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2A1NB是什么材質的簡單介紹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Ti2A1NB是什么材質,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幫我介所有金屬材料牌號?
介紹些特殊的金屬材料吧,耐高溫耐腐蝕領域的。
以鎳為基體,在650~1000℃范圍內具有較高強度和良好抗氧化、抗腐蝕能力的高溫合金材料。
應用領域:航天 航空 石油 化工 機械 海洋 環(huán)保 能源 食品等。
進口高溫合金牌號:哈氏系列C-276、C-22、C-2000、C-4、B-3、G-30、ALLOY59、Inconel600、Inconel601、Inconel625、Inconel718、Inconel X750、Incoloy800、Incoloy800H、Incoloy800HT、Incoloy825、Monel400、Monel k500、Alloy20、Alloy 28 、Alloy31、RA330、RA333、N02201、NIMONIC系列、MP35N、ELGILOY、HAYNES HR-120 / HR-160 、HAYNES 556/242/230等。
純 鎳NI201、NI200等。
變形高溫合金牌號:GH1040、GH1131、GH1132、GH1140、GH2132、GH2136、GH2026、GH2696、GH2747、GH3128、GH3039、GH3030、GH3044、GH3536、GH4049、GH4090、GH4099、GH4141、GH4145、GH4169、GH4648、GH4738、GH4202、GH600、GH625、GH605、GH5188等。
鑄造高溫合金牌號:K213 、K403 、K417、K417G、 K418 、K418B、 K423、 K424、 K438 、K465、K4169、K4163、K644、MAR-M246、MA956等
耐蝕合金牌號:NS111、NS112、NS113、NS142、 NS143、 NS312、 NS313、NS315、 NS321、 NS322、 NS333、 NS334、 NS335、NS336 等。
主要規(guī)格:
無縫管、鋼板、圓鋼、鍛件、法蘭、圓環(huán)、焊管、鋼帶、直條、絲材及配套焊材、圓餅、扁鋼、六角棒、大小頭、彎頭、三通、加工件、螺栓螺母、緊固件
篇幅有限,如需更多更詳細介紹,歡迎咨詢了解。
NB是什么材料
你要的答案應該下面我給你找的,不是雌性長角類動物的生殖器。
元素符號:Nb
英文名: Niobium
中文名: 鈮
發(fā)現(xiàn)人: 哈契特、H.羅斯
時間: 1801
地點: 英格蘭
名稱由來:來自神話中希臘國王坦塔羅斯的女兒Niobe的名字。
元素描述:柔軟而有延展性的白色金屬,富有光澤。
元素來源:存在于鈮鐵礦里,舊名鈳(colombium,元素符號Cb)。用于制造核反應堆中的不銹鋼合金、噴氣發(fā)動機和導彈。
元素用途:應用于核反應堆中,也可制鐵鎳鈮合金。與錫、鋁或鋯熔合后還能制成一種超導體。
不銹鋼表面電阻是多少
一、不銹鋼發(fā)展簡史
20世紀初,冶金學家基于對鉻在鋼中作用的深入認識,發(fā)明了不銹鋼,結束了鋼必然生銹的時代。從不銹鋼的發(fā)明到工業(yè)應用大約經歷了十年.1904-1906年法國人Guillet首先對Fe-Cr-Ni合金的冶金和力學性能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基礎研究;1907-1911年,法國人Portevin和英國人Gissen發(fā)現(xiàn)了Fe-Cr和Fe-Cr-Ni合金的耐蝕性并完成了Guillet的研究工作;1908—1911年德國人Monnartz 揭示了鋼的耐蝕性原理并提出了鈍化的概念,如臨界鉻含量,碳的作用和鉬的影響等。隨后,在歐洲和美國,鋼的不銹性的實用價值被確認,工業(yè)不銹鋼牌號相繼問世。1912~1914年,Brearley發(fā)明了含12-13%Cr的馬氏體不銹鋼并獲得專利;1911-1914年,美國人Dant-sizen發(fā)明了含14-16%Cr,0.07%~0.15%C的鐵素體不銹鋼;德國人Maurer和Strauss發(fā)明含1.0%C,15-20%Cr,20%Ni的奧氏體不銹鋼,此后,在此基礎上發(fā)展了著名的18-8型不銹鋼(0.1%C-18%Cr-8%Ni)。在實際應用中,高碳奧氏體不銹鋼出現(xiàn)了嚴重的晶間腐蝕問題,在Bain提出了關于晶間腐蝕貧鉻理論之后,于30年代初期,在18-8型不銹鋼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含鈦、鈮的穩(wěn)定化型奧氏體不銹鋼,即AISl321和AISl347。在此時期還發(fā)明了鐵素體-奧氏體雙相不銹鋼,并提出了超低碳(C≤0.03%)不銹鋼的概念,限于當時的冶金裝備和工藝水平未能在工業(yè)中應用。早在1934年美國人Folog獲得了沉淀硬化不銹鋼專利,40~50年代,馬氏體,半奧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用于軍事和民用工業(yè)。這類鋼以美國鋼公司(U.S.Steel)成功地生產Stainless W為起點。另外,為了節(jié)省鎳資源又開發(fā)了以錳代鎳的Cr-Ni-Mn-N系不銹鋼,即美國的AISl200系鋼種。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化肥工業(yè)和核燃料工業(yè)的發(fā)展,極大地刺激了不銹鋼的研究和開發(fā),同時由于氧氣煉鋼的出現(xiàn),1947年超低碳類型不銹鋼開始商品化。50年代中期,開發(fā)了耐蝕性優(yōu)良的高性能不銹鋼。60年代后期,馬氏體時效不銹鋼、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不銹鋼、C+N≤150ppm的高純鐵素體不銹鋼相繼出現(xiàn)。近20年來,由于各種局部腐蝕破壞事故的不斷出現(xiàn),加以化學加工工業(yè)不斷采用新型催化劑和新工藝,在原有不銹鋼的基礎上,發(fā)展了耐應力腐蝕、耐點蝕、耐縫隙腐蝕、耐腐蝕疲勞等專用不銹鋼,如雙相不銹鋼、高鉬不銹鋼、高硅不銹鋼等。為適應深沖成型和冷墩成型的需要還開發(fā)了易成型的專用不銹鋼品種。至今為止,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不銹鋼鋼種系列。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以來,生產各種不銹鋼的精煉設備和連鑄設備陸續(xù)投產,在全世界范圍內,已完成了用鈦穩(wěn)定化奧氏體不銹鋼向低碳、超低碳奧氏體不銹鋼過渡,將不銹鋼生產水平推向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我國不銹鋼生產起步較晚,工業(yè)化生產開始于1952年。用電弧爐大量生產不銹鋼系在1949年以后,早期先生產Cr13型馬氏體不銹鋼,掌握生產技術后,大量生產18-8型Cr-Ni奧氏體鋼,例如1Cr18Ni9Ti,則始于1952年。隨后,為適應國內化學工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又開始生產含Mo2%-3%的1Cr18Ni12Mo2Ti和1Cr18Ni12Mo3Ti等。為了節(jié)約貴重元素鎳,自1959年起開始仿制以Mn、N代Ni的1Cr17Mn6Ni5N和1Cr18Mn8Ni5N,1958年向AISI 204鋼中加入Mo2%-3%,研制了1Cr18Mn10Ni5Mo3N(204+Mo),用于全循環(huán)法尿素生產裝置以代替1Cr18Ni12Mo2Ti。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開始工業(yè)試制1Cr17Ti、1Cr17Mo2Ti和1Cr25Mo3Ti等無鎳鐵素體不銹鋼,并開始研究耐發(fā)煙硝酸腐蝕的高硅不銹鋼1Cr17Ni14Si4ALTi(相當于蘇聯(lián)牌號654),此鋼種實際上是一種+雙相不銹鋼。60年代開始,由于國內化工、航天、航空、原子能等工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以及采用電爐氧氣煉鋼技術,一大批新鋼種,如17-4PH,17-7PH,PH15-7Mo等沉淀硬化不銹鋼,含C≤0.03%的超低碳不銹鋼00Cr18Ni10、00Cr18Ni14Mo2、00Cr18Ni14Mo3以及無Ni的Cr-Mn-N不銹鋼1Cr18Mn14Mo2N(A4)相繼研制成功并投入了生產。70年代起,為解決化工、原子能工業(yè)中所出現(xiàn)的18-8型Cr-Ni鋼的氯化物應力腐蝕問題,一些+Cr-Ni雙相不銹鋼相繼研制完成并正式生產和應用,主要鋼號有1Cr21Ni5Ti、00Cr26Ni6Ti、00Cr26Ni7Mo2Ti、00Cr18Ni5Mo3Si2(3RE60)和00Cr18Ni6Mo3Si2Nb等。00Cr18Ni6Mo3Si2Nb是為了解決瑞典牌號3RE60焊后易出現(xiàn)單相鐵素體組織,導致耐蝕性和韌性下降而發(fā)展的含N、Nb的+雙相不銹鋼。到80年代,為解決氯化物的點蝕、縫隙腐蝕等局部腐蝕破壞又研制和仿制了含N的第二代+雙相不銹鋼,如00Cr22Ni5Mo2N、00Cr25Ni6Mo3N和00Cr25Ni7Mo3WCuN等,不僅使我國的雙相不銹鋼形成了系列,而且還深入研究了它們的組織和性能以及N在雙相不銹鋼中的作用機制。70年代以來,我國不銹鋼材料研究工作的其它重要進展有:研制了高強度和超高強度的馬氏體時效不銹鋼并投入工業(yè)試制與應用;采用真空感應爐、真空電子束爐和真空自耗爐冶煉并批量生產了C+N≤150-250ppm的高純鐵素體不銹鋼00Cr18Mo2、00Cr26Mo1和00Cr30Mo2;含Mo量≥4.5%的高Mo和高Mo含N的Cr-Ni奧氏體不銹鋼,例如研制成功00Cr20Ni25Mo4.5Cu、00Cr18Ni18Mo5(N)、00Cr25Ni25Mo5N等并在化工、石化和海洋開發(fā)等領域中獲得了應用;在解決濃硝酸腐蝕和固溶態(tài)晶間腐蝕方面,研制了00Cr25Ni20Nb和幾種超低碳高硅不銹鋼,80年代以來,超低碳并對鋼中磷含量和相量嚴加控制的尿素級不銹鋼00Cr18Ni14Mo2和00Cr25Ni22Mo2N兩種牌號研制完成,它們的板、管、棒材、鍛件以及焊接材料均在大中型尿素工業(yè)中得到了應用,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由于一些特殊鋼廠陸續(xù)建成冶煉不銹鋼的爐外精煉設備,例如AOD(氬氧精煉爐)、VOD(真空氧精煉爐)等并已投產,我國不銹鋼的冶煉技術上了一個新臺階。它不僅使低碳、超低碳不銹鋼的生產變得輕而易舉,而且使不銹鋼的內在質量提高,成本降低。由于含Ti的18-8型Cr-Ni奧氏體鋼存在一系列缺點,美、日等工業(yè)先進國家早在60年代便已經實現(xiàn)了由含Ti不銹鋼到普遍采用低碳、超低碳不銹鋼的過渡,而我國是在1985—1990年間才大力進行低碳、超低碳不銹鋼的開發(fā)、生產與應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展,例如1988年底我國低碳、超低碳18-8型不銹鋼產量已占我國不銹鋼產量的10%左右。但與不銹鋼生產、應用的先進國家相比(例如日、美等國含Ti的18-8型Cr-Ni鋼僅占不銹鋼產量的1.5%左右),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80年代,我國還開展了控氮(N 0.05%—0.10%)和氮合金化(N0.10%)Cr-Ni奧氏體不銹鋼的研制工作。試驗表明,氮在Cr-Ni奧氏體不銹鋼和雙相不銹鋼中是一種無價且非常有益的合金元素。對氮的強化作用,降低鋼的晶間腐蝕敏感性,改善鋼的耐蝕性,特別是改善鋼的耐點蝕等方面的機理,正在進行深入的研究工作。幾種控氮和氮合金化的Cr-Ni奧氏體不銹鋼已結合工程需要投入了批量生產和應用。
二、不銹鋼的概念
不銹鋼是不銹鋼和耐酸鋼的簡稱。在冶金學和材料科學領域中,依據鋼的主要性能特征,將含鉻量大于10.5%,且以耐蝕性和不銹性為主要使用性能的一系列鐵基合金稱作不銹鋼。通常對在大氣、水蒸汽和淡水等腐蝕性較弱的介質中不銹和耐腐蝕的鋼種稱為不銹鋼;對在酸、堿、鹽等腐蝕性強烈的環(huán)境中具有耐蝕性的鋼種稱為耐酸鋼。兩個鋼類因成分上的差異而導致了它們具有不同的耐蝕性,前者合金化程度低,一般不耐酸;后者合金化程度高,既具有耐酸性又具有不銹性。
不銹鋼的定義:含鉻量為10.5%以上的鐵基合金稱為不銹鋼。
不銹鋼最基本的特性:是它在大氣條件下的耐銹性和在各種液體介質中有耐蝕性。
這一特性與鋼中的鉻含量有直接關系,隨著鉻含量的提高而增強。當鉻含量達到10.5%以上時鋼的這一特征發(fā)生突變,從易生銹到不銹,從不耐蝕到耐腐蝕,見圖2-1和圖2-2。而且含鉻量從10.5%以后隨著鉻含量的不斷提高,其耐銹性和耐蝕性也不斷得到改善。一般不銹鋼的最高鉻含量為26%,更高的鉻含量已沒有必要。
不銹鋼的涵義
不銹鋼是不銹鋼和耐酸鋼的總稱。不銹鋼是指耐大氣、蒸汽和水等弱腐蝕介質的鋼,而耐酸鋼則是指耐酸、堿、鹽等化學浸蝕性介質腐蝕的鋼。
不銹鋼與耐酸鋼在合金化程度上有較大差異。不銹鋼雖然具有不銹性,但并不一定耐酸;而耐酸鋼一般則均具有不銹性。
三、不銹鋼的分類及特點
不銹鋼鋼種很多,性能又各異,常見的分類方法有:
① 按鋼的組織結構分類,如馬氏體不銹鋼、鐵素體不銹鋼、奧氏體不銹鋼和雙相不銹鋼等。
② 按鋼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或鋼中一些特征元素來分類,如鉻不銹鋼、鉻鎳不銹鋼、鉻鎳鉬不銹鋼以及超低碳不銹鋼、高鉬不銹鋼、高純不銹鋼等。
③ 按鋼的性能特點和用途來分類,如耐硝酸(硝酸級)不銹鋼、耐硫酸不銹鋼、耐點蝕不銹鋼、耐應力腐蝕不銹鋼、高強度不銹鋼等。
④ 按鋼的功能特點分類,如低溫不銹鋼,無磁不銹鋼,易切削不銹鋼,超塑性不銹鋼等。
目前最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按鋼的組織結構特點和按鋼的化學成份特點以及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來分類。例如,把目前的不銹鋼分為:馬氏體鋼(包括馬氏體Cr不銹鋼和馬氏體Cr-Ni不銹鋼)、鐵素體鋼、奧氏體鋼(包括Cr-Ni和Cr-Mn-Ni(-N)奧氏體不銹鋼)、雙相鋼(+雙相)和沉淀硬化型鋼等五大類,或分為鉻不銹鋼和鉻鎳不銹鋼兩大類,下面簡單介紹這五類不銹鋼的特點。
1、奧氏體系不銹鋼
奧氏體系不銹鋼是面心立方結構,代表鋼種是304、321、316。主要特點是:
l 在正常熱處理條件下,鋼的基體組織為奧氏體,在不恰當熱處理或不同受熱狀態(tài)下,在奧氏體基體中有可能存在少量的碳化物及鐵素體組織。
l 奧氏體不銹鋼不能通過熱處理方法改變它的力學性能,只能采用冷變形的方式進行強化。
l 可以通過加入鉬、銅、硅等合金化元素的方法得到適用于各種使用條件的不同鋼種,如316L、304Cu等。
l 無磁性、良好的低溫性能、易成型性和可焊性是這類鋼種的重要特性。
2、鐵素體系不銹鋼
鐵素體系不銹鋼是體心立方結構,代表鋼種是409、430,其耐蝕性不如奧氏體不銹鋼。主要特點是:
l 抵抗應力腐蝕開裂能力優(yōu)越于奧氏體系不銹鋼;
l 常溫下帶強磁性;
l 熱處理不能硬化,具有優(yōu)秀的冷加工性。
3、馬氏體系不銹鋼
馬氏體系不銹鋼常溫下具有馬氏體組織,代表鋼種有410、420。主要特點是:
l 馬氏體系不銹鋼常溫下具有強磁性,一般來講其耐蝕性不突出,但強度高,使用于高強度結構用鋼。
l 高溫下具有穩(wěn)定的奧氏體組織,空冷或油冷下轉變成馬氏體相,常溫下具有完全的馬氏體組織。
4、雙相不銹鋼
成分中高Cr高N,常溫下具有奧氏體和鐵素體混合相,代表鋼種是2304、2205、2507。主要特點是:
l 在高溫下基本為鐵素體組織,在冷卻至室溫時具有30-50%鐵素體+奧氏體雙相組織。
l 屈服強度高、超強的耐點蝕、耐應力腐蝕能力,易于成型和焊接。
5、沉淀硬化系不銹鋼
沉淀硬化不銹鋼按其組織可分成馬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以0Crl7Ni4Cu4Nb為代表),半奧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以0Crl7Ni7Al 和0Crl5Ni25Ti2MoVB為代表)和奧氏體加鐵素體沉淀硬化不銹鋼(以PH55A、B、C為代表)。這類材料是利用熱處理后時效析出Cu、Al、Ti、Nb等的金屬化合物來提高材料的強度。主要特點是:
l 這種類型的不銹鋼可借助于熱處理工藝調整其性能,使其在鋼的成型、設備制造過程中處于易加工和易成型的組織狀態(tài)。半奧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通過馬氏體相變和沉淀硬化,奧氏體、馬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通過沉淀硬化處理使其具有高的強度和良好的韌性。
l 鉻含量在17%左右,加之含有鎳、鉬等元素,因此,除具有足夠的不銹性外,其耐蝕性接近于18-8型奧氏體不銹鋼。
四、不銹鋼成分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純金屬具有比較高的塑性,當加入其他合金元素后,形成單相固溶體時也有較好的塑性,如鐵鎳合金可形成連續(xù)固溶體,因此鐵與鎳在任意比例的情況下,合金的塑性都是很高的。
但在含有其它元素的條件下,形成不溶于固溶體或部分溶于固溶體的金屬間化合物,使金屬的塑性降低,因此合金的塑性比純金屬或單相固溶體的塑性差。
l 鐵(Fe):是不銹鋼的基本金屬元素;
l 鉻(Cr):是主要鐵素體形成元素,鉻與氧結合能生成耐腐蝕的Cr2O3鈍化膜,是不銹鋼保持耐蝕性的基本元素之一,鉻含量增加可提高鋼的鈍化膜修復能力,一般不銹鋼中的鉻含量必須在12%以上;
l 碳(C):是強奧氏體形成元素,可顯著提高鋼的強度,另外碳對耐腐蝕性也有不利的影響;
l 鎳(Ni):是主要奧氏體形成元素,能減緩鋼的腐蝕現(xiàn)象及在加熱時晶粒的長大;
l 鉬(Mo):是碳化物形成元素,所形成的碳化物極為穩(wěn)定,能阻止奧氏體加熱時的晶粒長大,減小鋼的過熱敏感性,另外鉬元素能使鈍化膜更致密牢固,從而有效提高不銹鋼的耐Cl-腐蝕性;
l 鈮、鈦(Nb、Ti):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能提高鋼的耐晶間腐蝕能力。但碳化鈦對不銹鋼的表面質量有不利影響,因此在表面要求較高的不銹鋼中一般通過添加鈮來改善性能。
l 氮(N):是強奧氏體形成元素,可顯著提高鋼的強度。但是對不銹鋼的時效開裂影響較大,因此在沖壓用途的不銹鋼中要嚴格控制氮含量。
l 磷、硫(P、S):是不銹鋼中的有害元素,對不銹鋼的耐腐蝕性和沖壓性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五、不銹鋼的一般物理性質
1、熱傳導
v 不銹鋼的熱傳遞速度比較慢,例如:不銹鋼的熱傳導率和鋁相比430鋼種為1/8,304鋼種為1/13,與碳鋼相比分別為1/2和1/4。
v 常溫下與其它材料相比較的熱傳導率如表5-1所示。
2、線膨脹
v 與碳鋼相比304鋼種的線膨脹系數較大,430鋼種的線膨脹系數稍小。另外,鋁、銅的膨脹系數要比不銹鋼大。
v 各種材料的線膨脹系數如表5-1所示。
表5-1 各種材料在常溫下的熱傳導率和線膨脹系數
材料
熱傳導率(102)W/(m℃)
線膨脹系數(10-6)/℃
銀
4.12
19
銅
3.71
16.7
鋁
1.95
23
鉻
0.96
17
鎳
0.84
12.8
鐵
0.79
11.7
碳素鋼
0.58
11
SUS430
0.26
10.4
SUS304
0.16
16.4
3、不銹鋼的電阻器
與純金屬相比,合金的比電阻一般比較大,不銹鋼也是如此,與它的構成元素Fe、Cr、Ni相比,電阻值明顯要大。鋼中的合金元素越多,電阻就越大,如304鋼種要比430鋼種大,310S鋼種則更大。
表5-2 各種材料的電阻
材 料
比電阻(室溫條件下)cm
導
體
純
金
屬
銀
1.6210-6
銅
1.7210-6
鋁
2.7510-6
Ni
7.210-6
鐵
9.810-6
Cr
1710-6
合
金
青銅(錫-銅)
1510-6
SUS430(鐵-18%Cr)
6010-6
SUS304(鐵-18%Cr)-8%Ni
7210-6
SUS310S(鐵-25%Cr)-20%Ni
7810-6
NiCr(nNi-Cr)
10810-6
鐵-Cr-鋁合金
14010-6
4、不銹鋼的磁性
表5-3 各種材料的磁性性質
材料
磁性性質
透磁率m
SUS430
強磁性
-
鐵
強磁性
-
Ni
強磁性
-
SUS304
非磁性(冷加工時有磁性)
1.5(65%加工)
SUS301
非磁性(冷加工時有磁性)
14.8(55%加工)
SUS305
非磁性
-
5、應變硬化指數(n)
v 應變硬化指數就是通常所說的n值,表示材料冷作硬化現(xiàn)象的一個指標,可以反映材料的沖壓成形性能。
v 應變硬化指數大,顯示材料的局部應變能力強,防止材料局部變薄能力強,使變形分布趨于均勻化,材料成形時的總體成形極限高。
6、冷加工誘變馬氏體轉變點Md(30/50)
1) 定義
v Md(30/5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Cu)-18.5Mo-65Nb
表示經30%的冷變形后生成50%馬氏體的溫度。
v 馬氏體轉變點Md(30/50)越低,在冷加工變形過程中誘變馬氏體不容易產生,冷作硬化程度小,越有利于拉深成形。其中Ni含量對誘變馬氏體轉變點的影響是很明顯的,Ni含量高,馬氏體轉變點降低,材料在冷變形過程中硬化程度小。
2) 產生原理
v 不銹鋼的冷作硬化現(xiàn)象主要是由兩種原因引起的:
一種是位錯增多引起的加工硬化;
一種是組織轉變(奧氏體轉變?yōu)轳R氏體轉變)引起的加工硬化。
v 對SUS430鋼種而言,加工變形過程中不會發(fā)生組織轉變,其冷作硬化現(xiàn)象全部是由位錯的增多引起的。
v 304鋼種在冷變形過程中兩種硬化現(xiàn)象都存在,而且組織轉變引起的硬化是主要的,這也是奧氏體不銹鋼的冷作硬化現(xiàn)象比鐵素體不銹鋼要明顯、加工硬化系數(n值)大的原因。
7、晶粒度(N)
1) 定義
晶粒度的物理意義可根據以下公式表示:
n=2N-1
n — 放大100倍時平均每161.25px2(1平方英寸)內所含晶粒數目
N — 晶粒度
2) 解釋與應用
v 晶粒度N級別越高,單位截面積上的晶粒數越多,材料的晶粒就越細,強度越大。
v 晶粒較大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應變比(R),并降低屈強比和屈服伸長。但晶粒較大時,它們在材料表層取向不同,變形量差異比較明顯,材料表面易出現(xiàn)“桔皮”現(xiàn)象。細化晶粒可減輕桔皮現(xiàn)象發(fā)生,但晶粒過細,R值會減小,屈強比和屈服伸長都會增大,不利于成形。
v 304鋼種的晶粒度一般要求在7-9級之間。
六、不銹鋼材料的基本性能
1、屈服強度(力學符號Rp0.2,英文縮寫YS)
l Rp0.2=P0.2/F0
l P0.2—拉伸試樣塑性變形量為0.2%時承受的載荷
l F0 —拉伸試樣的原始截面積
v 材料的屈服強度小,表示材料容易屈服,成形后回彈小,貼模性和定形性好。
2、抗拉強度(力學符號Rm,英文縮寫TS)
l Rm =Pb/F0
l Pb—拉伸試樣斷裂前承受的最大載荷
l F0—拉伸試樣的原始截面積
v 材料的抗拉強度大,材料變形過程中不容易被拉斷,有利于塑性變形。
3、屈強比(Rp0.2/Rm)
v 屈強比對材料沖壓成形性能影響很大,屈強比小,材料由屈服到破裂的塑性變形階段長,成形過程中發(fā)生斷裂的危險性小,有利于沖壓成形。
v 一般來講,較小的屈強比對材料在各種成形工藝中的抗破裂性都有利。
表6-1 常見不銹鋼材料的屈強比
鋼種
Rp0.2 (N/mm2)
Rm (N/mm2)
屈強比
SUS304
300
670
0.45
SUS304(Cu)
295
640
0.46
SUS316
312
625
0.5
SUS316L
245
525
0.47
SUS430
350
510
0.69
SUS409L
241
410
0.59
4、延伸率(力學符號A,英文縮寫EL)
v 延伸率是材料從發(fā)生塑性變形到斷裂的總的伸長長度與原有長度的比值,即:
式中 A — 材料的延伸率(%)
L— 試樣被拉斷時的長度(mm)
L0— 拉伸前試樣的長度(mm)
v 材料的延伸率大,就是材料允許的塑性變形程度大,抗破裂性好,對拉深、翻邊、脹形各類變形都有利。
v 一般來說,材料的翻邊系數和脹形性能(埃里克森值)都與延伸率成正比關系。
5、不銹鋼的沖壓性能
對應的材料的性能為脹形成形性能、翻邊成形性能、擴孔成形性能和彎曲成形性能。要了解沖壓成形性能首先要了解沖壓成形工藝。 基本的沖壓成形加工工藝有:拉深工藝、脹形工藝、翻邊工藝(包括擴孔)、彎曲工藝。
1 )拉深成形工藝
拉深是利用專用模具將沖裁或剪裁后所得到的平板坯料制成開口的空心件的一種沖壓工藝方法。
其特點是板料在凸模的帶動下,可以向凹模內流動,即依靠材料的流動性和延伸率成形。
2)脹形成形工藝
脹形是利用模具強迫坯料厚度減薄和表面積增大,以獲取零件幾何形狀的沖壓加工方法。
特點是坯料被壓邊圈壓死,不能向凹模內流動,完全依靠材料本身的延伸成形。
3)翻邊成形工藝
翻邊是利用模具把坯料上的孔緣或者外緣翻成豎邊的沖壓加工方法。
在圓孔翻邊的中間階段,即凸模下面的材料尚未完全轉移到側面之前,如果停止變形,就會得到右圖所示的成形方式,這種成形方式叫做擴孔,生產應用也很普遍。
4)彎曲成形工藝
彎曲成形是將板料、棒料、管料或型材等彎成一定形狀和角度零件的成形方法,如圖6-4所示。
? 一般的304薄板都不會產生彎曲開裂現(xiàn)象。
? 430鋼種在板厚較厚時容易產生彎曲開裂現(xiàn)象。
? 七、不銹鋼的腐蝕
不銹鋼的不銹特性是由于鋼板表面特殊的鈍化保護膜,首先簡單介紹一下不銹鋼的耐蝕機理,即鈍化膜理論。
所謂鈍化膜就是在不銹鋼表面有一層以Cr2O3為主的薄膜。由于這個薄膜的存在使不銹鋼基體在各種介質中腐蝕受阻,這種現(xiàn)象稱為鈍化。這種鈍化膜的形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銹鋼本身就有自鈍化的能力,這種自鈍化能力隨鉻含量的提高而加快。另一種較廣泛的形成條件是不銹鋼在各種水溶液(電解質)中,在被腐蝕的過程中形成鈍化膜而使腐蝕受阻。
一般不銹鋼的腐蝕類型分為兩類:均勻腐蝕、局部腐蝕,隨著不銹鋼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派生出了新的腐蝕類型——“銹蝕”。
1、均勻腐蝕
均勻腐蝕是指裸露在腐蝕環(huán)境的金屬表面全部發(fā)生電化學或化學反應,均勻受到腐蝕。這種腐蝕也可以測量其進行速度,也可以預測以后的腐蝕程度,設定安全系數,設定材料的使用期,所以它是眾多腐蝕種類中最不危險的腐蝕,通常均勻腐蝕的腐蝕程度按照重量、厚度減少的多少來衡量。除了特殊環(huán)境以外,不銹鋼的均勻腐蝕的速度極低,使用壽命長,維護費用低。
表7-1不銹鋼耐蝕性的十級標準
耐蝕性評價
腐蝕率(mm/年)
等 級
完全耐蝕
<0.001
1
很耐蝕
0.001-0.005
0.005-0.010
2
3
耐 蝕
0.010-0.05
0.05-0.10
4
5
尚耐蝕
0.10-0.50
0.50-1.00
6
7
欠耐蝕
1.00-5.00
5.00-10.0
8
9
不耐蝕
10.0
10
如果在使用過程中要求保持鏡面或尺寸精密的設備應選用1-3級的不銹鋼;要求長期不漏或要求使用年限的設備,應選用2-5級;對于檢修方便或壽命不需很長的設備可選用4-7級的不銹鋼。對于年腐蝕率超過1mm的一般不選用。
2、局部腐蝕
局部腐蝕是指在腐蝕介質的作用下,鋼的基體在特定的部位被快速腐蝕的一種腐蝕形式。這種腐蝕對設備的威脅極大,因此必須根據介質條件正確地選用不銹鋼。局部腐蝕主要類型有:晶間腐蝕、點蝕、應力腐蝕、銹蝕等。
● 晶間腐蝕
晶間腐蝕多發(fā)生在中等濃度硫酸、高濃度硝酸和有機酸等酸性介質中發(fā)生。腐蝕形式是不銹鋼基體的晶粒邊界受到加速腐蝕。產生這種腐蝕的原因是晶界處貧鉻造成的。
為了防止晶界貧鉻提高抗晶間腐蝕能力,主要有兩個辦法:一是降低鋼中的碳含量≤0.03%的超低碳不銹鋼;二是向鋼中添加鈦或鈮。
● 點蝕
點蝕是一種很危險的局部腐蝕,多發(fā)生在含有氯、溴、碘等水溶液中,產生小孔然后急劇進行腐蝕的現(xiàn)象,嚴重時會穿透鋼板, 一般不能以重量減少多少來評價其腐蝕程度。
提高耐點蝕能力的措施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提高局部的耐點蝕能力,減少鋼中的夾雜物,特別是硫含量;二是鋼的基體抗點蝕能力,影響基體耐蝕性的合金元素主要是鉻、鉬、氮三個元素。
● 縫隙腐蝕
產生縫隙腐蝕的主要原因是設備內有縫隙,例如鉚接、墊片或者設備內有死角等原因,介質在這些地方由于不流動,所以氯離子濃縮而加快腐蝕。
為了防止發(fā)生縫隙腐蝕,首先應盡量避免有縫隙的設計,或使縫隙敞開;其次提高耐縫隙腐蝕的能力,其中合金元素的影響與點蝕相同。
● 應力腐蝕
應力腐蝕的外貌是沿設備厚度的垂直方向呈樹枝狀的腐蝕,使設備開裂。產生應力腐蝕的條件除介質條件外,與設備在制造過程產生拉伸應力有直接關系。發(fā)生這種腐蝕的主要設備有熱交換器、冷卻器、蒸汽發(fā)生器、送風機、干燥機和鍋爐等。
提高不銹鋼耐應力腐蝕的措施:一是提高耐應力腐蝕指標△Ni;二是對設備進行消除殘余應力的熱處理。
3、銹蝕
不銹鋼的耐蝕性能是近年來由于不銹鋼作為裝飾材料廣泛應用而提出的新的耐蝕性指標。不銹鋼作為建筑用的板、管等材料同時要具有裝飾性和美觀性。 影響不銹鋼耐銹性能的因素與耐點蝕性的因素是完全相同的,主要取決于基體抗銹性和銹蝕源(夾雜物)的含量。
八、表面加工等級分類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產活水平不斷提高,民用不銹鋼已進入了各個不同的行業(yè),特別是冷軋板的用量快速增加,在選材和選擇表面加工等級方面都要按不同的要求合理選用,達到最經濟、實用的目的。
來源:
Nb表示什么材質
鈮。
鈮?niobium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Nb,原子序數41,原子量92.90638,屬周期系ⅤB族。1801年英國C.哈切特從鈮鐵礦中分離出一種新元素的氧化物,并命名該元素為columbium(中譯名鈳)。
鈮是灰白色金屬,熔點2468℃,沸點4742℃,密度8.57克/立方厘米。室溫下鈮在空氣中穩(wěn)定,在氧氣中紅熱時也不被完全氧化,高溫下與硫、氮?、碳直接化合?,能與鈦?、鋯、鉿、鎢形成合金。不與無機酸或堿作用,也不溶于王水,但可溶于氫氟酸。
擴展資料:
世界上很大一部份鈮以純金屬態(tài)或以高純度鈮鐵和鈮鎳合金的形態(tài),用于生產鎳、鉻和鐵基高溫合金。這些合金可用于噴射引擎、燃氣渦輪發(fā)動機、火箭組件、渦輪增壓器和耐熱燃燒器材。鈮在高溫合金的晶粒結構中會形成''相態(tài)。
這類合金一般含有最高6.5%的鈮。Inconel 718合金是其中一種含鈮鎳基合金,各元素含量分別為:鎳50%、鉻18.6%、鐵18.5%、鈮5%、鉬3.1%、鈦0.9%以及鋁0.4%。應用包括作為高端機體材料,如曾用于雙子座計劃。
鈮作為微合金化元素加入鋼中并不改變鐵的結構,而是與鋼中的碳氮硫結合,改變鋼的顯微結構。鈮對鋼的強化作用主要是的是細晶強化和彌散強化,鈮能和鋼中的碳氮生成穩(wěn)定的碳化物和碳氮化物。而且還可以使碳化物分散并形成具有細晶化的鋼。
鈮還可以通過誘導析出和控制冷卻速度,實現(xiàn)析出物彌散分布。在較寬的范圍內調整鋼的韌性水平。因此,加入鈮不僅可以提高鋼的強度,還可以提高鋼的韌性、抗高溫氧化性和耐蝕性!降低鋼脆性轉變溫度,獲得好的焊接性能和成型性能。該成分被廣泛的應用到連續(xù)油管的管材材料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鈮
金屬鈦ti2 tc4 哪個好 區(qū)別
鈦合金的牌號、品種很多,超過100種。工業(yè)上可利用的用40-50種,最常用的也就十多種。其中包括各種不同品味工業(yè)純鈦和被精選出的鈦合金,如Ti-6AL-4V,Ti-5AL-2.5Sn,Ti-2AL-1.5Mn,Ti-3AL-2.5V,Ti-6AL-2Sn-4Zr-2Mo,Ti-6AL-2Sn-4Zr-6Mo,Ti-8AL-1Mo-1V,Ti-13V-11Cr-3AL,Ti-15V—3Cr-3AL-Sn和Ti-10V-2Fe-3AL以及Ti-0.20Pd、Ti-0.3Mo-0.8Ni等。然而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前兩個重要合金(Ti-6Al-4V;Ti-5Al-2.5Sn)是為最典型的,也是世界各國公認的。
一、按組織分類
? ?鈦合金一般是按其組織來命名的,即鈦合金(含近鈦合金)、鈦合金及(+)鈦合金。中國國家標準中分別用TA、TB、TC作為字頭表示鈦合金的類型,然后跟著一個數字代表合金序號,如TA代表型鈦合金,TA7鈦合金為Ti5Al-2.5Sn合金;TB代表鈦合金,TB2為Ti-5Mo-5V-8Cr-3Al合金;TC代表+型合金,如TC4鈦合金為Ti-6Al-4V合金。
?鈦合金,主要含有穩(wěn)定元素,在室溫穩(wěn)定狀態(tài)下,基本為相的鈦合金,如工業(yè)純鈦(TA0、TA1、TA2、TA3)和TA7(Ti-5Al-5Sn)。鈦合金主要應用于化工、石化和加工工業(yè),在這些工業(yè)中首要考慮的是合金的耐腐蝕性能和可加工變形能力,工業(yè)純鈦(TA0-TA3四種),TA9鈦合金含鈀合金(TA9鈦鈀合金)和含少量的鉬和鎳合金(TA10鈦鉬鎳合金)為首選。
?近鈦合金,這類鈦合金中加入少量穩(wěn)定元素,在室溫穩(wěn)定狀態(tài)下,退火組織中包含少量相或金屬間化合物,一般不超過10%,如TA11(Ti-8Al-1Mo-1V),這是美國開發(fā)的鈦合金,用于高溫狀態(tài)下使用,但鋁含量高會導致熱鹽效應力腐蝕問題;TA15(Ti-6.5Al-1Mo-1V-2Zr)是俄羅斯開發(fā)的BT20合金。TA11鈦合金與TA15鈦合金為相類似合金,后者降低了鋁含量增加了鋯,這樣就保持耐熱性并改善了熱鹽效應力腐蝕。+化合物合金TA13(Ti-2.5CU)是英國開發(fā)的IMI230合金。
+鈦合金,含有較多的穩(wěn)定元素,在室溫穩(wěn)定狀態(tài)下,由及相所組成的鈦合金。含量一般為10%-50%。+鈦合金有中等強度,并可熱處理強化,但焊接性能較差。根據鉬當量不同,此類合金又可分成馬氏體型和過渡型。其中典型合金Ti-6Al-4V,該合金是美國水城兵工廠與1954年研制成的,廣泛用于宇航工業(yè),該合金產品占鈦合金產量的55%-65%,可用于生產各種大規(guī)格航空鍛件和零件,Ti-6Al-4V合金由于他具有優(yōu)良的綜合性能,研究的最為深入,使用的時間最長,應用的領域最廣泛,所以該合金誕生半個世紀以來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中國牌號為TC4,美國鈦金屬公司所屬Timet分部牌號為Ti-6Al-4V,美國活性金屬公司為RMI6Al4V,英國鈦金屬公司為IMI318,俄羅斯為BT6,日本住友為ST-Al40,法國為TA6V,德國為LT31.
二、按強度分類
?鈦合金添加元素,利用鉬當量[Mo1]ep和鋁當量[Al]ep來表達:與近鈦合金[Mo1]ep為12-13,[Al]ep為5-8;+鈦合金[Mo1]ep為5-12,[Al]ep為6-30;鈦合金(亞穩(wěn)合金)[Mo1]ep為12-25,[Al]ep為5-8。更適合設計者需要是按強度分類,可分為低強度、普通強度、中等強度、高強度、最高強度分類。
三、按用途分類
1、工業(yè)純鈦
?工業(yè)純鈦是鈦含量不低于99%,并含有少量鐵、氧、碳、氮、氫等雜質的致密金屬鈦。雜質對純鈦的力學性能影響最明顯的是氧、氮和鐵,尤其是氧。氫與鈦的反應是可逆的,氫對鈦的性能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氫脆”,通常規(guī)定氫含量不得超過0.03%-0.05%氫。工業(yè)純鈦在常溫雖是密排六方晶格(),但其軸比小(c/a=1.587),有較好的可加工性。純鈦的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好,對熱處理不敏感。
?工業(yè)純鈦作為外科植入物金屬材料已經列入ISO5832-2-1999國際標準,滿足長期植入物的材料應有下列基本要求:抗腐蝕、生物相容、優(yōu)越的抗拉強度、耐疲勞和有良好的韌性、彈性磨具、抗磨損以及令人滿意的價格。
2、耐腐蝕鈦合金
?耐腐蝕鈦合金適合于在強腐蝕性介質中應用,主要為低強合金。在非宇航領域中主要是利用耐腐蝕性能好這一優(yōu)點。耐蝕鈦合金提高了工業(yè)純鈦在還原性介質中(如鹽酸、硫酸、磷酸、草酸和甲酸)的耐腐蝕能力,目前成熟的鈦鉬、鈦鈀、鈦鉬鎳、鈦鎳、鈦鉭等合金。
?鈦鉬合金是研究最早(1952年)的,他在還原性的鹽酸中具有優(yōu)異的耐腐蝕性,Ti-30Mo合金在沸騰的5%碳酸、沸騰的5%硫酸、沸騰10%磷酸、沸騰的10%醋酸和沸騰50%甲酸中,一般最大的腐蝕率為0.0254-0.0508mm/a.而純鈦在93.3℃的10%硫酸溶液中腐蝕率達到38.1-50.8mm/a;Ti-30Mo合金在氧化性介質中耐腐蝕性較差。由于加入高密度的鉬鉿合金的熔煉、加工和焊接帶來一定的空難。由鈦鉬合金又派生除出了鈦鉬鈮、鈦鉬鋯、鈦鉬鈀等耐腐蝕鈦合金。
?TA9鈦鈀合金在氧化性介質中具有優(yōu)良的耐腐蝕性。對還原性介質也有一定的耐腐蝕能力,尤其能改善其在高氯離子濃度介質中的抗縫隙腐蝕能力。TA9鈦合金含0.2%鈀,TA9鈦鈀合金在5%沸騰硫酸中,可以使腐蝕率從48.26mm/a(工業(yè)純鈦)降低到0.508mm/a,耐腐蝕能力提高約95倍。該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成型和焊接性能,但含有貴金屬鈀,成本高。
鈦合金,這類鈦合金中含有足夠多的穩(wěn)定元素,在適當冷卻速度下室溫組織全部為相,通常又可分為可熱處理鈦合金(亞穩(wěn)定鈦合金)和穩(wěn)定鈦合金。可熱處理鈦合金,在淬火狀況下有非常好的工藝塑性,可以進行板材冷成型,并能通過時效處理獲得高達1300-1400MPa的室溫抗拉強度。
TA10鈦鉬鎳合金名義成分為Ti-0.3Mo-0.8Ni,是20實際70年代中期美國研究開發(fā)的Ti-12合金,是一種抗縫隙腐蝕的鈦合金,該合金在300℃的抗拉強度比純鈦高一倍,抗還原性介質的腐蝕能力明顯提高,在150-200℃的氯化物中不發(fā)生縫隙腐蝕。
?鈦鎳合金(Ti-2Ni)在高溫脫鹽裝置中的使用溫度可達到200℃左右。
?鈦鉭合金(Ti-5Ta)是俄羅斯以4204合金牌號、日本神戶制鋼以KS50Ta牌號生產的抗硝酸腐蝕的型鈦合金。該合金具有良好的工藝性能和焊接性能,在100-200℃流動的硝酸中腐蝕率低于0.1mm/a。已在硝酸回收裝置和核燃料后處理工序得到了應用。
3、結構鈦合金
?按強度分類的低強度鈦合金主要用于耐蝕環(huán)境,其他鈦合金用于結構件,稱結構鈦合金。普通強度鈦合金(約500MPa),主要包括工業(yè)純鈦、Ti-2Al-1.5Mn(TC1)、和Ti-3Al-2.5V(TA18),獲得了廣泛的應用。由于加工成型性能和可焊接性能好,合金用于制作各種航空板材零件和液壓管等,以及自行車民用產品。中等強度鈦合金(約900MPa)的典型合金是Ti-6Al-4V(TC4),廣泛用于宇航鈦合金工業(yè)。板材高強度鈦合金是室溫抗拉強度在1100MPa以上,由近鈦合金和亞穩(wěn)定鈦合金組成,主要用來代替飛機結構中常用的高強度結構鋼,其典型合金有了Ti-13V-11Cr-3Al、Ti-15V-3Cr-3Al-3Sn和Ti-10V-2Fe-3Al合金等。
4、耐熱鈦合金
?耐熱鈦合金是適合于在較高溫度下長期工作的鈦合金。它在整個工作溫度范圍內具有較高的瞬時個持久強度。室溫下有較好的塑性、較好的蠕變抗力和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在室溫與高溫下均有好的抗疲勞性能。主要用來制造壓壓氣機中的盤、葉片、進氣機匣以及飛機構件。已得到應用的耐熱鈦合金固溶強化+型和近型鈦合金。能在500℃以下長期工作的+型耐熱鈦合金,他們都含有較多的穩(wěn)定元素,鋁當量都在6以上。加入適當的穩(wěn)定元素,使合金在高溫下不僅顯示高的瞬時強度,而且具有足夠的塑性,典型的合金有TC4(Ti-6Al-4V),TC6(Ti-6Al-2.5Mo-2Cr-0.5Fe-0.3Si)和TC11(Ti-6.5Al-3.5Mo-1.5Zr-0.3Si)。在500℃以下長期工作的型耐熱鈦合金,它們都含有少量穩(wěn)定元素。鋁當量幾乎都在7以上,在平衡狀態(tài)下合金有更多的相,因此這些合金在500℃以上具有更高的蠕變抗力和更好的抗疲勞性和斷裂韌度。由于近型合金具有這些優(yōu)良的綜合性能,而使其成為耐熱合金的主要體系。典型的合金有Ti-8Al-1Mo-1V(美國Ti-811)、Ti6Al-2Zr-1Mo-1V(俄羅斯BT20)、Ti-6Al-2Sn-4Zr-2Mo(美國Ti-6242)和Ti-5.5Al-3.5Sn-3Zr-1Nb-0.3Mo-0.3Si(英國IMI-829)。
5、低溫鈦合金
低溫鈦合金是適合于低溫下使用的和+鈦合金。該類合金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加、韌性隨溫度的降低而很少下降,可作低溫結構件。低溫鈦合金發(fā)展趨勢是將氧含量由0.2%(普通級)降至0.12%,形成極低間隙級鈦合金(ELI)。能在超低溫(<77K)下使用。典型的合金有Ti-5Al-2.5Sn(ELI)。美國上世紀60年代初研制的Ti-5Al-2.5Sn(ELI為美軍標的MIL-9047),中國上世紀70年代末仿制成功該合金,稱TA7鈦合金,Ti-5Al-2.5Sn(ELI)合金特別適用于在-255℃的低溫下工作的液體燃料儲存容器。
常見的模具鋼材有哪幾種
制造冷沖壓模具的材料主要是金屬,凸、凹模所使用的模具鋼有碳素工具鋼;低合金工具鋼,中、高合金工具鋼,高速工具鋼;基體鋼;硬質合金和鋼結硬質合金等。比如:W18Cr4V、W12Cr4V4Mo、65Cr4W3Mo2VNb(65Nb)、7Cr7Mo3V2Si(LD)、6Cr4Mo3Ni2WV(CG2)及5Cr4Mo3SiMnVAl(012A1)、YG20、YG25等牌號;YGl5、YG20用于沖裁模;YG6、YG8、YG11用于拉深模;常用的鋼結硬質合金牌號有GT35、TLW50、TLMW50、GW50和DT等;常用的預硬鋼牌號有35Cr、35CrMo、40Cr、42CrMo等。高耐磨、高韌性的冷作模具鋼GM鋼和ER5鋼、Cr12、Cr12Mo1V1、Cr12MoV等。
制作注塑模具的鋼材有:T8A、 Tl0A、CrWMn,9Mn2V、Crl2、 Cr4WMoV、P20、5NiSCa, SMl、SM2PMS、06NiCrMoVTiAl、 06Ni7Ti2Cr等。
制作壓鑄模具的鋼材有:3Cr2W8V、225Cr4W5Mo2V、5Cr4W5Mo2V(RM-2)鋼、5Cr4Mo3SiMnVAl(O12Al)鋼、6Cr4Mo3Ni2WV(CG-2)、4Cr3Mo3W4VNb(GR)、4Cr3Mo2NiVNbB(HD)等。
關于Ti2A1NB是什么材質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admin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