%。
滲碳體含碳量為6.69%
萊氏體含碳量為4.3%。
(2)塑性、韌性、硬度、強度、磁性等不同
鐵素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伸長率=45%~50%;但強度和硬度都很低,b≈250MPa,HBS=80;有磁性轉變,770℃以下具有鐵磁性,在770℃以上則失去鐵磁性。
奧氏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強度和硬度比鐵素體高;具有順磁性可作為無磁性鋼;導熱性差,線膨脹系數大,比鐵素體和滲碳體的平均線性膨脹系數高約一倍,可用來制造熱膨脹靈敏的儀表元件。
珠光體的性能介于鐵素體與滲碳體之間,塑性和韌性較好,伸長率=20 ~25%,AKU=24~32J;強度較高,硬度適中,b=770MPa,HBS=180 ~280。總的來說,其強度、硬度比鐵素體顯著增高,塑性、韌性比鐵素體要差,但比滲碳體要好得多。
滲碳體塑性和沖擊韌度幾乎為零,硬度高(800HB),脆性很大,有磁性轉變,230℃以下具有弱鐵磁性,而在230℃以上則失去鐵磁性;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腐蝕,但受堿性苦味酸鈉的腐蝕。
萊氏體的性能與滲碳體相似,硬度很高塑性差,脆性很大(>HB700)。
擴展資料:
鐵素體 奧氏體 滲碳體 珠光體 萊氏體 各自的組織形態:
鐵素體,等軸形,沿晶形,紡錘形,鋸齒形和針狀。
奧氏體,面心立方結構。
滲碳體,片狀、粒狀、網狀或板狀。
珠光體,層片狀,粒狀。
萊氏體,奧氏體和滲碳體組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鐵素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奧氏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珠光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滲碳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萊氏體
fe3c是什么材料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