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C類是什么材質(針織品c類)
今天給各位分享紡織品C類是什么材質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針織品c類進行解釋,現在開始吧!
衣服掛牌上B類C類什么意思

1、B類
B類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主要是指在穿著或使用時,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褲子、T恤、內衣類產品、襪子、腹帶、床單、背心、短褲、棉毛衣褲、襯衣等;
2、C類
C類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是指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僅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外套、毛衣、外衣、裙子、窗簾、床罩、墻布、填充物、襯布等之類的。
3、A類
A類是嬰幼兒紡織產品,一般是指100cm以下的小孩穿的服裝及以下的嬰幼兒使用的產品可作為嬰幼兒紡織產品,主要是指24個月以內的嬰幼兒使用的紡織品,主要包括尿布、尿褲、內衣、圍嘴、睡衣、手套、襪子、帽子、床上用品等。
擴展資料:
衣服掛牌其它解釋——
1、標注“一等品”
衣物的等級分為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等級越高色牢度越高(越不容易掉色、染色),衣服吊牌上的等級標注,至少要是合格品。
2、標注“號型”
號型或尺碼,大多數人買衣服只看標簽上尺寸型號,S、M、L。但是有時候卻不是那么合身,這時候就要參考身高和胸(腰)圍了。一般來說,衣服的吊牌上都注有身高和胸圍、腰圍等信息。
比如說,某件男西服上衣標注為:170/88A(M),那么這里的170指的是身高,88則表達胸圍,緊跟在后面的A在這里指的是體型或版型,括號里的M就是中碼的意思。在我們國家一般來說,A為正常體型,B為偏胖體,C為肥胖體,Y為偏瘦體。
3、成分
成分的意思就是說明這件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一般來說,冬天的服飾會更需要注意這一點,因為像毛衣和大衣這種保暖性要求高的服飾,就必須查看衣服成分了。
一件衣服里不同材質的含量會影響手感、彈性、是否保暖、是否起球有靜電。但是面料的成分并不絕對地決定一件衣服的價值,這一項可以在選購的時候作為比較重的參考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面料
衣服吊牌上安全標準上C類是什么意思
衣服吊牌上安全標準上C類是指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標準,如冬天穿的厚外套、大衣、羽絨服、厚褲子等。
根據最新的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把紡織產品的安全級別分為A類、B類、C類。同時針對不同安全級別的紡織產品,對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都做了具體的規定。這三類紡織產品都要求無異味,禁用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擴展資料:
中國標準紡織代號:
中國國家標準用統一的代號“GB”,即國標二字的漢語拼音略語,其中內部標準代號為“GBn”。紡織工業部標準的代號為“FJ”,指導性技術文件的代號為“FJ/Z”,參考性技術文件的代號為“FJ/C”。編號是采用順序號加年代號,使用阿拉伯數字,中間加一橫線分開。
如GB2-79,代表第2號國家標準,1979年批準發布。日本國家標準的代號為“JIS”,其中紡織標準另加“L”作為代號,后編以順序號。聯邦德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DIN”,法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NF”,英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BS”,蘇聯國家標準的代號為“”,其中紡織標準不另加代號,直接編以順序號。
美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ANST”,其中紡織標準另加“L”作為代號。美國紡織方面的國家標準中,大都采用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和美國紡織化學家和染色家協會 (AATCC)的標準。
美國還有一個聯邦標準,代號為“FS”,其中纖維產品另加代號“L”,絲綢、呢絨另加代號“V”,針織品另加代號“JJ”,服裝與制服另加代號“BBB”,布匹另加代號“CCC”,紡織產品另加代號“DDD”,紡織試驗方法另加數字編號“196”。
這些國家紡織方面的國家標準最多的達500多個,少的也有200多個。也有一些國家聯合成立某一專業的國際標準組織,如國際人造纖維標準化局(BISFA)、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國際毛紡織工業組織(IWTO)等,都頒發了一些有關的紡織標準。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紡織標準
紡織品面料行業中T/R、R/C、T/ V、R、P、C、A、W、SP、OP、D、T、CVC是什么?
T是polyester的縮寫 代表滌綸
R是rayon的縮寫代表人造棉
C是cotton的縮寫 代表棉
V是viscose的縮寫代表人造絲
W是wool的縮寫 代表毛
L是linen的縮寫代表麻S代表紗支,紗支:簡而言之,即指紗的粗細程度用于表示紗線細度的指標主要有:英制支數、公制支數、特數、旦數。
D就是旦數,一般用以表示化纖纖維支數。
1、英制支數(Ne)——在公定回潮率下,1磅重紗線長度的840碼的倍數,也就是說1磅重紗線正好840碼長,為1支紗,1磅重紗線長度為21840碼長,紗線的細度為21支,寫為21s。英制支數不是我國當今法定的紗線細度指標,但在企業中仍然被廣泛的使用,尤其是棉型紡織行業。
衣服上標明的“A級品”“B級品”“C級品”分別指代什么?
A類:嬰幼兒用品;B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
嬰幼兒用品應符合A類產品的技術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產品的技術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產品的技術要求,其中窗簾等懸掛類裝飾產品不考核耐汗漬色牢度。
嬰幼兒用品必須在使用說明上標明"嬰幼兒用品"字樣。其他產品應在使用說明上標明所符合的安全技術要求類別(例如:A類、B類或C類)。產品按件標注一種類別。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不合格的服裝會有以下隱患:
甲醛
當殘留的甲醛未被處理干凈,制成服裝后,會在穿著過程中逐漸釋放出來,與人體汗液結合或水解產生游離甲醛,對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膚產生強烈的刺激,引起頭暈、呼吸道炎癥和皮膚炎癥,嚴重的會導致血液病甚至癌癥。
PH
關于PH值不合格,容易對兒童皮膚產生刺激,進而引發皮膚疾病。PH值不合格主要是面料生產企業在染色整理加工過程中使用了大量酸堿性物質,又沒有采取合理的中和處理工藝。
如果服裝PH值偏高或偏低,將直接破壞人體皮膚的平衡機理,減弱皮膚抵御病菌侵入的能力,可能造成皮膚過敏、瘙癢、紅腫等反應,甚至引發刺激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18401-20
衣服c類代表什么意思
衣服C類代表這件衣服不能貼身穿著,指服裝的安全等級為C類。
服裝織物的安全等級分為A、B、C三類,其中C類的安全標準最低,含有的有毒物質較多,不能直接貼身穿,只能當成外套、外褲來穿,如許多羽絨服、棉服、棉褲等都是C類面料制成。
雖然C類衣物的安全等級不高,但并不是說C類衣服就不能穿。新買回的衣服如果是C類,只要將其通風晾曬幾天,讓面料上的異味、有毒物質散發掉,穿的時候內里加一件打底衫、打底褲,不貼身穿,就不用擔心衣物會傷害皮膚。
正確判斷服裝安全類別的方法
其實服裝的安全類別還是很容易判斷的,畢竟我們的服裝安全類別一共就分為3類,分別是A類、B類、C類。A類一般是嬰幼兒服飾,直接貼身穿著完全沒有問題,即便是嬰幼兒嬌嫩的肌膚也可以直接穿著。B類服裝是指可以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市面上B類服裝也是基數最大的一類。
大多數成人服裝,都會選擇B類安全標準來生辰制作。C類服裝的話,其中含有的有害成分相對比較高,是一種不可以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
關于紡織品C類是什么材質和針織品c類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