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不銹鋼里的ti是什么作用的詞條

博主:adminadmin 2023-05-02 23:42:01 條評論
摘要: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不銹鋼里的ti是什么作用,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06Cr17Ni12Mo2Ti中的Ti...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不銹鋼里的ti是什么作用,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06Cr17Ni12Mo2Ti中的Ti是起細化晶粒作用嗎?

包含不銹鋼里的ti是什么作用的詞條

鈦(Ti):鈦是鋼中強脫氧劑。它能使鋼的內部組織致密,細化晶粒力;降低時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奧氏體不銹鋼中加入適當的鈦,可避免晶間腐蝕。是的你說的沒有錯

鈦金屬(Ti)在不銹鋼中起什么作用?

鉻-鎳奧氏體不銹鋼在450~800℃溫度區加熱,常發生沿晶界的腐蝕破壞,稱為晶間腐蝕。一般認為,晶間腐蝕是碳從飽和的奧氏體以Cr23C6形態析出。造成晶界處奧氏體貧鉻所致。防止晶界貧鉻是防止晶間腐蝕的有效方法。如將各種元素按與碳的親和力大小排列,順序為:Ti、Zr、V、Nb、W、Mo、Cr、Mn。鈦和鈮與碳的親和力都比鉻大,把它們加入鋼中后,碳優先與它們結合生成碳化鈦(TiC)和碳化鈮(NbC),這樣就避免了析出碳化鉻而造成晶界貧鉻,從而有效防止晶間腐蝕。

另外,鈦和鈮與氮可結合生成氮化鈦和氮化鈮,鈦與氧可結合生成二氧化鈦,奧氏體中還能溶解一部分鈮(約0.1%)。考慮這些因素,實際生產中為防止晶間腐蝕,鈦和鈮加入量一般按下式計算:

Ti=C5~0.8%

Nb≥10C%

含鈦和鈮的鋼固溶處理后得到單相奧氏體組織,這種組織處于不穩定狀態,當溫度升高到450℃以上時,固溶體中的碳逐步以碳化物形態析出,650℃是Cr23C6形成溫度,900℃是TiC形成溫度,920℃是NbC形成溫度。要防止晶間腐蝕就要減少Cr23C6含量,使碳化物全部以TiC和NbC形態存在。由于鈦和鈮的碳化物比鉻的碳化物穩定,鋼加熱到700℃以上時,鉻的碳化物就開始向鈦和鈮的碳化物轉化。穩定化處理是將鋼加熱到850~930℃之間,保溫1h,此時鉻的碳化物全部分解,形成穩定的TiC和NbC,鋼的抗晶間腐蝕性能得到改善。

不銹鋼中加入鈦和鈮,在一定條件下彌散析出Fe2Ti和Fe3Nb2金屬間化合物,鋼的高溫強度有所提高。由于鈮的價格昂貴(是鈦的70倍),廣泛采用的是加鈦不銹鋼。含鈦鋼存在一些缺點,如:TiO2和TiN以夾雜物存在,含量高且分布不均,降低鋼的純凈度;鑄錠表面質量差,增加工序修磨量,極易造成大批廢品;成品拋光性能不好,很難得到高精度表面等。

不銹鋼中各元素的作用 不銹鋼中CR,NI,MO,TI各有什么作用,其中,防酸腐蝕的是那種元素?

? 鉻(Cr):是主要鐵素體形成元素,鉻與氧結合能生成耐腐蝕的Cr2O3鈍化膜,是不銹鋼保持耐蝕性的基本元素之一,鉻含量增加可提高鋼的鈍化膜修復能力,一般不銹鋼中的鉻含量必須在12%以上;

? 碳(C):是強奧氏體形成元素,可顯著提高鋼的強度,另外碳對耐腐蝕性也有不利的影響;

? 鎳(Ni):是主要奧氏體形成元素,能減緩鋼的腐蝕現象及在加熱時晶粒的長大;

? 鉬(Mo):是碳化物形成元素,所形成的碳化物極為穩定,能阻止奧氏體加熱時的晶粒長大,減小鋼的過熱敏感性,另外鉬元素能使鈍化膜更致密牢固,從而有效提高不銹鋼的耐Cl-腐蝕性;

? 鈮、鈦(Nb、Ti):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能提高鋼的耐晶間腐蝕能力.但碳化鈦對不銹鋼的表面質量有不利影響,因此在表面要求較高的不銹鋼中一般通過添加鈮來改善性能.

? 氮(N):是強奧氏體形成元素,可顯著提高鋼的強度.但是對不銹鋼的時效開裂影響較大,因此在沖壓用途的不銹鋼中要嚴格控制氮含量.

? 磷、硫(P、S):是不銹鋼中的有害元素,對不銹鋼的耐腐蝕性和沖壓性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關于不銹鋼里的ti是什么作用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