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體不銹鋼是食品級(馬氏體不銹鋼是什么材質)
今天給各位分享馬氏體不銹鋼是食品級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馬氏體不銹鋼是什么材質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馬氏體不銹鋼是食品級
馬氏體、奧氏體都是鋼鐵冶煉形成晶核的形態,跟是否不銹沒關系。
不銹鋼是因為在鋼中參入一定含量的鉻、鎳等金屬。
試試鋼還是鐵,有人用磁鐵吸,沒吸力的是不銹鋼。
含鉛量也跟是否不銹鋼沒關系,即使所謂307不銹鋼,也有合格不合格之分。
食品用材料要看是否有鉛砷汞鎘的溶出(在水、酒精、醋、己烷這四種溶劑中),中國這方面的標準不嚴,沒見過工商質監的強制執行。
食品級的所含的有害元素的含量必須達到低于國家標準的范圍,而非食品級的一般主要用于工業或者民用。
至于表面的處理,并不是區分的手段,那只是工藝,內外表面光潔度高,介質粘附很少有利于耐腐蝕。
管內表面光潔度高液體介質滯留越少,有利于沖洗,特別在制藥、食品行業。
各種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機械應選用奧氏體型不銹鋼(1Cr18Ni9Ti,0Cr19Ni9,1Cr18Ni9)。
各種餐具:應選用馬氏體型不銹鋼(0Cr13,1Cr13,2Cr13,3Cr13)。
各種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機械應選用奧氏體型不銹鋼(1Cr18Ni9Ti,0Cr19Ni9,1Cr18Ni9)。
各種餐具:應選用馬氏體型不銹鋼(0Cr13,1Cr13,2Cr13,3Cr13)。
只要不含鉻(會溶出各種價位的鉻,有毒),限制鉛、鎘等多種合金雜質元素的含量就基本符合國標要求。
奧氏體鋼無磁組織結構,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
耐腐蝕性能優于430和其它馬氏體鋼,耐熱性能較好。
奧氏體不銹鋼,是指在常溫下具有奧氏體組織的不銹鋼。
鋼中含Cr約18%、Ni8%10%、C約0.1%時,具有穩定的奧氏體組織。
奧氏體鉻鎳不銹鋼包括著名的18Cr-8Ni鋼和在此基礎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發展起來的高Cr-Ni系列鋼。
各種餐具:應選用馬氏體型不銹鋼(0Cr13,1Cr13,2Cr13,3Cr13)。
食品級不銹鋼的鉛含量比一般不銹鋼要低得多。
一般304不銹鋼不是食品級的,特殊加工過的是食品級的。
各種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機械應選用奧氏體型不銹鋼(1Cr18Ni9Ti,0Cr19Ni9,1Cr18Ni9)。
各種餐具:應選用馬氏體型不銹鋼(0Cr13,1Cr13,2Cr13,3Cr13)。
馬氏體不銹鋼是什么材質
馬氏體不銹鋼的材質主要為鉻含量在12%-18%范圍內的低碳或高碳鋼。
典型牌號為Cr13型,如2Cr13、3Cr13、4Cr13等。
淬火后硬度較高,不同回火溫度具有不同強韌性組合,主要用于蒸汽輪機葉片、餐具、外科手術器械。
根據化學成分的差異,馬氏體不銹鋼可分為馬氏體鉻鋼和馬氏體鉻鎳鋼兩類。
根據組織和強化機理的不同,還可分為馬氏體不銹鋼、馬氏體和半奧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馬氏體時效不銹鋼等。
一種馬氏體不銹鋼及其制造方法.pdf
專利公開號CSiMnCrMoNiNPS其它CN11456440.15~0.40≤2.00≤2.0011.00~15.001.00~3.000.10~1.500.02~0.15Cu:0.12~2.0CN12871840.27~0.35≤1.00≤1.0012.00~14.000.40~1.003.00~5.00-≤0.04≤0.04-JP100.15~0.40≤2.00≤2.0011.00~15.001.00~3.000.20~2.000.01~0.15Cu:0.12~4.0EP17391990.40~0.550.8~1.50.70~0.8513.00~14.001.00~1.500.20~0.400.02~0.04-。
加入C的目的是能得到穩定的高溫奧氏體相,增加鋼的淬透性,在空冷條件下即可得到馬氏體組織。
但是,較高的C對于提高鋼的耐蝕性不利,所以,有時人們加入一定量的奧氏體形成元素N、Ni來代替部分的C,如CN、CN、JP、CN。
鋼中加入Mo、Cu,可以改善鋼的耐蝕性,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增加二次硬化效應,Mo還能提高鋼的高溫強度和回火穩定性,如CN、JP、EP。
但是,加入Ni、Mo、Cu等合金元素后,鋼的成本顯著上升。
N的加入對于提高不銹鋼硬度和耐蝕性來說是優選的,然而,N在高溫鐵素體中的固溶度很低,N的含量過高時就會在鋼L→的轉變過程中析出,在鋼中留下氣孔,因而在N的合金化過程中,如何控制鋼中的N含量是一個關鍵點。
優選地,所述Cr元素的重量百分配比為:13.00~14.00%。
N:提高鋼的淬硬性及強度,推遲碳化物的析出。
當氮在馬氏體不銹鋼中的含量低于0.06%時作用不明顯。
N在馬氏體不銹鋼中的含量主要受N在鐵素體中的固溶度限制,而N在鐵素體中的固溶度與C含量(0.13~0.18%范圍內)存在(C0.06)%的關系,因此,N的含量可以規定為0.06~(C0.06)%。
C+N:控制鋼中C+N的量主要是為了保證鋼具有較好的淬硬性,使鋼的硬度達到HRC≥48的要求。
Mn: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鋼的淬透性,增加鋼的強度;以MnS的形式固定鋼中的S,而超過1.00%時韌性劣化。
(1)連鑄或模鑄;連鑄或者模鑄時要保證鑄坯內部成分均勻和表面質量良好,模鑄的鋼錠需軋制成鋼坯。
連鑄坯和鋼坯需要采用≤10℃/min冷卻速度冷卻,這是為了避免馬氏體轉變過快引起開裂。
(3)常規退火:退火溫度780℃~900℃;熱軋鋼卷經780℃~900℃退火后組織為均勻細小的鐵素體基體和球狀碳化物,這樣一方面保證鋼材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另一方面也為正火處理作好準備。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圖6為C含量對N在鐵素體中的影響的示意圖。
經冶煉得到成分如表1所述的馬氏體不銹鋼錠,初軋成30mm厚的鋼坯,鋼坯以≤10℃/min的速度冷卻至250℃以下;將鋼坯加熱至1230℃,保溫至溫度均勻后進行熱軋;開軋溫度1180℃,終軋溫度1000℃,熱軋得到厚度為8mm的板材。
熱軋板材料經820℃退火后備用,部分材料進行正火處理備用。
表2為各實施例以及對比例1、對比例2正火后的洛氏硬度值。
當材料被用作刀具時,一般要求HRC值≥48,最好HRC值≥50。
結合表1、表2可以知道,當鋼中的C+N≥0.21%時,鋼在1000℃~1150℃的溫度區間內進行正火,硬度全部達到HRC值≥48,大部分達到HRC值≥50的要求,與對比例1(典型2Cr13鋼)相比,硬度有了明顯提高。
相對而言,實施例1的硬度值偏低,這與鋼中C+N的值較低有關。
當C+N≤0.21%時,很難保證鋼正火后的硬度達到HRC值≥48,如對比例2鋼中C+N為0.198,其HRC值沒有能夠達到48的要求。
因此,在設計鋼的成分時,應當注意保證鋼中C+N≥0.21%。
由圖1和圖2可以看到,經熱軋之后,如圖2中所示,表1對比例1的鋼中存在明顯的條狀鐵素體組織以及顆粒狀碳化物,這種不均勻的組織在長期加熱過程中很難徹底地消除。
相比之下,圖1為表1實施例1的鋼的熱軋后組織更均勻,碳化物的析出細小而均勻,這種組織對于材料的熱處理是相當有利的。
圖5是表1各實施例及對比例1鋼經1050℃正火后在3.5%NaCl(20℃)水溶液中測得的點蝕電位,點蝕電位是衡量鋼的耐點蝕性的重要標準,點蝕電位越高,鋼的耐點蝕性能越好。
由圖5可以看出,本發明鋼種的點蝕電位都高于傳統的2Cr13馬氏體不銹鋼(見表1對比例1)。
結合表1可以發現,在其他成分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隨著本發明鋼中C含量的增加,鋼的點蝕電位呈下降的趨勢。
當C含量達到0.18時,鋼的耐蝕性與2Cr13鋼的耐蝕性相近,若C含量繼續增加,其耐蝕性會進一步降低,因此,為了使本發明鋼具有較好的耐點蝕能力,鋼中C含量應≤0.18%。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馬氏體不銹鋼是食品級的介紹了,馬氏體不銹鋼是什么材質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