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體不銹鋼鍛件的熱處理的幾種案例(3Cr13馬氏體不銹鋼)
很多人不知道馬氏體不銹鋼鍛件的熱處理的幾種案例的知識,小編對3Cr13馬氏體不銹鋼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馬氏體不銹鋼鍛件的熱處理的幾種案例
原標題:馬氏體不銹鋼鍛件的熱處理的幾種案例。
1)不銹鋼零件首先要保持和提高耐蝕性,不管采取什么樣的熱處理工藝,都要以不降低其耐蝕性為原則。
3)不銹鋼鍛件加熱時,要特別注意防止零件表面氧化、脫碳、增碳或浸蝕。
5)不銹鋼零件在淬火后應及時回火,回火溫度要高于不銹鋼零件的工作溫度,以免不銹鋼鍛件在工作時繼續發生組織轉變,形成新的組織應力。
馬氏體不銹鋼在既要求一定的耐蝕性又要求高的力學性能的條件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塑料模具、滾動軸承、汽輪機葉片、柱塞、閥、軸、彈簧等。
馬氏體不銹鋼是熱裂紋敏感性鋼種,該鋼種在低溫時熱導率低,其零件特別是形狀復雜和大型零件在快速加熱時易產生變形和裂紋,因此在處理此類零件時,應該在低溫時緩慢加熱,并采用預熱或階梯式升溫。
對于所用中碳高鉻型馬氏體不銹鋼制造的零件,如40Crl3鋼,其淬火溫度一般選擇1050℃。
由于鋼中的鉻含量高、淬透性好,對于小型的馬氏體不銹鋼零件,淬火冷卻可以采用空冷,以減少不銹鋼零件的熱處理變形;對于較大尺寸的馬氏體不銹鋼零件,則采用油冷。
對于低碳高鉻型馬氏體不銹鋼制零件,如14Crl7Ni2鋼,其耐蝕性較40cr13鋼好。
該鋼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因此對于要求耐蝕性高且又要求具有一定強度的零件,一般采用14Crl7Nil2鋼制造。
對于14Crl7Ni2鋼,由于加入了質量分數為2%的鎳,使鋼的基體組織由單相鐵素體過渡到+兩相組織,淬火時相轉變為馬氏體,因此該鋼制造的零件可以通過熱處理來提高其性能。
馬氏體不銹鋼零件應避免在400-600℃的溫度范圍內回火,否則易引起沖擊韌度降低,同時耐蝕性有所下降。
1.12Crl3不銹鋼中板常用熱處理工藝。
2)完全退火是將12Crl3馬氏體不銹鋼軋件加熱至840-900℃,保溫2-4h,以一定的速度空冷(最好是爐冷至500℃以下空冷),獲得鐵素體+碳化物的平衡組織。
20013冷乳帶鋼的退火工藝有三種方法:。
(2)等溫退火工藝加熱溫度850-870℃,保溫3h,爐冷至720℃保溫3h,爐冷至550℃出爐空冷。
因此可根據使用要求來選擇三種退火工藝,如要求保質、節能考慮選擇第一種工藝;從產品綜合力學性能較高要求考慮,可選擇第二種工藝;從消除應力考慮,可選擇第三種工藝。
5.14Crl7Ni2鋼活塞桿熱處理工藝。
某廠采用13CrllNi2W2MoV鋼制造汽輪機葉片,其硬度要求為38-42HRC。
采用的熱處理工藝是:在真空爐中緩慢加熱至820℃,保溫30min,升溫至1010℃,保溫40min,油冷淬火,回火溫度為540-560℃,保溫2-3h。
ISCrllNiMoNbVN鋼是馬氏體型耐熱鋼。
某廠選用該鋼制造汽輪機螺栓,硬度要求32-36HRC。
該廠采取的熱處理工藝是:加熱溫度1150℃,保溫30min,淬油,680-700℃:保溫2-3h。
該軸在工作中承受較大的沖擊載荷,要求具有較高的沖擊韌度和嚴格的尺寸變形量,變形量≤0.15mm。
后來采用了亞溫淬火工藝:加熱溫度960℃,保溫2h,熱油中冷卻,回火溫度為540-580℃,保溫3h,硬度為260-290HBW,組織為回火索氏體,變形量≤0.1mm,基本上全部符合技術要求。
某廠采用40Crl3鋼制造較大型的塑料模具,其外形尺寸為410mm340mm205mm,硬度要求為50-53HRC。
其熱處理工藝是:在真空爐中緩慢加熱至800℃后保溫60min,升溫至1050℃后保溫3-4h,油冷。
鍛造后退火工藝為:加熱溫度820-840℃,保溫2h,爐冷到500℃以下出爐空冷。
回火溫度為180-200℃,保溫2-4h。
回火后硬度為56-60HRC,符合技術要求。
3Cr13馬氏體不銹鋼
狀態,比如奧氏體、馬氏體、鐵素體、雙相型等等。
不同的組織狀態表現出來的不銹鋼性能也是不同的;當然,影響3Cr13不銹鋼性能的因素是多樣的。
接下來會著重闡述3Cr13不銹鋼化學性能和不同組織形態性能。
3Cr13是含碳量較高的馬氏體不銹鋼,較1Cr13和2Cr13鋼具有更高的強度、硬度和更好的淬透性,但此鋼的耐蝕性和700℃以下的熱穩定性不如1Cr13和2Cr13。
3Cr13主要用于高強度部件,以及在承受高應力載荷并在一室腐蝕介質條件下的磨損件。
在測量器械、醫用鉗子等方面也得到廣泛應用。
A、熱加工3Cr13鋼的熱加工溫度范圍為8501200℃,適宜的熱加工加熱溫度為11601200℃,在850℃以前應緩慢加熱,冷裝爐爐溫應小于800℃。
3Cr13鋼主要應用于承受高載荷的結構件以及承受高應力機械載荷并存腐蝕介質的磨損件,如300℃以下工作的刀具、彈簧;400℃以下工作的軸、螺栓、閥門、軸承等。
板條馬氏體與上貝氏體的鑒別
殘余奧氏體薄膜存在于馬氏體條間,所以不能清楚地觀察到。
由于單個馬氏體板條比較細小(多為0.15m~0.2m),排列較緊密,整體形貌比較平整。
因為形成溫度較高,受自回火的影響,經4%的硝酸酒精溶液侵蝕后,顏色較深,蝕時,有時在一個板條束內可觀察到若干個黑白相間的板條塊(每個板條塊由若干個板條組成)。
羽毛狀貝氏體的光鏡特征是鐵素體沿晶界一側或兩側平行排列并向晶內延伸,等溫轉變的羽毛狀貝氏體除平行排列外,還有單個貝氏體存在,整體形貌不太平整。
縱觀整個顯微組織,有一定的層次感,貝氏體層次高,殘余奧氏體層次低,如圖18c所示。
羽毛狀貝氏體隨著溫度降低和碳的質量分數的增高,鐵素體片條變薄,碳化物顆粒變小,彌散度增高,侵蝕后顏色較深,如圖18d所示。
實踐證明,板條馬氏體的長度與淬火加熱時的奧氏體化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奧氏體晶粒越粗大,成分也趨于均勻,馬氏體板條越長,如圖18b所示是45鋼920℃加熱保溫20min水淬后的顯微組織,深色粗大的板條馬氏體、片狀馬氏體及白色殘余奧氏體。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馬氏體不銹鋼鍛件的熱處理的幾種案例的介紹了,3Cr13馬氏體不銹鋼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