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體的組成類型(難住很多人的馬氏體鋼應該怎樣焊接?)

博主:adminadmin 2022-11-12 14:00:02 條評論
摘要:今天給各位分享馬氏體的組成類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難住很多人的馬氏體鋼應該怎樣焊接?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本文導讀目錄:1、馬氏體的組成類型2、難住很多人的馬氏體鋼應該怎樣焊接?3、馬氏體轉變及其應用馬氏體的組成類型最常見的馬氏...

今天給各位分享馬氏體的組成類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難住很多人的馬氏體鋼應該怎樣焊接?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馬氏體的組成類型(難住很多人的馬氏體鋼應該怎樣焊接?)

1、馬氏體的組成類型

2、難住很多人的馬氏體鋼應該怎樣焊接?

3、馬氏體轉變及其應用

馬氏體的組成類型

  最常見的馬氏體組成類型有兩種,分別是板條馬氏體和片狀馬氏體,具體特征如下:。

  片狀馬氏體:主要出現在中、高碳鋼淬火組織中,呈竹葉或凸透鏡狀,針葉一般限制在原奧氏體晶粒之內,針葉之間互成60度或120度角,亞結構為孿晶,所以也叫孿晶馬氏體,顯微特征為針片狀。

難住很多人的馬氏體鋼應該怎樣焊接?

  原標題:難住很多人的馬氏體鋼應該怎樣焊接。

  焊接材料的選擇應視鋼種、焊接方法和接頭的工作條件的不同而異。

  為了保證使用性能的要求,焊縫的化學成分應力求接近母材的成分,即宜選用與母材成分接近的焊接材料。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焊縫和熱影響區容易硬化變脆。

  當焊件不允許進行熱處理時,宜采用25-20、25-13型奧氏體鋼焊接材料焊接,以形成奧氏體焊縫,松弛焊接應力,并能較多地固溶氫,降低冷裂傾向。

  奧氏體焊縫塑性和韌性高,但強度較低,因而只適用于應力不高的靜載條件下工作的焊件,而且由于焊縫與母材的熱物理性能差異較大,在高溫下工作時,在接頭的界面能產生較高的附加應力和導致接頭提前失效,因此也不適用于高溫下工作的焊件。

  焊條電弧焊時,通常采用低氫型焊條,焊前經400~450℃烘干兩小時。

  埋弧焊應采用低硅高堿性或弱酸性的焊劑,如HJ172、HJ173、HJ251等。

  TIG焊主要用于多層焊時的封底焊和薄件焊接。

  焊后熱處理是防止冷裂紋的另一項重要工藝措施。

  在選用與母材成分接近的焊接材料時,一般都需要進行焊后回火熱處理。

  當選用奧氏體鋼焊接材料焊接時,一般不需要焊后熱處理。

  為了保證焊后奧氏體能完全轉變為馬氏體,不允許焊后立即進行回火處理,須使接頭冷卻到Ms點以下某個溫度并保持一定時間后,再進行高溫回火處理。

  因為如果焊后立即回火,就會使奧氏體向珠光體轉變和碳化物沿奧氏體晶界沉淀,這種組織是很脆的。

  但是,為了防止冷裂,也不允許接頭冷卻到室溫以后再進行高溫回火處理,通常是冷卻到100~150℃時進行回火處理。

馬氏體轉變及其應用

  因為相變前后化學成分不變,新相(馬氏體)和母相(奧氏體)碳的質量分數相同,只是晶格結構由面心立方晶格轉變成了體心立方晶格而且馬氏體相變可以在-196℃-296℃低溫下進行,這樣低的溫度原子擴散極困難,所以相變不可能以擴散方式進行,因此馬氏體相變過程中,原子有規則移動,原來相鄰的原子相變以后仍然相鄰,原子不發生擴散就可以發生馬氏體相變。

  人們早就發現,在高碳鋼樣品中產生馬氏體轉變之后,在其磨光的表面上出現傾動,形成表面浮凸。

  這個現象說明轉變和母相的宏觀切變有著密切關系。

  馬氏體形成是以切變的方式實現的,同時馬氏體和奧氏體之間界面上的原子是共有的,既屬于馬氏體,又屬于奧氏體,而且整個相界面是互相牽制的,這種界面稱為“切變共格”界面。

  就馬氏體相變而言,不但在快冷的變溫過程中有馬氏體相變,而且在等溫過程中,也有等溫馬氏體產生,如Fe-Ni26-Cu3合金所能發生等溫馬氏體相變,但鋼的馬氏體相變是在一個溫度范圍內形成的。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馬氏體的組成類型的介紹了,難住很多人的馬氏體鋼應該怎樣焊接?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