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ticu是什么材料的詞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ticu是什么材料,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化學材料簡介和應用
(一)碳化硅(SiC)

碳化硅的晶體結構和金剛石相近,屬于原子晶體,它的熔點高(2827℃),硬度近似于金剛石,故又稱為金剛砂。將石英和過量焦炭的混合物在電爐中鍛燒可制得碳化硅。
純碳化硅是無色、耐熱、穩定性好的高硬度化合物。工業上因含雜質而呈綠色或黑色。
工業上碳化硅常用作磨料和制造砂輪或磨石的摩擦表面。常用的碳化硅磨料有兩種不同的晶體,一種是綠碳化硅,含SiC 97%以上,主要用于磨硬質含金工具。另一種是黑碳化硅,有金屬光澤,含SiC 95%以上,強度比綠碳化硅大,但硬度較低,主要用于磨鑄鐵和非金屬材料。
(二)氮化硼(BN)
氮化硼是白色、難溶、耐高溫的物質。將B2O3與NH4Cl共熔,或將單質硼在NH3中燃燒均可制得BN。通常制得的氮化硼是石墨型結構,俗稱為白色石墨。另一種是金剛石型,和石墨轉變為金剛石的原理類似,石墨型氮化硼在高溫(1800℃)、高壓(800Mpa)下可轉變為金剛型氮化硼。這種氮化硼中B-N鍵長(156pm)與金剛石在C-C鍵長(154pm)相似,密度也和金剛石相近,它的硬度和金剛石不相上下,而耐熱性比金剛石好,是新型耐高溫的超硬材料,用于制作鉆頭、磨具和切割工具。
(三)硬質合金
IVB、VB、VIB族金屬的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等,由于硬度和熔點特別高,統稱為硬質合金。下面以碳化物為重點來說明硬質含金的結構、特征和應用。
IVB、VB、VIB族金屬與碳形成的金屬型碳化物中,由于碳原子半徑小,能填充于金屬品格的空隙中并保留金屬原有的晶格形式,形成間充固溶體。在適當條件下,這類固溶體還能繼續溶解它的組成元素,直到達到飽和為止。因此,它們的組成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變動(例如碳化鈦的組成就在TiC0.5~TiC之間變動),化學式不符合化合價規則。當溶解的碳含量超過某個極限時(例如碳化鈦中Ti:C=1:1),晶格型式將發生變化,使原金屬晶格轉變成另一種形式的金屬晶格,這時的間充固溶體叫做間充化合物。
金屬型碳化物,尤其是IVB、VB、VIB族金屬碳化物的熔點都在3273K以上,其中碳化鉿、碳化鉭分別為4160K和4150K,是當前所知道的物質中熔點最高的。大多數碳化物的硬度很大,它們的顯微硬度大于1800kgmm2(顯微硬度是硬度表示方法之一,多用于硬質合金和硬質化合物,顯微硬度1800kgmm2相當于莫氏一金剛石一硬度9)。許多碳化物高溫下不易分解,抗氧化能力比其組分金屬強。碳化鈦在所有碳化物中熱穩定性最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金屬型碳化物。然而,在氧化氣氛中,所有碳化物高溫下都容易被氧化,可以說這是碳化物的一大弱點。
除碳原子外,氮原子、硼原子也能進入金屬晶格的空隙中,形成間充固溶體。它們與間充型碳化物的性質相似,能導電、導熱、熔點高、硬度大,同時脆性也大。
(四)金屬陶瓷
隨著火箭、人造衛星及原子能等尖端技術的發展,對耐高溫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既能在高溫時有很高的硬度、強度,經得起激烈的機械震動和溫度變化,又有耐氧化腐蝕、高絕緣等性能。無論高熔點金屬或陶瓷都很難同時滿足這些。金屬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韌性,但高溫化學穩定性較差,易于氧化。陶瓷的特點是耐高溫,化學穩定性好,但最大的缺點是脆性,抗機械沖擊和熱沖擊能力低。金屬陶瓷是由耐高溫金屬如Cr、Mo、W、Ti等和高溫陶瓷如Al2O3、ZrO3、TiC等經過燒結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高溫材料,它兼有金屬和陶瓷的優點,密度小,硬度大,耐磨,導熱性好,不會由于驟冷驟熱而脆裂。是具有綜合性能的新型高溫材料,適用于高速切削刀具、沖壓冷拉模具、加熱元件、軸承、耐蝕制件、無線電技術、火箭技術、原子能工業等。
二、新型陶瓷材料
傳統陶瓷主要采用天然的巖石、礦物、粘土等材料做原料。而新型陶瓷則采用人工合成的高純度無機化合物為原料,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經成型、燒結和其他處理而制成具有微細結晶組織的無機材料。它具有一系列優越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能,其應用范圍是傳統陶瓷遠遠不能相比的,這類陶瓷又稱為特種陶瓷或精細陶瓷。
新型陶瓷控化學成分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純氧化物陶瓷,
如Al2O3、ZrO2、MgO、CaO、BeO、ThO2等;另一類是非氧化物系陶瓷,如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和硅化物等。按照其性能與特征又可分為:高溫陶瓷、超硬質陶瓷、高韌陶瓷、半導體陶瓷。電解質陶瓷、磁性陶瓷、導電性陶瓷等。隨著成分、結構和I:藝的不斷改進,新劑陶瓷層出不窮。按其應用不同又可將它們分為工程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兩類。
在工程結構上使用的陶瓷稱為工程陶瓷,它主要在高溫下使用,也稱高溫結構陶瓷。這類陶瓷具有在高溫下強度高、硬度大、抗氧化、耐腐蝕、耐磨損、耐燒蝕等優點,是空間技術、軍事技術、原子能、業及化工設備等領域中的重要材料。工程陶瓷有許多種類,但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多,認為最有發展前途的是氯化硅、碳化硅和增韌氧化物三類材料。
精密陶瓷氨化硅代替金屬制造發動機的耐熱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工件溫度,從而提高熱效率,降低燃料消耗,節約能源,減少發動機的體積和重量,而且又代替了如鎳、鉻、鈉等重要金屬材料,所以,被人們認為是對發動機的一場革命。氮化硅可用多種方法制備,工業上普遍采用高純硅與純氮在1600K反應后獲得:
3Si+2N2 Si3N4
也可用化學氣相沉積法,使SiCl4和N2在H2氣氛保護下反應,產物Si3N4積在石墨基體上,形成一層致密的Si3N4層。此法得到的氮化硅純度較高,其反應如下:
SiCl4+2N2+6H2→Si3N4+12HCl
氯化硅、碳化硅等新型陶瓷還可用來制造發動機的葉片、切削刀具、機械密封件、軸承、火箭噴嘴、爐子管道等,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
利用陶瓷對聲、光、電、磁、熱等物理性能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而制造的陶瓷材料稱為功能陶瓷。功能陶瓷種類繁多,用途各異。例如,根據陶瓷電學性質的差異可制成導電陶瓷、半導體陶瓷、介電陶瓷、絕緣陶瓷等電子材料,用于制作電容器、電阻器、電子工業中的高溫高頻器件,變壓器等形形色色的電子零件。利用陶瓷的光學性能可制造固體激光材料、光導纖維、光儲存材料及各種陶瓷傳感器。此外,陶瓷還用作壓電材料、磁性材料、基底材料等。總之,新劑陶瓷材料幾乎遍及現代科技的每一個領域,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三、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是一種重要的電子材料。早期的磁性材料主要采用金屬及合金系統,隨著生產的發展,在電力工業、電訊工程及高頻無線電技術等方面,迫切要求提供一種具有很高電阻率的高效能磁性材料。在重新研究磁鐵礦及其他具有磁性的氧化物的基礎上,研制出了一種新型磁性材料——鐵氧體。鐵氧體屬于氧化物系統的磁性材料,是以氧化鐵和其他鐵族元素或稀土元素氧化物為主要成分的復合氧化物,可用于制造能量轉換、傳輸和信息存儲的各種功能器件。
鐵氧體磁性材料按其晶體結構可分為:尖晶石型(MFe2O4);石榴石型(R3Fe5O12);磁鉛石型(MFe12O19);鈣鈦礦型(MFeO3)。其中M指離子半徑與Fe2+相近的二價金屬離子,R為稀土元素。按鐵氧體的用途不同,又可分為軟磁、硬磁、矩磁和壓磁等幾類。
軟磁材料是指在較弱的磁場下,易磁化也易退磁的一種鐵氧體材料。有實用價值的軟磁鐵氧體主要是錳鋅鐵氧體Mn-ZnFe2O4和鎳鋅鐵氧體Ni-ZnFeO4。軟磁鐵氧體的晶體結構一般都是立方晶系尖晶石型,這是目前各種鐵氧體中用途較廣,數量較大,品種較多,產值較高的一種材料。主要用作各種電感元件,如濾波器、變壓器及天線的磁性和磁帶錄音、錄像的磁頭。
硬磁材料是指磁化后不易退磁而能長期保留磁性的一種鐵氧體材料,也稱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硬磁鐵氧體的晶體結構大致是六角晶系磁鉛石型,其典型代表是鋇鐵氧體BaFe12O19。這種材料性能較好,成本較低,不僅可用作電訊器件如錄音器、電話機及各種儀表的磁鐵,而已在醫學、生物和印刷顯示等方面也得到了應用。
鎂錳鐵氧體Mg-MnFe3O4,鎳鋼鐵氧體Ni-CuFe2O4及稀土石榴型鐵氧體3Me2O35Fe2O3(Me為三價稀土金屬離子,如Y3+、Sm3+、Gd3+等)是主要的旋磁鐵氧體材料。磁性材料的旋磁性是指在兩個互相垂直的直流磁場和電磁波磁場的作用下,電磁波在材料內部按一定方向的傳播過程中,其偏振面會不斷繞傳播方向旋轉的現象。旋磁現象實際應用在微波波段,因此,旋磁鐵氧體材料也稱為微波鐵氧體。主要用于雷達、通訊、導航、遙測、遙控等電子設備中。
重要的矩磁材料有錳鋅鐵氧體和溫度特性穩定的Li-Ni-Zn鐵氧體、Li-Mn-Zn鐵氧體。矩磁材料具有辨別物理狀態的特性,如電子計算機的"1"和"0"兩種狀態,各種開關和控制系統的"開"和"關"兩種狀態及邏輯系統的"是"和"否"兩種狀態等。幾乎所有的電子計算機都使用矩磁鐵氧體組成高速存貯器。另一種新近發展的磁性材料是磁泡材料。這是因為某些石榴石型磁性材料的薄膜在磁場加到一定大小時,磁疇會形成圓柱狀的泡疇,貌似浮在水面上的水泡,泡的"有"和"無"可用來表示信息的"1"和"0"兩種狀態。由電路和磁場來控制磁泡的產生、消失、傳輸、分裂以及磁泡間的相互作用,即可實現信息的存儲記錄和邏輯運算等功能,在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等科學技術中有著重要的應用。
壓磁材料是指磁化時能在磁場方向作機械伸長或縮短的鐵氧體材料。目前應用最多的是鎳鋅鐵氧體,鎳銅鐵氧體和鎳鎂鐵氧體等。壓磁材料主要用于電磁能和機械能相互轉換的超聲器件、磁聲器件及電訊器件、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器件等。
四、超導材料
金屬材料的電阻通常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當溫度降低到一定數值的時候,某些金屬及合金的電阻會完全消失,這種現象稱為超導現象。具有超導性的物質稱為超導體或超導材料。超導體電阻突然消失時的溫度稱為臨界溫度(Tc)。
荷蘭物理學家HK昂尼斯(Onnes)成功地制取了液體氦,獲得了4.2K的低溫。1911年他發現水銀的電阻在4.2K附近突然下降到零,這就是人類第一次發現了超導現象。隨著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周期表中有26種金屬具有超導性,單個金屬的超導轉變溫度都很低,最高的超導金屬是Nb,Tc一9.2K。因此,人們逐漸轉向研究金屬合金及化合物的超導性。
1986年4月瑞士科學家J.G貝德諾茲等發現由鋇、鑭、銅、氧組成的氧化物可能是高Tc的超導材料,并獲得了Tc為30K的超導體,這是對超導材料的研究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在這之后,各國科學家對這一類材料進行了廣泛研究。1987年2月美同科學家發現鋇把銅氧材料的超導轉變溫度高達98K,從而突破了液氦溫區而進入液氮溫區。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化學所、北京大學等也都分別研制成功Tc為83.7K的超導線材和超導薄膜。日本研制成功釔一鋇一銅一氧陶瓷高溫超導材料,其成分為0.6Ba~0.4Y~1ICu~3O,在123K開始顯示超導電性,在93K時出現零電阻。目前新的氧化物系列不斷出現,如Bi-Sr-Ca-CuO,Tl-Ba-Ca-CuO等,它們的超導轉變溫度超過了120K。這些研究成果為超導材料早日付諸實用開辟了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發現碳的第三種同素異形體——C60堿金屬作用形成AxC60(A代表鉀、銣、銫等),它們都是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列于下表。從表中可看到,大多數AxC60超導體的轉變溫度比金屬合金超導體高。這使人們看到C60這類有機超導體的巨大潛力,同時因其加上性能優于金屬氧化物(陶瓷)超導體,因此AxC60類超導體將是很有發展前途的超導材料。
AxC60的超導轉變溫度
K2 C60:19 Tc/K
Rb3C60:28 Tc/K
Cs3C60:30 Tc/K
Rb2CsC60:30 Tc/K
RbCs2C60:33 Tc/K
超導材料的應用范圍極為廣泛,用超導材料制造的超導磁體,可產生很強的磁場,且體積小,重量輕,損耗電能小,比目前使用的常規電磁鐵優異得多。應用超導材料還可以制造大功率超導發電機、磁流發電機、超導儲能器、超導電纜等。超導技術最引人注目的應用是超導磁懸浮列車,其車速可高達500km/h。在海洋航行中利用超導電磁推進器,即不用電動機而實現高速、高效、無噪音航行。利用超導的完全抗磁性可制造超導無摩擦軸承。無論是在能源、電子、通訊、交通,還是由防軍事技術、空間技術、受控熱核反應以及醫學等各個領域中,超導材料將以其特有的性能發揮出神奇的作用。
五、光導纖維與激光材料
(一)光導纖維
光導纖維簡稱光纖,是近10年來蓬勃發展起來的新型材料。光纖的中心是用高折射率的超純石英或特種光學玻璃拉制成的晶瑩細絲,稱纖維芯。纖維芯的外皮是一層低折射率的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纖維皮。光纖具有傳導光波的能力。
光纖的纖維芯是一種光密介質,外皮是一種光疏介質。當光線進入纖維芯,就只能在纖維芯內傳播(全反射),經無數次全反射,呈鋸齒形向前傳播,最后到達纖維芯的另一端。這就是光纖傳遞信號的原理,如下圖所示:
目前應用較多的有高純石英光纖、組分玻璃光纖和塑料光纖。石英光纖所需的主要原料是經過精制的石英(SiO2),它由SiCl4水解而得到:
SiCl4+2H2O=SiO2+4HCl
工業上通常將天然石英砂在電爐中以碳還原得到粗硅或結晶硅,其硅含量為95%~99%,然后再在結晶爐中用氯氣與粗硅合成四氯化硅:
SiO2+2C Si+2CO↑ Si+2Cl2 SiCl4
此法制得的SiCl4含有許多雜質,如BCl3、SiHCl3、PCl3等。需進一步精餾提純。由于石英光纖原材料資源豐富,化學性能極其穩定,除氫氟酸外,對各種化學試劑有強的耐蝕性。因此,已實際應用在各種通訊線路上。除石英光纖外,其他類型的光纖材料也在大力開發之中。
目前光纖最大的應用是在通訊上,即光纖通訊,光纖通訊信息容量很大,如20根光纖組成的像鉛筆一樣大小的一支電纜每天可通話76200人次,而直徑3英寸(32.54cm),由1800根銅線組成的電纜每天可只能通話900人次。此外,光纖通訊具有重量輕、抗干擾、耐腐蝕等優點,而且保密性好,原材料豐富,可大量節約有色金屬。因此光纖是一種極為理想的通訊材料。
光纖制成的光學元器件,如傳光纖維束,傳像纖維束,纖維面板等,能發揮一般光學元件所不能起的特殊作用。此外,利用光導纖維與某些敏感元件組合或利用光導纖維本身的特性,可以做成各種傳感器,用來測量溫度、電流、壓力、速度、聲音等。它與現有的傳感器相比,有許多獨特的優點,特別適宜于在電磁干擾嚴重、空間狹小、易燃易爆等苛刻環境下使用。
(二)激光材料
激光是20世紀的重大發明之一,自1960年用紅寶石作工作物質首次振蕩出了激光之后,在激光的基礎理論,激光的應用、激光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等各個方面都有了迅速的發展。激光是利用受激輻射原理,在諧振腔內振蕩出的一種特殊光。它同普通光相比,具有良好的單色性、相干性和高亮度的特點,在科學技術上有著廣泛的用途。
用于生產激光的材料叫做激光11作物質,有固體、氣體和液體二種,這里著重介紹固體激光材料。內體激光工作物質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激活離子(真正產生激光的離子)和基質材料(傳播光束的介質)。形成激活離子的元素有三類:第一類是過渡元素如錳、鉻、鈷、鎳、釩等;第二類是大多數稀土元素如釹、鈥、鏑、鉺、銩、鐿、镥、釓、銪、釤、鐠等;第三類是個別的放射性元素如鈾。目前應用最多的激活離子是Cr3+和Nd3+。基質材料有晶體和玻璃,每一種激活離子都有其對應的一種或幾種基質材料。例如,Cr3+滲入氧化鋁晶體中有很好的發生激光的性能,但摻入到其他晶體或玻璃中發光性能就很差,甚至不會產生激光。目前已研制出的同體激光工作物質有上百種之多,但有實際使用價值的主要有:紅寶石(Al2O3:Cr3+),摻釹釔鋁石榴石(Y3Al5O12:Nd3+),摻釹鋁酸釔(YAlO3:Nd3+)和釹玻璃四種。
紅寶石是最早振蕩出激光的材料,輸出激光波長為694.2nm的紅色光。紅寶石是以Al2O3晶體為基質材料,摻入質量分數為510-4的Cr2O3,激活離子是Cr3+。制備紅寶石單晶用的原料必須有很高的純度,通常用重結晶法提純后的銨明礬[NH4Al(SO4)212H2O]和重 鉻酸鋁[(NH4)2Cr2O7],將它們以一定比例混合,加熱到1050~1150℃,這時發生下列反應:
NH4Al(SO4)212H2O Al2(SO4)3+2NH3↑+SO3↑+25H2O↑
Al2(SO4)3 Al2O3+3SO3↑
2(NH4)2Cr2O7 4NH3↑+2Cr2O3+3O2↑+2H2O↑
制得的Al2O3和Cr2O3的混合物,再用火焰法或引上法制成紅寶石單晶。
摻釹釔鋁石榴石和摻釹鋁酸釔是分別以Y3Al5O12和YAlO3為基質材料,摻入不同濃度的Nd3+的作為激活離子的激光工作物質。
釹玻璃的激活離子是Nd3+,以K2O-BaO-SiO2成分的玻璃為基質材料時,產生激光的性能較好。用玻璃作同體激光工作物質的最大優點是,可以熔制出尺寸大、光學均勻性良好的材料,而且激活離子的質量分數可以提高到0.02~0.04。在核聚變的研究中,用釹玻璃激光器作為引發聚變反應的強光源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六、納米材料
材料絕大多數是固體物質,它的顆粒大小一般在微米數量級,一個顆粒包含著無數原子和分子,這時材料顯示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觀性質。當用特殊的方法把顆粒尺度加工到納米數量級大小,則一個納米級顆粒所含的分子數大為減小,這種由顆粒尺度為納米數量級(1~100nm)的超細微顆粒組成的間體材料稱為納米材料。納米材料在結構上與常規的晶態和非晶態材料有很大的差別。由于納米材料的粒子是超細微的,粒子數多,表面積大,而且處于粒子界面上的原子比例極大,一般可占總原子數的50%左右,這就使納米材料具有特殊的表面效應、界面效應、小尺寸效應、量子效應等,因而呈現出一系列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在電子、冶金、化學、生物和醫學等領域展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
納米材料熔點低,例如金的熔點是1064℃,而納米金的熔點只有330℃,降低了近700℃;又如納米級銀粉的熔點由金屬銀的962℃降低為100℃。納米金屬熔點的降低不僅使低溫燒結制備合金成為現實,還將為不互熔金屬冶煉成合金創造條件。
納米材料的表面積大,表面活性高,可制造各種高性能催化劑。例如,Ni或Cu-Zn化合物的納米顆粒對某些有機化合物的氫化反應是極好的催化劑,可替代昂貴的鉑或把催化劑;納米鉑黑催化劑可使乙烯氫化反應的溫度從600℃降至室溫;利用納米鎳粉作火箭固體燃料反應觸媒,燃燒效率可提高100倍。此外,其催化的反應選擇性還表現出特異性。如用硅載體鎳催化劑對內醛的氧化反應表明,鎳粒直徑在5nm以下時,反應選擇性發生急劇變化,醛分解反應得到有效控制,生成酒精的轉化率急劇增大。
陶瓷材料由于性脆、燒結溫度高等缺點,限制了其應用范圍。而納米陶瓷則具有很好的韌性和延展性能。研究表明:TiO2和CaF2納米陶瓷材料在80~180℃范圍內可產生約100%的塑性變形,韌性極好,而且燒結溫度降低,能在比大晶粒樣品低600℃的溫度下達到類似于普通陶瓷的硬度。這些特性使納米陶瓷材料在常溫或次高溫下進行冷加工成為可能。如果在次高溫下將納米陶瓷顆粒加工成型,然后作表面退火處理,就可以得一種表面保持常規陶瓷硬度,而內部仍具有納木材料延展性的高性能陶瓷。
納米材料還可以廣泛應用于生物醫藥領域,如進行細胞分離、細胞染色等。由于納米粒子比紅血球(6~9um)小得多,可以在血液里自由運動,因此,注入各種對機體無害的納米粒子到人體的各部位,可檢查病變和進行治療。研究納米生物學可以在納米尺度上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精細結構及其與功能的關系,獲取生命信息,特別是細胞內的各種信息。利用納米傳感器,可獲取各種生化反應的生化信息和電化學信息。
納米材料的出現給物理、化學、生物等許多學科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挑戰,納米科學技術必將發展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技術,人們將在納米尺度上重新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
icu病房裝修墻面、天花一般用什么材料?
國內一般是用塑鋼板,國外的icu用抗菌型裝飾材料比較多,如“安全消毒板”,這種材料具有主動抗菌、殺菌的性能,衛生安全更有保障,目前在國內一些高端醫院也開始采用這種材料。
空氣開關的級別可分哪幾種?
每個空氣開關都銘牌都有標注,主要是標注它的脫扣電流、短路電流等,下面詳細介紹:
1、按線路預期短路電流的計算來選擇斷路器的分斷能力精確的線路預期短路電流的計算是一項極其繁瑣的工作。因此便有一些誤差不很大而工程上可以被接受的簡捷計算方法:(1)對于10/0.4KV電壓等級的變壓器,可以考慮高壓側的短路容量為無窮大(10KV側的短路容量一般為200~400MVA甚至更大,因此按無窮大來考慮,其誤差不足10%)。(2)GB50054-95《低壓配電設計規范》的2.1.2條規定:“當短路點附近所接電動機的額定電流之和超過短路電流的1%時,應計入電動機反饋電流的影響”,若短路電流為30KA,取其1%,應是300A,電動機的總功率約在150KW,且是同時啟動使用時此時計入的反饋電流應是6.5∑In。(3)變壓器的阻抗電壓UK表示變壓器副邊短接(路),當副邊達到其額定電流時,原邊電壓為其額定電壓的百分值。因此當原邊電壓為額定電壓時,副邊電流就是它的預期短路電流。(4)變壓器的副邊額定電流Ite=Ste/1.732U式中Ste為變壓器的容量(KVA),Ue為副邊額定電壓(空載電壓),在10/0.4KV時Ue=0.4KV因此簡單計算變壓器的副邊額定電流應是變壓器容量x1.44~1.50。(5)按(3)對Uk的定義,副邊的短路電流(三相短路)為I(3)對Uk的定義,副邊的短路電流(三相短路)為I(3)=Ite/Uk,此值為交流有效值。(6)在相同的變壓器容量下,若是兩相之間短路,則I(2)=1.732I(3)/2=0.866I(3)(7)以上計算均是變壓器出線端短路時的電流值,這是最嚴重的短路事故。如果短路點離變壓器有一定的距離,則需考慮線路阻抗,因此短路電流將減小。例如SL7系列變壓器(配導線為三芯鋁線電纜),容量為200KVA,變壓器出線端短路時,三相短路電流I(3)為7210A。短路點離變壓器的距離為100m時,短路電流I(3)降為4740A;當變壓器容量為100KVA時其出線端的短路電流為3616A。離變壓器的距離為100m處短路時,短路電流為2440A。遠離100m時短路電流分別為0m的65.74%和67.47%。所以,用戶在設計時,應計算安裝處(線路)的額定電流和該處可能出現的最大短路電流。并按以下原則選擇斷路器:斷路器的額定電流In≥線路的額定電流IL斷路器的額定短路分斷能力≥線路的預期短路電流 因此,在選擇斷路器上,不必把余量放得過大,以免造成浪費。
2、斷路器的極限短路分斷能力和運行短路分斷能力 國際電工委員會的IEC947-2和我國等效采用IEC的GB4048.2《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低壓斷路器》標準,對斷路器極限短路分斷能力和運行短路分斷能力作了如下的定義: 斷路器的額定極限短路分斷能力(Icu):按規定的試驗程序所規定的條件,不包括斷路器繼續承載其額定電流能力的分斷能力; 斷路器的額定運行短路分斷能力(Ics):按規定的試驗程序所規定的條件,包括斷路器繼續承載其額定電流能力的分斷能力。 極限短路分斷能力Icu的試驗程序為otco。 其具體試驗是:把線路的電流調整到預期的短路電流值(例如380V,50KA),而試驗按鈕未合,被試斷路器處于合閘位置,按下試驗按鈕,斷路器通過50KA短路電流,斷路器立即開斷(OPEN簡稱O)并熄滅電弧,斷路器應完好,且能再合閘。t為間歇時間(休息時間),一般為3min,此時線路處于熱備狀態,斷路器再進行一次接通(CLOSE簡稱C)和緊接著的開斷(O)(接通試驗是考核斷路器在峰值電流下的電動和熱穩定性和動、靜觸頭因彈跳的磨損)。此程序即為CO。斷路器能完全分斷,熄滅電弧,并無超妯規定的損傷,就認定它的極限分斷能力試驗成功; 斷路器的運行短路分斷能力(Icu)的試驗程序為otco t co,它比Icu的試驗程序多了一次co。經過試驗,斷路器能完全分斷、熄滅電弧,并無超出規定的損傷,就認定它的額定進行短路分斷能力試驗通過。 Icu和Ics短路分斷試驗后,還要進行耐壓、保護特性復校等試驗。由于運行短路分斷后,還要承載額定電流,所以Ics短路試驗后還需增加一項溫升的復測試驗。 Icu和Ics短路或實際考核的條件不同,后者比前者更嚴格、更困難,因此IEC947-2和GB14048.2確定Icu有四個或三個值,分別是25%、50%、75%和100%Icu(對A類斷路器即塑殼式)或50%、75%、100%Icu(對B類斷路器,即萬能式或稱框架式)。斷路器的制造廠所確定的Ics值,凡符合上述標準規定的Icu百分值都是有效的、合格的產品。 萬能式(框架式)斷路器,絕大部分(不是所有規格)都具有過載長延時、短路短延時和短路瞬動的三段保護功能,能實現選擇性保護,因此大多數主干線(包括變壓器的出線端)都采用它作主(保護)開關,而塑殼式斷路器一般不具備短路短延時功能(僅有過載長延時和短路瞬動二段保護),不能作選擇性保護,它們只能使用于支路。 由于使用(適用)的情況不同,IEC92《船舶電氣》建議:具有三段保護的萬能式斷路器,偏重于它的運行短路分斷能力值,而大量使用于分支線塑殼斷路器確保它有足夠的極限短路能力值。我們對此的理解是:主干線切除故障電流后更換斷路器要慎重,主干線停電要影響一大片用戶,所以發生短路故障時要求兩個CO,而且要求繼續承載一段時間的額定電流,而在支路,經過極限短路電流的分斷和再次的合、分后,已完成其使命,它不再承載額定電流,可以更換新的(停電的影響較小)。但是,無論是萬能式或塑殼式斷路器,都有必須具備Icu和Ics這兩面三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只有Ics值在兩類斷路器上表現略有不同,塑殼式的最小允許Ics可以是25%Icu,萬能式最小允許Ics是50%的Ics=Icu的斷路器是很少的,即使萬能式也少有Ics=100%[國外有一種采用旋轉雙分斷(點)技術的塑殼式斷路器,它的限流性能極好,分斷能力的裕度很大,可做到Ics=Icu,但價格很高]。我國的DW45智能型萬能式斷路器的Ics為62.5%~65%Icu,國際上,ABB公司的F系列,施耐德的M系列也不過是70%左右,而塑殼式斷路器,國內各種新型號,Ics大抵在50%~75%Icu之間。 有些斷路器應用的設計人員,按其所計算的線路預期短路電流選擇斷路器時,以斷路器的額定運行短路分斷能力來衡量,由此判定某種斷路器(此斷路器的極限短路能力大于線路預期短路電流,而運行短路分斷能力則低于計算電流)為不合格。這是一個誤解。
3、斷路器的電氣間隙與爬電距離 確定電器產品的電氣間隙,必須依據低壓系統的絕緣配合,而絕緣配合則是建立在瞬時過電壓被限制在規定的沖擊耐受電壓,而系統中的電器或設備產生的瞬時過電壓也必須低于電源系統規定的沖擊電壓。因此: (1)電器的額定絕緣電壓應≥電源系統的額定電壓 (2)電器的額定沖擊耐受電壓應≥電源系統的額定沖擊耐受電壓 (3)電器產生的瞬態過電壓應≤電源系統的額定沖擊耐受電壓。 基于以上三原則,電器的額定沖擊耐受電壓(優先值)Uimp就與電源系統的額定電壓所確定的相對地電壓的最大值和電器的安裝類別(過電壓類別)等有很大的關系:相對地電壓值越大,安裝類別越高[分為I(信號水平級)、Ⅱ(負載水平級)、Ⅲ(配電水平級)、Ⅳ(電源水平級)],額定沖擊電壓就越大。例如相對地電壓為220V,安裝類別為Ⅲ時,Uimp為4.0KV,要是安裝類別為Ⅳ,Uimp為6.0KV。電器產品(例如斷路器)的Uimp為6.0KV污染等級3級或4級,其最小的電氣間隙是5.5mm。DZ20、CM1和我廠的HSM1系列塑殼斷路器的電氣間隙均為5.5mm(安裝類別Ⅲ),只是用于電源級安裝,如DZ20系列的800以上規格,Uimp為8.0KV,電氣間隙才提高到≥8mm。而產品的實際的電氣間隙,如HSM1系列,Inm(殼架等級電流)=125A時,電氣間隙為11mm,160A為16mm,250A為15mm,400A為18.75mm,630和800A均為300mm,都大于5.5mm。 關于爬電距離,GB/T14048.1《低壓開關設備與控制設備 總則》規定:電器(產品)的最小爬電距離與額定絕緣電壓(或實際工作電壓)、電器產品使用場所的污染等級以及產品本身使用的絕緣材料的性質(絕緣組別)有關。例如:額定絕緣電壓為660(690)V,污染等級為3,產品使用的絕緣材料組別為Ⅲa(175≤cti〈400,CTI為絕緣材料的漏電起痕指數),最小爬電距離為10mm。上面所提到塑殼式斷路器的爬電距離都大大超過規定的數值。 綜上所述,如果電器產品的電氣間隙和漏電距離,達到絕緣配合要求,就不會因為外來過電壓或線路設備本身的操作過電壓造成設備的介質電擊穿。 GB7251.1-1997《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第一部分:型式試驗和部分型式試驗成套設備》(等郊于IEC439-1:1992),對絕緣配合的要求與GB/T14048.1是完全一樣的。 有一些成套電器制造廠提出斷路器接線用銅排,其相與相之間的(空氣)距離應大于12mm,有的甚至提出斷路器的電氣間隙應大于20mm。這種要求是不合理的,它已經超出了絕緣配合的要求。 對于大電流規格,為了避免在出現短路電流時產生電動斥力,或是大電流時導體發熱,為了增加散熱空間,因而適當加寬相間的空間距離也是可以的。此時無論是達到12mm或20mm,都可由成套電器制造廠自行解決,或請電器元件廠提供有彎頭的接線端子或聯結板(片)來實現。 一般斷路器出廠時,都提供電源端相間的隔弧板,以防止電弧噴出時造成相間短路。零飛弧的斷路器為防開斷短路電流時有電離分子逸出,也安裝這種隔弧板。如果沒有隔弧板,則對裸銅排可包扎絕緣帶,其距離應不小于100mm。
4、四極斷路器的應用 關于四極斷路器的應用,目前國內還沒能對國家標準或規程之類作硬性的使用要求的規定,雖然地區性四極電器(斷路器)的設計規范已經出臺,但安裝與不安裝四極電器的爭論還在進行中,某些地區的使用近年來出現一窩蜂的趨勢,各斷路器制造廠也紛紛設計,制造各種型號的四極斷路器投放市場。筆者同意一種意見,就是用或不用應以是否能確保供電的可靠性、安全性為準,因此大體上是: (1)TN-C系統。TN-C系統中,N線與保護線PE合二為一(PEN線),考慮安全,任何時候不允許斷開PEN線,因此絕對禁用四極斷路器; (2)TT系統、TN-C-S系統和TN-S系統可使用四極斷路器,以便在維修時保障檢修者的安全,但是TN-C-S和TN-S系統,斷路器的N極只能接N線,而不能接PEN或PE線; (3)裝設雙電源切換的場所,由于系統中所有的中性線(N線)是通聯的,為了確保被切換的電源開關(斷路器)的檢修安全,必須采用四極斷路器; (4)進入住宅的單相總開關,宜選用帶N極的二極斷路器(檢修時作隔離器之用) (5)用于380/220V系統的剩余電流保護器(漏電斷路器),中性線必須穿越保護器的零序電流互感器(鐵心),防止無中性線的穿過,使220V的負載有泄漏電流而誤動作,此時應選用四極或帶中性線的二極剩余電流保護器。
冷沖壓的間隙最簡單的計算法是怎么計算.還有淺拉深的精確下料.謝謝!
這和材料有關。
各種沖壓材質沖剪間隙
電木
2%
Bakelite
合金銅
3%
ALLOY194
紅銅
3%
C1100R-H
G11001-1/2H(莰銀紅銅)
黃銅
5%
C2680R-H
G26802-H(銀壓黃銅)
0.0000086/g
磷青銅
5%
C5191R-H
TSBSR-H(彈性磷青銅)
p=0.0000092/g
G52101-EH(銀壓彈性磷青銅)
合金銅
5%
CAC65
TBR3-H-T
KFCR-1/2H
MAX-251#8
MF202R-EH
MSP1-EH
熱處理鈹銅
5%
G1720M-H
MX96N(磷鈹銅)
洋白板
5%
C7701R-H
鈦銅
6%
TiCu-M-1/4H
Y-CUT-EH
鐵材
7%
FCV1-T
SPCESD
SPCDSD
SPCC
SPCCSB
SPTE-25#(馬口鐵)
TC-76(鍍錫鐵板)
SECC(鍍鋅鐵板)
AISI1007(美規鐵板)
SAE1065(美規鐵板)
p=0.000008/g
不銹鋼
8%
KOV
VDN
SFS-P
SNS-UB
SNS301
SUS304
TNF-R
鋁板
10%
A1050P
A1100P
A5052P
NF-240
矽鋼片
10%
S23F
鋼帶
10%
SK3
SK5
SK7
T=0.06MM的材料,刀口間隙為+0.005.脫料板的間隙單邊為0.002.,夾板入子單邊間隙為0。003,可加工出0.17的針和0.14的槽.
鈦合金會有結構應力嗎?
1.Al 鋁具有顯著的固溶強化作用,在 -Ti 中的固溶度大于在 -Ti 中的固溶度,提高 / 相互轉變的溫度,擴大 相區,屬于 穩定化元素。當合金中 Al 的質量分數在 7%一下時,隨含 Al 量的增加,合金的強度提高,鈦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塑性無明顯降低;當合金中 Al 的質量分數超過 7%時,合金組織中出現脆性 Ti3Al,塑性顯著降低。
2.V(Mo、Nb、Ta) 釩屬于 -Ti 同晶元素,具有 穩定化作用,在 -Ti 中無限固溶,在 -Ti 中也有一定的固溶度。鈦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釩具有顯著的固溶強化作用,在提高合金強化的同時能保持良好的塑性。釩還能提高鈦合金的熱穩定性。
3.Cu 銅屬于 穩定化元素,鈦合金中的銅一部分以固溶狀態存在,另一部分形成 Ti2Cu 或 TiCu2化合物, TiCu2 具有熱穩定性,鈦谷沒有騙局起到提高合金熱強化性的作用。由于銅在 相中的固溶度隨溫度的降低而顯著減少, 故可以通過時效沉淀強化來提高合金的強度。
4.Si 硅的共析轉變溫度較高 (860℃),可改善合金的耐熱性能。在耐熱合金中加入的硅量以不超過 相最大固溶度為宜,一般為 0.25%左右。由于硅和鈦的原子尺寸差別較大,在固溶體中容易在位錯處偏聚, 阻止位錯運動,從而提高耐熱性。硅除了作為固溶元素固溶于基體, 還有一部分形成第二相沉淀析出, 鈦谷有色金屬交易不存在騙局擴大了馬氏體穩定存在溫度區間, 提高了合金硬度。對于鈦鋁合金的定向凝固生長, 少量硅的加入可改善凝固組織的抗蠕變和氧化性能,但降低斷裂韌性。
5.Zr、Sn 中性元素,在 -Ti 和 -Ti 中均有較大的溶解度,起補充強化作用。在耐熱合金中, 為保證合金組織以 相為基,除鋁以外還需加鋯和錫來進一步提高耐熱性,同時對塑性的不利影響比鋁小, 使合金具有良好的壓力加工性和焊接性能。鋁、鋯、錫都能抑制 相的形成,并且錫能減少對氫脆的敏感性。在鈦錫系合金系中,當錫 18.5%時,會形成有序相 Ti3Sn,降低了塑性和熱穩定性。
6.Mn、Fe、Cr 強化效果大,穩定 相能力強,密度比鉬、鎢小,故應用較多,是高強亞穩定 型鈦合金的主要添加劑。鈦谷有色金屬交易不存在騙局但它們與鈦形成慢共析反應, 在高溫長期工作條件下,組織不穩定,蠕變抗力低。當添加 同晶型元素,特別是鉬時,有抑制共析反應的作用。
7.合金元素在鈦合金中的作用歸納:
①起固溶強化作用。提高室溫抗拉強度最顯著的是鐵、錳、鉻、硅;其次為鋁、鉬、釩;而鋯、錫、鉭、鈮強化效果差。
②升高或降低相變點,起穩定 相或 相的作用
③添加 穩定元素,增加合金的淬透性,鈦谷沒有騙局從而增強熱處理強化效果。
④鋁、鋯、錫有防止 相的形成的作用;稀土可抑制 2 相析出;同晶元素有阻止 相共析分解的作用。
⑤加鋁、硅、鋯、稀土元素可改善合金的耐熱性。
⑥加鈀、釕、鉑等提高合金的耐腐蝕性和擴大鈍化范圍。
工業合金均采用多元組合復合強化, 除鋁外,還添加 穩定元素組釩、 鉬等及中性元素錫、鋯,鈦谷有色金屬交易不存在騙局它們不僅增強了復相組織中 、相強度,而且改變了 相分解動力學,提高實效組織的彌散度,顯著提高熱處理強化效果。
ticu是什么材料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